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oklyn Museum

Brooklyn Museum在Prospect Park的北边。我虽然住得不远但今天第一次去,才知道里面有五层,其实还满大的藏品也还不错。对于住在纽约的人来说这两个地方一日游一下还是个挺好的选择。门票建议价是12$,也是捐助的形式。里面的人相比曼哈顿的几个著名博物馆要少很多,尤其是上面几层十分清静。

今天去的时候一层主要是一个叫Connecting Cultures的展,采取了按照一些概念来组合不同时代/区域/形式的艺术品的方式,还挺cool的。其中最主要的亮点就是一上来看见的这个墙上的眼睛,各个角度看都像是浮着的,但其实是画在上面的。

From Brooklyn Museum

接下来还有一个非洲创新艺术展,不过看着看着我就吐槽欲暴涨,后来基本就进入吐槽模式了。。比如下面这个前凸后翘的玩意儿居然是个是面具

From Brooklyn Museum

这个也是

From Brooklyn Museum

这个快有一人高的玩意儿也是tmd面具!后面电视上还在播放戴着这个面具跳舞的人的视频。。

From Brooklyn Museum

还有这个巨大的鱼也是面!具!我已经基本认可看不出来是什么的东西就是面具的定理了。

From Brooklyn Museum

还有一些其他牛逼的玩意儿,比如此物是非洲某当地兵团的战旗。。需要这么直白吗?

From Brooklyn Museum

更多相片见Picasa相册,墙内人士可以试试iCloud,都不行的话我也懒得弄了。

Zipcar, Practice Driving

After missing a stop sign and failing my 1st road test in NYC, I decided to give it more practice time before the next try. As the test officer said, it usually takes ~50 hours driving time to manage this skill. And it was a bit too aggressive for me to jump into the test after 5-hour lessons…

NYC is different than other places in US. Not many friends own cars and live close to me. So I got a zipcar membership with my Chinese driver license. It allows me to rent cars by hours. Good for practice driving.

Last Saturday I had my first Zipcar trip! With riki riding the shotgun, and riki’s wife sitting in the back… We rent a Mini Cooper just for trying this famous model. It took me 5 minutes to figure out how to ignite it. Then the whole car feels like a big plastic toy. It’s small and easy to control. During the exam I turned either too wide or too narrow. But with this Mini I made turns well at most times.

We drove around my neighborhood for about 15 minutes then drove all the way down to Brooklyn Chinatown. Parked. Had some Yunnan flavor snacks. Then headed back. There was a little pressure on the way back because of the time limit of returning cars. I extended the rent for 30 minutes, but heavy traffic and a few wrong turns still put us on a tight schedule. When we drove into the parking lot there was only 3 minutes left!

It feels much better to drive a car out of driving school. The coach in school always tried to interfere with my driving, like using the break on his side or tune the wheel. The result was I didn’t know how it would be when I drive by myself. Now I has a better idea. I’ll practice a few more times and do the road test again!

If you read this post and want to join Zipcar, here is my referral link: http://s.zip.cr/CdWDuHQ (25$ free driving credit).

Joe Wong Talk Show

大概一个月前看到黄西(Joe Wong)要在纽约办一场中文脱口秀的消息。一看票价也不贵就买了几张。后来到场的时候发现几乎座无虚席,幸好提前买票了。38$的票坐在第十排左右的正中间,感觉还不错。

黄西说的这种美式脱口秀跟单口相声和电视节目那种每期有中心话题的talk show不太一样,我感觉好像更接近stand-up comedy一些。大概就是像日常聊天一样“侃”而不是讲一个比较长的故事(相声),也不在一个主题上停留太久。讲的过程中有密集的段子,大概每三五句话就会有些笑声。除了说之外也有一定的表演,滑稽的动作和表情之类的。像相声里面偶尔出现的唱歌这里倒是没有了。

在网络段子盛行的今天这样的表演想完全不和网上的料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用网上的段子也没什么不好,段子本身是三分,讲出来的功夫占了七分。能自然的把段子揉和到自己的表演里面,讲得出彩,我觉得就很好了。黄西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甚至有些网络段子就是他自己在网上原创的。

在昨天这个长达两小时的show里面他讲了很多以初到美国为背景的段子,还有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和在座的很多观众都有共鸣。这些也都是基于他自己的经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点好奇他在给外国人讲的时候讲什么。

这次演出略显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有一段slides和Q&A。PPT这东西就有点像在网上看看搞笑图片或者公司邮件组里大家乱发的一些笑话了,坐在电脑前面看看还行,花钱跑来坐着看演员念一遍我觉得效果不太好。当然有些笑话可能有图才能讲得出来,但是这些不是很能搬到舞台上。而Q&A的环节有点拖沓,感觉这东西更适合粉丝向的小规模场合,这种坐了几百人的礼堂演出还是不太合适。

总的来说这演出还是不错的。很多人都问黄西以后是不是想回国发展。他貌似英文脱口秀说了十几年,中文的最近这两三年才开始尝试。听起来他本人还没有这个打算,处于脚踩两只船,中英文都做的状态。我不希望他转做纯中文的去和国内的演员竞争。英文脱口秀是他的长处和特点,变成一个“有美国生活背景的中文脱口秀演员”听起来就没那么酷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心情不好于是再骂一下新浪微博好了

twitter通过in_reply_to_status_id把信息平等的串在一起,所以可以有比较长的讨论和分支,有storify这样的服务能整理这些讨论。微博的结构在comment里面讨论的话长一点就没法看,在转发里面讨论很快就由于字数限制也没法继续。微博是个不鼓励讨论而鼓励弱智追星的地方。

说到追星,每条微博都醒目的标着转发数和评论数,每个人都带着粉丝数和各种花里胡哨的标记。整个微博世界充满了铜臭味和沽名钓誉之徒,哦,还有垃圾粉。

新浪微博有很多很病态的feature,评论并转发,转发并评论,悄悄关注,关注但屏蔽。。。基本上没什么用户能搞清这些东西究竟是在干什么。完全没有美学可言。

新浪微博还盛行长微博这种东西,无法检索,无法自由流通,阻碍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

微博上你关注的人之间通过评论进行的交互不会出现在你的timeline上,我觉得这一点就决定了微博这东西很难用。

变态的审查不算新浪微博的错,但是用微博被审查的感觉很不爽。

新浪微博本质上还是个论坛,每个帐号就是一个版块,这个帐号是版主,这个帐号发的每篇微博都是这个版的一篇文,然后评论就是跟帖,转发就是转帖。思路上落后了一个时代。而落后了一个时代的民众也就玩这个玩得开心,新的玩不转吧。

=========================FACEBOOK上一些followup=============================

Timminn Dy y do you 呵呵 at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twitter and weibo? if there was no language barrier weibo beats twitter like shit. honestly weibo is one of the very few chinese products that outstands and shines on international market.
Thursday at 4:13pm · Like

Wei Wei twitter通过in_reply_to_status_id把信息平等的串在一起,所以可以有比较长的讨论和分支,有storify这样的服务能整理这些讨论。微博的结构在comment里面讨论的话长一点就没法看,在转发里面讨论很快就由于字数限制也没法继续。微博是个不鼓励讨论而鼓励弱智追星的地方。

说到追星,每条微博都醒目的标着转发数和评论数,每个人都带着粉丝数和各种花里胡哨的标记,充满了铜臭味和沽名钓誉之徒,哦,还有垃圾粉。

新浪微博有很多很病态的feature,评论并转发,转发并评论,悄悄关注,关…See More
Thursday at 7:11pm · Like

Timminn Dy 好吧,

第一段的那些观点我没深入了解

追星那些是行政策略, 有好有不好, 看个人喜好观点. 我觉得那是个符号, 潜在鼓励大家加强关注. 这仅仅是市场策略而已. 垃圾粉\僵尸性浪是有打击的. 不过力度我能说肯定不够….See More
Thursday at 7:59pm · Like

Timminn Dy 长微博是为了打破140字符限制的work-around, 可以接受的. 不能检索是不好, 但是嗯? 你肯定不能自由流通??
Thursday at 8:01pm · Like

Timminn Dy 剩下的以后再回应一下吧
Thursday at 8:01pm · Like

Timminn Dy 变态的审查不算新浪微博的错,但是用微博被审查的感觉很不爽。<<<<<<<<<<完全同意 Thursday at 8:01pm · Like -- Wei Wei Good thoughts. 长微博我觉得是审查制度下的畸形产物,以及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对链接本能不信任?)造成的。我觉得在一个正常的生态里直接放链接要好很多,除了检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给原网站credit。 我对那些繁杂的功能的看法确实比较主观,会去进一步了解一下。 Thursday at 8:18pm via mobile · Like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2013纽约Restaurant Week小结

2013年冬的纽约餐馆周已经过去了。看到zagat上的这篇blog,决定自己也写一篇以总结经验,警示后人。。

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RW(Restaurant Week)。这是个一年两度,每次三周的纽约餐馆联合促销活动。全城大概两三百家餐馆会参与,推出25$的午餐和38$的晚餐,都是3-course(头盘,主菜,甜点)的套餐。参加的餐馆基本都是中档以上的水平,太便宜的小馆子正价点一套也就38的那种是不太会参加的。以我平时吃饭的开销水平来看,晚餐一人38还是有点小贵,但午餐全套25就实在是很值了。。尤其这里面很多饭馆还是很上档次平时不怎么会去的那类。于是每次餐馆周我都会抓紧机会开开荤。

这次餐馆周去的第一家是Gotham Bar and Grill。这家是相当有名的美式餐馆,房顶很高,装潢得很上等。吧台后面摆着几本厚厚的貌似是主厨出版的菜谱。去年餐馆周我来这家吃了两次,很赞。不幸的是今年RW菜单有所缩水,尤其是甜品感觉比较对付。吃下来的感觉做得还算精致,但是没有特别出色了。Tip:RW菜单在餐馆网站上都可以查,如果你看到甜点都是冰激凌头盘里面有凯撒沙拉的话,那基本就是在压成本了。

第二家是Maialino。这是这次RW的意外惊喜。这家店就在Lexington 2号,离办公室十分的近。但因为在一个酒店里面所以一直没注意到。这次RW看某个推荐列表里有这家,说pasta非常好,就订了个位子。后来发现这家好像很快就订光了。午餐每道都很可口,肯定算是上流水平。5$一杯的wine和sparkling其实有两杯的量,且很好喝。服务也很nice。感觉这是家平时也可以再去的餐馆。Tip:OpenTable上提前定位很重要,事实上真正的热门餐馆刚开放RW的预订不久就基本订完了。

然后好像是去了Junoon。是个米其林一星的印度菜。感觉还不错,咖哩汤很香浓,羊肉和虾都很嫩。就是整体来说量有点小,一帮男人去的话估计吃不饱。环境还挺好。

Yangfan离开纽约办公室之前和他去了趟Smith & Wollensky这家传说中巴菲特非常喜爱的牛排店。去了之后很是失望。量确实很大,25块钱的午餐,一个炸鱿鱼圈头盘加上餐前面包就快塞饱了,然后牛排和甜点的份量都不小。但牛排的味道着实乏善可陈,感觉比BLT Prime差太多,就连公司附近那家Strip House都比这强不少。以后不会再去。巴菲特作为股神不会是觉得这家特实惠打个包还能再吃一顿才喜欢的吧。。

后来周末和riki夫妇去了EN Japanese Brasserie。这家是在Zagat上看到的推荐,去了之后发现有点坑爹。这其实是个lounge + restaurant,酒廊性质比较重。吃的主菜份量是相当的少,比如点炸牡蛎的主菜的话貌似只有四五个。选择也很少。我点的主菜是一笼蒸蔬菜……说实话吃到后来觉得蒸菜还挺好吃,比如里面的大葱什么的。。。不过那顿饭大家应该都是靠主菜附赠的一坨有点怪的米饭吃饱的。这家的清酒flight还不错,18$三杯,平时也有。感觉过来喝个酒还可以,吃饭就算了。Tip: 要看清饭馆的本质,这种酒廊酒吧什么的要慎重。

再后来又是一个周末,又是和riki夫妇去了Strand Bistro。这次也是被坑到,因为这家店周末居然不提供RW套餐。。可是我明明是在OpenTable的RW部分搜到这家且订位的。然后吃起来感觉也是很一般,就是普普通通的Bistro水平,有个沙拉还不错,法式洋葱汤超烂。但这家店在OpenTable上的review超好!于是。。Tip: OpenTable订位还可以,review不能信!另外RW一定要看清这家店到底什么时候提供套餐。

回头看看好像这次RW的经历略显失败。其实最近几个月吃的满意的也还不少。在Brooklyn吃的XixaICI都还不错。最近一风堂的special味增拉面我也很喜欢。想想Brooklyn的很多餐馆都比曼哈顿便宜,平时晚餐3-course也就人均40。RW的意义主要还是在于探险和用平价尝试各种没吃过的以及平时吃不起的餐馆。发现一个好餐馆是很有价值的情报。发现一些不合口味的餐馆也是增长了经验。纽约客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