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葡萄牙并不在我的bucket list上,但冬天要从纽约找个不太远的地方去避寒,葡萄牙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xw最近的一个案子settle之后,就临时决定来葡萄牙了。

来了之后我们才意识到里斯本虽然每天有十几度,但已经是这儿的“隆冬”,也是旅游的淡季。好处是餐馆都很容易找到位子,坏处是并不适合去海滩玩水上项目,对我们来说倒也没什么。有几次走进空空如也的餐馆然后发现做得其实很不错,都有点不太适应。葡萄牙的物价确实挺低,四星酒店200一晚,在城里到处Uber每趟只要几块钱,都让人怀疑能不能赚回油费。

我们这次主要都待在里斯本,中间去了一天Sintra。本来考虑过去Porto,但最后两天天气不佳加上要来回换酒店有点麻烦,于是作罢。这一带的游玩项目大概也是欧洲老几样:教堂宫殿城堡。葡萄牙的宫殿繁多,大小不一。xw的一个同事刚租了一个宫殿办婚礼,据说跟在美国租个普通venue的价格相当。有家挺多人推荐的餐馆Palicio Chiado直接就是改建了一个宫殿,进门沿大理石扶梯上楼就进到一个天花板上吊着只金狮子的大堂,相当浮夸,好在吃得还不错。

里斯本1755年有一次大地震,加上之后的火灾,几乎全城尽毁。于是现在看到的很多景点古迹其实年头并不长都是18xx年兴建的而已。比较有意思的是市中心的Carmo Convent,是一个当年的大教堂屋顶被震塌了但是立柱大多幸存,于是干脆决定保持了没有屋顶的状态,倒也很好看。

Sintra是里斯本附近的一个小城,集中了几个宫殿城堡。最有名的Pena宫在一个小山山顶,配色十分鲜艳,大块红黄蓝,加上圆顶和箭楼,还有脏兮兮的外墙,莫名有种低配版迪斯尼即视感。另一个城堡有点哥特感,加上大户人家依着小山修的庭院还有个带有莫名精美的回旋梯的地洞。在里斯本待超过三天的话可以去一下Sintra。

葡萄牙的一个特色是瓷砖。到处都是瓷砖装饰,有繁复的花纹,也有大幅的壁画。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冒出瓷砖的装饰来,很是精巧。和瓷砖相通的是陶器,很多质量精美的陶器店,纪念品店里的陶器也是远超其他地方的水准。里斯本有个瓷砖博物馆,满推荐去看一下。

里斯本的旧城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碎石铺路。人行道上的碎石都磨得有些发亮了,走起来稍微有点打滑。车道则是颠簸不已,在旧城坐车一路都在颠。里斯本是个山城,道路上上下下,有不少观景点可以俯瞰色彩斑斓的建筑和房顶。搞笑的是一个出租司机跟我们说里斯本是修在七座山上,我想起来去年去Bath也说是七山之城,于是去查了一下,发现了这个Wikipedia页面,原来有这么多七山之城。。。

葡萄牙作为一个昔日的海上霸主,有个航海博物馆也可以去看看。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葡萄牙人航海西至巴西,东达印度日本,几乎把整个世界通过海运连在了一起。不过在里斯本看景点往往会感到一些不复往日荣光的寂寥感。一个走了几百年下坡路的昔日帝国,可能对人的心态也是有影响的吧。

在里斯本这些天的主要活动其实并不是逛景点,而是吃。。逛景点只是为了空出肚子吃下一顿。里斯本的海鲜很好,有著名的地中海红虾,上次我们在西班牙吃了一个之后便念念不忘,这次总算过了瘾,不过红虾这东西味道鲜到有点顶,属于吃了一个一两天之内就不能再吃的那种。还有小河虾小海螺各种螃蟹。在这儿这几天几乎每天海鲜不停,终于到了最后一天吃出了消化不良。。我生日当天处于一个低烧状态躺了大半天。

这次去了大概是里斯本最有名的餐馆Belcanto,上榜World Best 50。一顿四个多小时的晚餐吃下来相当满意。这家店提供两套tasting menu可选,一套经典款,一套创新款。几个人一起吃可以分点不同的互相尝到。从开头的小delight就很惊艳,后面的也每道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鱼和红虾的菜。十分推荐。里斯本的餐厅总体水平都不错,选Google Map上review多分数高价格也比较贵一点的,基本都错不了。专门吃海鲜的话可以去Cervejaria Ramiro。

在葡萄牙的一个意外项目是晚上四人合作打穿了马里奥Wonder。。这个游戏三四个人一起玩还是很热闹的。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

EBC – 游记

在写完两篇信息帖(12)之后可以写写流水账游记了。

大约一月份的时候xw计划四月底要去trial,于是我便开始找这个时间段可以爬山的地方。考虑了一堆选项,一开始比较倾向秘鲁,但是秘鲁出了抗议这茬事把马丘比丘关闭了。于是选择了遥远的尼泊尔。在路上有人问我为什么来EBC的时候我通常回答是because I turned 40,也有点在这不惑之年做点疯狂的事的意味。

EBC – 装备清单

这趟去EBC还是带了不少以前徒步旅行不会带的东西的。大部分有用,少数没用。这里总结一下。

值得一提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加德满都买。市中心无数户外用品店,都超便宜,很多假货。。不介意买便宜盗版货的话可以去那儿买。

睡觉

  • 睡袋。至少要零下十摄氏度的。我这次报的团提供了。
  • 睡袋内衬(sleeping bag liner)。因为相当于是租的睡袋,自己带个内衬比较安心,也有一点保暖的作用。我带的是这款
  • 头灯。有的旅店去洗手间的路上可能比较黑。有头灯会比较方便。还有就是如果早起上路的话(比如Kala Patthar)也需要头灯。
  • 宿营小灯。这个没必要。我在某些地方看到说有的旅店可能没电晚上屋里都没灯,但这次并没遇到这种情况。感觉有头灯就够了。

衣着

  • 宽沿遮阳帽。 绝对有用。高原紫外线很烈,鸭舌帽都不太够用要买一圈都有沿的那种类似这个
  • 保温毛线帽。也很有用。下午在旅店冻得哆哆嗦嗦的时候要戴,后面路上很冷的时候也要戴。
  • 脖套(neck gaiter)。很有用,挡风,保暖,防晒。可以拉起来盖住脸,但我个人用这个盖脸会觉得呼吸困难。就算不拉起来只是围着脖子也是有用的。
  • 羽绒服。必备,考虑到重量也不能带太重的。在旅店坐着的时候要穿,很冷的时候路上也要穿。我这次去Kala Patthar早上四点开始走,零下十五度。。就是穿着所有的layer上路的。我带的是Arc’teryx Thorium
  • Hard shell。防风防雨的硬质外套。必备。路上下雨下雪是常事,某些路段风也会比较大。我带的是Patagonia Torrentshell
  • Soft shell。保温透气,必备,路上随时可能要穿。我带的是历经多年考验的Arc’teryx Atom LT,很推荐。这个用fleece也可以。
  • 贴身单衣(base layer)。短袖长袖的各两件差不多。务必带运动型非棉质的,因为每件可能都要穿好几天。。开头需要短袖的后来需要长袖的。长袖的推荐这款
  • 运动内裤。同样原因一定要带非棉质的。我是大约两天一换。。
  • 长裤。建议穿保暖一些的而不是特别单薄的。我穿的是REI Activator,很不错。
  • 秋裤(base layer)。很有必要。。我以前徒步从来没穿过秋裤,但这次有些路段实在太冷了,还有就是下午和晚上也用得到。我带的Smartwool这款,很保暖,走起路来基本感觉不到妨碍。
  • 袜子。厚hiking袜子四双左右,羊毛材质最佳,非棉质。这个不需要每天换,平均两三天一双就够了。推荐Smartwool这款
  • 手套。必备。到后两三天路上就需要戴手套保暖了。我大部分时候戴的是Patagonia这款。爬Kala Patthar的时候我戴了另一双比较厚的皮手套但还是很冷,手指都冻麻。。可以考虑戴更厚的。
  • 防水的徒步鞋/靴子。我去之前还犹豫了一番要不要买防水的鞋,因为听说trail路况还不错。去了之后发现绝对是有必要的,因为会下雪所以经常要踩着雪和半融化的泥走。Merrell Moab 3表现良好。有些路段碎石比较多不怎么平整,希望鞋提供脚踝稳定性的话可以穿high-rise靴子,像我这样穿不惯靴子脚踝又很粗的人可以穿low-rise的鞋。

其他

  • 太阳镜。必备。雪山反光很耀眼。基本上即使阴天也要戴着。但也不需要戴滑雪那种周围全封闭的护目镜,会有点滑稽。
  • 防晒霜。必备。我有一天走了七小时中间忘了补防晒,然后鼻头就悲剧了。。
  • 防晒唇膏。必备。
  • 背包(daypack)。20L左右的就够了。由于大件都由向导/背夫背了,自己只需要背trail上用得到的东西就可以了,水,相机,雨衣和当天可能要穿脱的衣服这些。
  • 提包(duffle bag)。给向导/背夫背的东西要收在一个duffle bag里,一般给背夫的不能超过20公斤,向导兼职背夫的话不能超过十公斤。参团的话旅游团一般会提供这个包。
  • 登山杖。个人认为必备。但这个和个人徒步习惯有关。
  • 水瓶。路上可以添水的地方很多,一个一升水瓶一般就够了。个人不推荐用水袋,添水净化都比较麻烦。
  • 净水药片。路上有的人会只喝瓶装水,大部分人会用净水药片。这个在加德满都买就可以了,三美元一盒,五十片,足够用了。
  • 拖鞋。起夜的时候穿比较方便。下午不hike的时候倒是穿不到,太冷。
  • 毛巾/浴巾。想洗澡的话必备。不要带太大的浴巾,带3M那种速干的比较好。洗发水之类的倒是可以现买。
  • 牙刷牙膏。必备。
  • 厕纸。必备,不过沿途旅店都可以买到。
  • 充电宝。必备。后半段都是太阳能,充电有点贵,所以在下面充满充电宝比较有用。
  • 耳机。我完全没用到。隔音耳塞可能还有用一点。
  • 能量棒。有用,但也不需要带太多,三五个最多了,路上可以买。
  • 急救包和高反药品。向导会带。
  • 现金。需要带一些尼泊尔币。参团的话食宿是向导出钱,但喝的需要自己出钱,还有洗澡充电等等零七八碎的花费,还有最后给向导的小费也是个大头。我九天大约花了相当于两三百美元的现金,外加tip了向导两百多美元。
  • 纸质/电子书。下午和晚上很多时间,我是在手机上看书打发的。总之一定得有些打发时间的方法。。

EBC – Why and Why Not

从EBC(Everest Base Camp,尼泊尔珠峰大本营)回来之后好几个朋友表达了兴趣。于是我打算在写自己的游记之前先写一两个信息帖。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尼泊尔长距离徒步,以前的徒步经验基本上都是在北美。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这篇帖子先写一些EBC trek的特点,可以帮在考虑的朋友决定一下这个体验是不是适合你。

首先EBC trek最大的看点是高原和雪山。在起点就可以看到一众6000米以上的山峰环绕。到中段立足的海拔就已经超过了北美常提的14000英尺这个概念。到后来更是会和更多雪峰打上照面,包括珠穆朗玛。所以如果对这类景致感到兴奋的话,EBC是很合适的一个路线。

高海拔同时也是这个路线的主要难点。去EBC的人几乎没有因为体力不支而撤退的,但是由于高原反应不得不中途撤退的人并不少见。我去的这一趟看到了四五个。行程上一般会在3500米和4400米安排两天适应期,其他的天也是比较稳步的提升海拔来给人适应的时间。如果没有高海拔徒步的经验的话也不用太担心,遵循向导的指示好好准备,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完成的。但如果知道自己高反严重的话,这个路线可能不太适合。

EBC对体力的要求有一些,但并不是很高。每天的徒步距离一般只有五六英里,最长的一天也不过七英里多一点,远低于北美的常见路线每天的距离。而且通常有向导或者背夫给背东西,加上沿途有食宿所以也不需要背帐篷和食物,负重很小。对体力的要求主要是适应高海拔徒步的额外心肺压力,加上连续多天的消耗到后来会有一点油箱见底的感觉。

在尼泊尔徒步大部分人都会找向导(guide)和背夫(porter)。向导负责带路,介绍景点,安排沿途的住宿,关注健康状况,和必要的时候调整行程。背夫负责每天把trail上用不到晚上才会用的东西背到下一个地点。个人觉得两者都很有帮助,能负担得起的话建议都雇。如果是报团的话默认都是两者都用的,可以说是尼泊尔徒步的标准配置。在路上我见到一些没有找向导的旅行者,大多是预算不多的学生。我感觉他们还是有点麻烦的。一方面有些徒步路线并不是标记得很清楚,有个向导会放心很多,尤其是一些比较困难的路段如果走错了路会很糟糕。另一方面那儿很多旅店老板的英文都不怎么样,主要还是靠向导用尼泊尔文交流比如提前打电话订房间之类的,没有向导会麻烦不少。总的来说如果想体验一下有人“伺候”的徒步,尼泊尔是个不错的地方。

EBC是个非常商业化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很多小村,每天也是住在村里的旅店里。在旅店可以点各种吃的,从本地菜到汉堡意面都有,吃得还不错。喝的也是既有茶又有咖啡。每个村都有wifi或者手机信号,可以充电。每天都有直升机飞来飞去,可以走上去坐直升机飞下来,也可以直接坐直升机去大本营一日游。。每个村也都有马可以租来骑。而且直到倒数第二个村的旅店都还可以洗热水澡。。当然一切东西都是越往后越贵,相比美国物价来说前半段很便宜,后半段也没有贵到太离谱。我去之前还以为会全程没信号,后来发现简直是要啥有啥。。据说尼泊尔其他的线路(比如ABC)商业化程度会少一些。

我这次整体的花销除了纽约到加德满都的机票之外大约是3000美元,包括九天八夜的trekking tour(走上去飞下来),加上trekking前后在加德满都待了三整天。我个人感觉是很便宜的,考虑到是雇了向导全程跟着,还坐了直升飞机。我找的公司叫Adventure Himalaya Travels,订的tour行程是这个。Tour价格随着季节会有变化,建议提早订,Whatsapp和他们联系侃侃价。

虽说EBC全程旅店,但到后半截条件还是有点艰苦的。很冷,我四月底去的,中间有几天下雪,每天白天零下几度,晚上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屋里也没有暖和到哪里去。都靠自带的厚睡袋保命。为了防高反要喝很多水,于是每天晚上起来上厕所都是艰难的心理搏斗。虽说有洗澡的选项,但后来冷下来了我压根就不想洗。。每天上午在路上走着还比较暖和,下午在旅店坐久了真的很冷。我后几天每天下午都冻得发慌外加轻度头痛,直到吃晚饭才会好一些。旅店的房间都很简陋没什么隔音可言,晚上和早晨往往很吵。吃东西到后几天就不建议我点肉了,因为背上来的肉保鲜往往不好说。这路线上食物中毒是高反之外另外一个很常见的撤退原因。我也不想吃奶酪。于是就全靠吃鸡蛋来补充蛋白质,在仅剩的几个选项里翻来覆去吃。所以去这个路线还是要对食宿天气条件有一些心理准备,后半段并不是很舒适的。

去尼泊尔旅游还有一点就是要对这个地方的混乱程度有所准备。加德满都全城没有红绿灯,街道脏乱空气雾霾,摩托车满街窜。到路上之后各种订的东西也是很多变数。直升机这类东西都是没点儿的,轮到你就上,等个几小时都是家常便饭。很多在北美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到了尼泊尔都会被刷新认知。好在一般最后都会work out。。但过程经常是让人有些头大。

先写到这里。想起什么别的再加。

以色列之行

大约一个月之前xw突然说一月初她要去以色列出差。虽然并不知道以色列有什么好玩的,本着在旅游地图上开疆扩土的目的我还是立马就订票了。之后忙忙叨叨去Turks and Caicos玩,只简单计划了前几天xw在特拉维夫上班我在那儿玩,后两天去耶路撒冷。我还开始读了一本厚达900页的耶路撒冷史书Jerusalem: The Biography,虽说是非虚构正史,但写得还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并且是2011年的畅销书,可以看得下去。出发之前读了三分之一刚刚读到穆罕穆德建立伊斯兰教,进度也还可以了吧,哈哈。

特拉维夫

对特拉维夫的第一印象是这地方怎么有点像北京。。一出机场也是一堆黑车司机拉客,报价是正常出租的三倍。坐上出租之后一路过去高速崭新,偶尔堵个车,进入城区之后现代的大楼和窄窄的小街交错,神似北京胡同。街边很多烟火气很足的门面小店,卖书卖奶酪卖铺到人行道上的杂货。小店上面的二三楼往往是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公寓房。人行道上窜来窜去电瓶车和滑板车。要不是满街写的是希伯来文,真的会有误入北京的错觉。后来想想,特拉维夫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和北京建设风格有些暗合倒也不奇怪,毕竟北京大部分地方也都是拆了重建的。不过特拉维夫有个一个好处是靠海,有很长的海滩和海边步道。酒店就可以看到很不错的海景。

在特拉维夫的第一顿晚饭就被惊艳到,在酒店附近一家叫Night Kitchen的店。约的七点的位子六点五十到了发现虽然大门敞着但其实还没开始营业,在吧台坐下就觉得酒保身边整整齐齐的十六小碗调酒用的香料和新鲜的香草很有意思。点了杯sumec rim,arak基酒的鸡尾酒,果然很不错。之后的五六道菜也都样样出彩。之后在以色列这些天吃的也都是一致的高水平。比较有标志性的几个菜有beef carpaccio(薄切生牛肉),面包配西红柿酱和tahini(芝麻酱),烟熏三文鱼和腌制的其他鱼,鸡肝酱,各种甜而不腻果香浓郁的小甜点。总之这次在吃饭上可以说是意外收获,一扫我之前对犹太菜的印象。

我在特拉维夫先去了Jaffa古城,是这个城发源的地方。现在大约是个公园加上一些可以购物和看看艺术品的地方。之后去了Tel Aviv Museum of Art,是个综合艺术馆,收集了一些梵高莫奈这些大家作品,但作为一个年轻城市感觉更值得看的可能是一些更新锐的艺术家作品吧。看了一下,觉得看不太懂。

特拉维夫很有名的Carmel市场就在我们酒店旁边。几天来回穿过了好几次。感觉超级像北京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有卖衣服卖鞋的,还有很多食品摊儿看起来都很有宰客的架势。但可能因为每次穿过的时候我都已经吃得很撑了,就没在那儿吃啥。附近有些街道走走还挺好看的。

最后一天去的包豪斯艺术中心很不错。我参加了一个包豪斯建筑旅游团。先看了半小时电影,基本相当于上了半节课。然后一个老大爷带着我们出门遛了一个多小时指各种建筑讲这些是怎么个包豪斯法,很有意思。特拉维夫的建筑受这个风格影响很深,有很多民宅和公共建筑都是包豪斯风格的。印象比较深的点有不进行无用的装饰,用柱子支撑来使得地面有一层公共绿地空间,修成平顶来做屋顶花园等等,都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带来的实用主义风格。

Petra

在特拉维夫中间我花了一天报了个去Petra的团。此地位于约旦境内,这个一日游是早上两点出发,在大巴上睡五六个小时到约旦边境,排队过境之后再开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在Petra可以游览三个小时然后就原路返回,回到酒店都已经是午夜了。所以有人要去Petra的话建议花两三天或者从更近的地方出发,不然时间上实在不怎么划算。

虽然这个行程不甚理想,但Petra这个地方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毕竟是文明系列游戏里赫然在列的新七大奇迹之一。一句话概括就是峡谷里雕在岩壁上的失落古城。车开到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一个制高点下来俯瞰,只能看到起伏的山地,完全看不到隐藏在下面峡谷里的古城。到了入口沿着一条步道走下去,约略可见两边岩石上雕出的洞穴和类似纪念碑的痕迹。继续向下走进窄窄的红石峡谷,窄的部分大约只有两三人宽,数层楼高,很有犹他那些峡谷的感觉。十几分钟后豁然开朗,一面雕刻在垂直岩壁上的巨大神庙就这么杵到面前。这便是Petra的第一个著名景点The Treasury。

Petra这里两千年前由于便于收集水源,可以躲避战乱,曾经是繁华古城;然而七八百年前由于地震和各种原因被遗弃之后逐渐被遗忘了,之后四百多年在地图上都不复存在;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变成考古和旅游胜地。

从The Treasury继续向里,有一条主要的步道可以一直走到最深处的修道院,两边有很多岔路可以走向大大小小很多景点。我这次游览的时间不够,只能在修道院之前返回,不过看到的部分也已经足够壮观了。个人觉得最好看的部分是一组墓地,在一片山体侧面的悬崖上雕出,高达五层,花纹繁复。有的部分是整齐的雕花,也有的部分是磨平露出岩石自身红白流云一般的纹路,美丽壮观。

Petra这里有很多招揽生意让游客骑骆驼骑马骑驴的,既可以骑着照相,也可以代步。还有小电瓶车跑来跑去在比较平坦的路段拉客。穷乡僻壤宰游客的感觉有点强。动物们还是比较可爱的。还有很多野狗野猫跑来跑去。

耶路撒冷

从特拉维夫打个出租就可以到耶路撒冷,只有一小时左右车程。我对耶路撒冷的第一印象是我们住的King David酒店,接待水平相当出众。。一进门就看到门口一个客人签名的大本子放在玻璃罩子里,一看里面翻开的这一页是克林顿和菲利普亲王,第二天再看又换了一页。地上也有很多名人房客的签字,Stephen King, Metalica,村山富市等等。进门入住的时候是坐下一边喝东西一边办房卡,然后一个很有风度的阿姨带我们到房间,送的小甜品也极好吃。我们是周五入住的,当晚有个特别的安息日晚餐送了我们两张餐券。xw表示很困决定在房间睡觉,于是她叫了room service,我下楼去餐厅吃。去了之后我发现这个晚餐有大约十道整桌share的前菜,其中不乏beef carpaccio, smoked salmon, baked fish, chopped chicken liver这类硬菜,份量也相当可观。结果我一个人面前摆了跟旁边八人桌一样多的前菜,我努了努力居然几乎吃完了!真的好吃!随后的主菜牛排我是真的吃不下了,剩了一点。最后的甜点居然也很好吃,又吃完了!感觉好久没有这种power eating了。

耶路撒冷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老城里。方圆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城区,石板路错综复杂,充满了小商小贩和几千年来反复被摧毁重建的古老建筑。最主要的景点是犹太教的圣地哭墙,基督教的圣地圣墓教堂,和伊斯兰教控制的圣地圣殿山。这些地方看上去都差不多,人潮汹涌,众多在祈祷的信徒,一些有自己的名字和说法的圣地/圣物。比较有趣的是每个地方背后的历史和冲突,尤其是圣殿山这样各家教义说法纷纭的地方。所以玩这里我还是挺推荐找个导游的。。

这次xw同去出差的同事的女友家就在耶路撒冷。我们受邀去吃了顿安息日午饭。席间观摩了犹太人的一些传统,聊了很多以色列的话题。最让我惊诧的一点是巴以冲突带来的自杀式炸弹袭击和其他各种伤亡如此广泛,用他们的话说,左邻右舍基本上家家都有亲人,男女朋友,亲密好友这样的人在过去这二十几年里被炸死。他们家附近几十米的地方就有炸弹袭击过。这一代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创伤。以前感觉这些在新闻里听到的事情很遥远,但这么想来是很近的。

在耶路撒冷第二天剩了点时间去了个Menachem Begin的博物馆。意外精致的一个博物馆,讲了这位以色列开国元勋的生平,从在英国统治时期坚决主战搞炸弹袭击,一直到以色列建国之后领导利库德集团和做第六任总理。全程有导游带着一个屋一个屋的看电影。虽然有那么一点官方宣传的味道,但了解一下还是挺好的。此人领导的地下党在对抗英国人时期搞炸弹袭击还炸了我们这次住的King David酒店。。半边楼都炸塌了死了92个人。又一次见证了建国大业和恐怖分子有时候也是一线之隔,成王败寇。

总结一下,以色列这个地方除了宗教原因之外,个人觉得不太值得专门去玩。有出差或者其他一些缘由顺便去一下还是不错的。吃的很好,可以体验到正宗好吃的犹太菜。宗教圣地和各种千年古迹是个看点。其他就是风土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