More on Apple Watch

用了一两周了,写一些用了一段时间才会知道的事情。。

电池很禁用。虽然每天要充电,但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一天用下来会没电。

抬手亮屏是一个非常非常赞的功能,做得准确率也很好。。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如果能再快个0.1秒就更好了。

如果你想做件事,那么很多功能的速度还是偏慢,比如发个短信,比如Siri,比如地图,比如Swarm check-in。慢到只有在手机很不方便拿的情况下才make sense。

但相比之下看各种notification的功能就很实用,以至于我觉得这是Apple Watch的主要功能。来了notification能快速扫一下就知道是什么,然后决定要不要掏手机。iMessage在电脑手机手表三者之间智能选择一个active的地方通知的感觉真的很赞。

一些小的遥控功能蛮实用的,比如音乐控制和Apple TV remote。

运动类的功能很不错,Activity App的UI很赞。至少算是个合格的运动手环。

虽然大部分人看到这个第一个问题就是“能打电话么”,但迄今除了给人演示之外我还没有用这东西打过电话。。对着手表Siri就已经会引来很多侧目了,我这人脸皮比较薄。

表面我选定了水母动态那款。希望能多出点数字显示时间的表面。我不喜欢指针的表面,因为我觉得在脑子里面还是得做一次模数转换才能知道是几点,还是数字显示更合理。现有的三款数字表面Modular那个丑爆,X-Large那个简单到让我觉得是搞笑,动态的还不错。

关于吃

回国出差待一段时间之后我会想念的食物:汉堡,披萨,牛角包之类的烘焙,美式BBQ牛腩,日式拉面,omellete以及brunch的感觉。

在美国待久了会想念的食物:火锅,烤串,炒花蛤海螺海肠之类的小海鲜。

有些东西并不是一边就吃不到,纽约跑去法拉盛可以找到还不错的烤串,我相信北京也可以找到不错的汉堡披萨和西点。但是找食物需要的代价对于整体体验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以至于往往就决定了这个寻找的过程会不会发生。在北京下班之后到处人多车多,往往就懒得跑大老远去找东西吃,尤其是在水平未知的情况下。同样为了吃个烤串坐一个半小时地铁也实在不值。更有brunch这种休闲感觉和形式略大于食物实质内容的东西,离家越近加分越高,坐半小时地铁去吃的那不叫brunch。。

一种食物获得的方便与否和选择多寡,实际上是很影响对这种食物的总体印象的。在纽约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水平不错的咖啡和烘焙店,那么吃这些就是一种日常活动,平时也会很有兴致去随意尝试一些新遇到的店。在北京对烘焙似乎就是要跑到专门的地方才能吃到不错的,那么体验就不是一回事了。反之火锅和烤串也是一样。纽约的火锅真的很烂。。。三个Chinatown都不怎么样。在北京办公室步行十分钟范围内就有七八家可选的感觉实在是太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