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之行 – Lima

利马是这次去秘鲁的起点和终点,因为直飞都是到利马。在利马待的时间虽然有一个多周,但其实基本都在远程工作,没玩多少地方。相比Cusco和Huaraz来说,利马可玩的地方也确实少一些,主要的attraction反倒是吃。利马有很多世界级的fine dining餐馆,平价餐馆的水准也普遍不错。每天处于一个吃了上顿盼下顿的状态,虽然爬了一堆山这趟也没减到重就是了。。

先盘点一下我在利马吃的几家有印象的餐厅好了。

Hyatt Centric San Isidro Lima。落地下榻之后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就在酒店餐厅趁他们打烊之前点了个ceviche吃。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我在秘鲁吃的众多ceviche中最好吃的。。秘鲁的ceviche种类繁多,我总结下来共性是要有鱼,有黄色的“tiger‘s milk”酱汁,有玉米粒儿,其他就是各家自由发挥了,上面放点炸物的也满常见。

Astrid & Gaston。貌似是利马名厨的名店。装潢非常气派,高门大院。后面一个大大的院子里面还有两棵树。中午walk in就有座位,是相对比较容易弄到座位的一家店。吃得挺不错。在这儿第一次吃了guinea pig,属于吃完不惦记的类型。海鲜饭相当好吃,感觉相比西班牙的青出于蓝。一个人吃饭经常坐吧台,和酒保小哥聊聊天,喝了杯秘鲁国酒pisco sour,小哥还倒了杯纯picso给我喝,尝起来确实是烈酒的度数,因为是葡萄酿的,味道比较甜又微微有一些红酒的气味。

Read more: 秘鲁之行 – Lima

Casa Tambo。在利马旧城区的一家店,参加city tour的时候导游推荐的。在这儿我第一次吃了牛心大串儿,相当好吃。后来在Cusco的一家专门做大串的店又吃,那家的还可以很便宜但没有Casa这家的精致好吃。

Merito。又是一家fine dining。我定了个午餐,不做tasting只给零点。点了几道菜倒也都不过不失。Presentation很赞。最后的flan和餐前放了一片昆布的酒是亮点。

Kjolle。Central的owner夫人开的姊妹店,就在Central隔壁。可能因为我去的时候已经去过MIL了,对每个course都发张明信片讲故事,给个摆设专门用来拍照这些桥段都已经熟悉了。只看食物的话说实话有点失望,尤其是一道海胆居然让我觉得味道不是很好。有几道菜还是不错的。但总体来说有点对不住这个价钱。

Siete Sopas。翻译过来就是“七道汤”。按摩店老板介绍我去的,超好吃的牛肉粉丝汤。

Maido。利马另一家很有名的fine dining,日本/秘鲁融合菜。个人感觉还可以,并没有惊艳但也没出什么差错,算是好吃。

讲完吃的,利马的景点就没太多可讲了。相对比较特别的是Miraflower那一带的海边悬崖,沿着悬崖有蛮长的城市步道,一路有小公园,有网球场,有各种小餐馆和商业。可以看海景,海里冲浪的人,和海边悬崖上的高楼。利马和特拉维夫都是海边沙漠里建起来的城市,沿着海一片高楼。利马的这个悬崖景观略胜一筹。其他我还去了旧城区看广场和教堂还有教堂下面埋的大批人骨头。。还有城里挖出来的金字塔考古遗迹。都是常见项目。

总的来说利马作为一个去秘鲁玩的交通枢纽,有这么多吃饭的地方和很赞的咖啡,已经是十分合格了。

秘鲁之行 – Huaraz

从Cusco到Huaraz还没有直飞,一定要在Lima转一次机。而且Lima到Huaraz一天只有一班七点左右的飞机,从Cusco到Lima的飞机并没有特别早的,于是只好在Lima至少待一夜。。Lima这地方交通也很堵,机场离市区大约半小时车程但堵起来就要一小时。于是我干脆在昂贵的机场酒店住了一夜。后来我才知道Huaraz这个小机场两年前才开通,之前都是要坐八小时公车才能到的。不得不说秘鲁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Cusco初印象有点像丽江,Huaraz的初印象就是有雪山view的十八线县城。机场每天只有一班从利马飞来的飞机,出了机场我坐上了第一个招揽生意的小巴,倒是也价格公道,折合7美元把我送到县城里我住的旅店。城里有一些游客但并不像Cusco那样满街都是,更集中在中心区域那一小片。来Huaraz的游客基本都是为了爬山的,profile看起来都比较相仿,背着大登山包的比比皆是。Huaraz的吃住水平都比较基本,最好的酒店也就是三星级,吃饭基本也都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这边很多饭店中午有“menu”也就是套餐,小菜主菜甜点饮料加起来不到十美元,便宜的店甚至只要三四美元。市中心是有几个还算fancy的饭店,但做的菜也就是还不错,放到Cusco就是一般般平均水平。

我在Huaraz住的旅店叫Hotel Santa Cruz。我待了一阵之后才知道Huaraz这边最有名的trekking route叫Santa Cruz trek,四天可以看到很多这附近著名的雪山,还可以用来适应高海拔。Huaraz这一带的山比Cusco附近的要高很多,很多六千米以上的雪山,秘鲁最高的几个山峰都在这里。住下之后我就和我的向导Percy碰头,吃了个午饭,简单准备了一下第二天的行程。Percy是Tian师兄介绍的他去年来找的向导,土生土长的Huaraz人,做了接近20年登山向导,很有经验。

接下来一天我们先去Lake Churup进行一个day hike,让Percy观察一下我海拔适应的情况。这个湖海拔4450米,大概两三小时上去,一个多小时下来,中间有两三段很陡的地方需要抓着绳子爬,是个不错的热身hike。在Cusco地区待了两周,我基本上对这个高度已经适应得不错了,比较轻松的就走完了这个hike。湖的景色很好,后面是雪山,湖里有绿油油的水草,还有几只安第斯鹅。

周三去完Lake Churup回来,原本的计划是周四就出发去爬Mount Ishinca。但在Percy的建议下我们改成了周五出发。一方面是因为Percy比较有空,另一方面他觉得歇一天对体力恢复有好处。现在想想这个改动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后来爬Ishinca真的几乎是到我体力极限了。而且周五从中午就开始下雨,周六我们summit的时候天气还算不错。

周四基本就是上班加上准备装备。Percy给我弄了所有的装备,包括冰镐,硬质的登山靴和冰爪(crampon)。比较难搞的是头盔(因为我头太大)和墨镜。我自己的clip-on墨镜他说眼睛旁边没有遮挡可能会有问题,最后是他弄了两块皮子套在我眼镜腿上凑合了一下。。

周五出发去base camp。先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到一个小村,和我们的驴倌儿碰头。在这里我们把需要运到base camp的东西交给一头小驴给我们驮过去。小驴虽然看起来瘦小,走的还是比我们这些人快的。。而驴倌儿都要走得和驴一样快,也都是高人。这一天的hike大约是三个来小时,easy day。基本上是在一个峡谷里走近几座雪山。Base camp有一座意大利人修的小旅馆,带有餐厅,我们住在这里。旁边有几十个帐篷。五月下旬算是淡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旅馆里人不多。我们两个人占据了一个有十几张上下铺的房间。Percy说到七月份的时候这里全都会住满,如果带大一些的团,在这里待的天数多一些的话,他会自己带帐篷和厨师。这个base camp周围有四座雪山可以爬。我们爬的Ishinca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座,坡度缓一些,没有technical的攀爬,适合初学者。

周六是summit day,相当漫长的一天。凌晨一点钟起来吃早饭,把前一天大概收拾好的行装收好背上。这一天背的是大背包,我选择了穿自己习惯的hiking鞋走前三四小时的山路,背着登山靴用来走后半程雪上的部分。一点五十我们从base camp出发开始hike。前三小时都是正常的山路,在四千多米的海拔摸黑疾走,加上一点肾上腺素的作用,倒也没觉得有多难,上坡放缓步伐就还好。三小时的时候大概到了海拔五千米,我们遇到了两小段有雪的部分,我还肚子小痛了一把,急匆匆上了个大号。上完之后Percy让我换上登山靴防止鞋里进太多水。登山靴是完全防水的,质地也很硬可以装冰爪。穿上之后有点僵硬,加上鞋帮高,我走起路来并不怎么习惯,抓地也有点困难,一些穿hiking鞋很容易的rock scrambling穿这个靴子就有点别扭。不过慢慢走也还好。从海拔五千米之后我开始体会到氧气稀薄的效果了,走路更容易累,呼吸也急促了很多会有种随时想多喘几口气的感觉。到了三个半小时的时候我们抵达了crampon point,从这里开始需要穿上冰爪开始在冰川上走。Percy帮我穿上了冰爪和护具,他自己身上缠了绳子并且和我连在了一起,literally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穿戴停当的时候刚好日出,欣赏了几分钟早霞火烧云。在这儿吃吃喝喝了一会儿,便开始冰川上攻顶的这最后一段路。

说实话我对冰川上这一段路的记忆是有点模糊的,可能过于专注于迈步了。。真的很艰难。一开始一段有比较深的雪,走几步就会陷到膝盖一下,还好走过开头一段就没有这么深的雪了。上比较陡的坡的时候还是不时会有雪往下塌,有点像在沙丘上走,上三步退一步。

清晨一段时间的景色很棒,旁边雪山环绕,还能看到下面的Ishinca湖。走在纯白的冰川上,前面只有一行脚印标志着今年开出的登山路径。向导说今年的路刚开出来,比去年要好走一点。但是今年雪多,冰川变大了,crampon point比往年要早一段。

越往上走越费力,一些比较陡峭的坡走的时候靴子压得小腿生痛。到了5300米之后我就进入了越走越慢,十步一喘的状态,跟Salkantay trail前两天的感觉很像。一个平时看起来几步就能窜上去的斜坡,在这里变得无比漫长,走几步就要喘一会儿。走到一半的时候我肚子又痛了一把,还好四下无人,赶紧和向导解开绳子去一个雪窝子里解决了一下。这天去攀Ishinca的除了我之外就只有一个以色列小伙。他走得很快,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超过了我,我冰川的部分走到一半的时候就看到他登顶了。有一点鼓励作用,说明路线没问题,但也有点压力会觉得自己走得太慢。还好Percy比较耐心,说我的速度算是平均水平。

这天早上的天气还算晴朗,但也有不少云飘来飘去,有一些还说不清是乌云还是黑雾。我走的时候一度被笼罩在雾里能见度不怎么高。我心里有点犯嘀咕这要是上到顶正好被云罩住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还好走到最后几十米爬升的时候晴了起来,给了我们一个登顶的晴天窗口。爬这种山的时候进度主要是以海拔高度来衡量的,平均一小时300米爬升,水平距离走了几公里反倒不重要了。个体感觉上坡的难度大概是走平路的五倍吧。

在冰川上挣扎了三个小时之后,我终于登顶Ishinca啦!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自拍一个360度视频,发现没有自拍杆还真的不容易转满一圈。。山顶的雪很厚,冰镐插下去整个没进雪里。虽然这附近有不少六千米以上比Ishinca高不少的山,但Ishinca山顶有种被一圈雪峰环绕的感觉,可以看到两边两个峡谷的view,非常令人满足。我们在这儿坐了得有二三十分钟,吃吃东西,拍拍照。我想到下一次爬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下次,一时悲从中来还哭了一鼻子,毕竟是这种情绪激荡的时刻。我觉得人折腾来折腾去,为的也就是这么一些moment,体会一下这种感觉。

下山的前半程真的是轻松愉快,原来走三步退一步,现在是走三步附赠一步。眼看就要回到crampon point的时候,突然开始不停的陷进雪里。。原来因为已经到了十一点多,雪被太阳晒了晒开始变软了。这到crampon point的最后一百米走得是异常艰难。我掉进雪里感觉得有上百次,每两三步就要有一步陷到膝盖,甚至陷到大腿根。特别扯的是我都是踩着Percy的脚印走的,但他不会陷我就会陷,我就很奇怪难道我就是比他重那么多,还是他有什么特别的步法?像沙丘里那种?Anyway有时候我还会两脚一前一后全都陷进去,这种时候往往一只脚会把另一只脚给别住,我自己都无法脱身,只能等Percy掉头回来用冰镐和手把我挖出来。这种营救都发生了四五次。到后来离crampon point只有二三十米了,眼看着坚实的石头地面就在那里,但就是到不了。。我甚至试图在地上坐着用屁股往前移,发现这个动作需要很多核心力量,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弄不动了。我还试图用四肢爬,然后发现因为是个侧着的斜坡,不靠冰爪的话会往下滑。。侧面下面是个湖很危险。于是就还是只能站起来走,不停的陷。。。折腾了好久好久终于到了crampon point,站到了踏实的地面上。

脱下冰爪之后再下山的路就容易多了。这段山路旁边就有Ishinca湖,摸黑上来的时候完全看不到。下来的时候近距离看了看。不过走到这里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阴了下来,看Ishinca山顶已经完全笼罩在乌云里了,不由得庆幸我们的天气运还不错,早一天晚一天估计登顶都够呛。再往下走居然下起了豆粒大的冰雹,噼噼啪啪打得我手都红了,于是除了雨衣还戴上了手套。一路下行,冰雹变成了大雨。我跟Percy开玩笑说这真的是你们的旱季吗,Percy表示这天气很不正常。下面在下雨,山顶就是在下雪。之后一天试图登顶的人都折返了,说冰川上新雪太厚没法走,需要重新开拓路径了。

冒雨回到营地,已经是下午三点钟。吃了一盘牛肉米饭,回屋睡了一会儿。六七点起来又吃了顿晚饭。餐厅里的人都湿漉漉的,围着火炉烤衣服和装备。

周日的行程很简单,小驴又来接上我们的行李。从base camp走三小时回到有公路的点,乘车回Huaraz。到了Huaraz我们去吃了一顿海鲜庆祝。秘鲁还有点常见的一个海鲜三拼是ceviche,海鲜饭,和炸鱿鱼圈,搭配起来很不错。喝了很多chicha morada,一种紫色的玉米汁,微甜爽口。

这种大行程之后当然是要去按摩。秘鲁这几个城市的按摩我去了挺多次,毕竟一个人travel时间挺多。。Huaraz的按摩让人比较一言难尽,首先就没几家店,我找了半天只找到两家。其次水平真的不太行,第一家的大妈几乎属于业余瞎按的程度;第二家感觉是对白人老hippie couple开的,居然还先sit down跟我说他这套功法有两个phase,所以如果觉得力度不行不要着急,还有phase 2。事实上比隔壁家的大妈好一些,但还是有限。而且我觉得他的这套手法真的很奇特,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按的,感觉他按得超费力。。都快连呼哧带喘了。我深刻的怀疑他是自学成才野路子。 相比之下Cusco的按摩要好一些,但也还是差强人意。Cusco的按摩首先是特别多,满街都是阿姨手里拿着价目表或者小卡片在推销massage massage。这种往往超便宜,折合15美元一小时,但是水平很差也不乏挂羊头卖狗肉提供准色情服务的。也有相对贵一些的,折合30甚至40美元一小时这样,这种水平就还可以,往往还会搞些印加按摩的花头给你闻闻各种草药什么的,但以秘鲁的物价水平来说有点贵,算是旅游区物价。 Lima的按摩就更奇怪了,Google Map上都搜不出多少店,反倒是erotic按摩可以大大咧咧的list在Google Map上很吓人。我后来从Huaraz回去之后住在Miraflores区运气满好的找到一个小店,店主水平相当好,居然还会踩背,而且英文还不错。我跟她聊了半天,按完了还去喝了个汤。她给我推荐了一个本地人爱去的餐馆翻译过来叫seven soup的,每天一款汤。去了之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海底捞,店面超大人超多,九十点钟了门口还有排队,还好队伍走得很快。店里除了我就看不到什么游客了,全是本地人。在她推荐下点了常设的一个汤,名字忘了,十分香浓。汤里的料是粉丝,炖的软烂的牛肉丁,玉米粒还有一些别的,超好喝而且份量超大。感觉这个餐馆是个意外之喜,可惜是在利马的倒数第二天才知道,不然会多去吃几次。

在Huaraz的最后一晚十分猎奇的去看了一个马戏表演。这个小城在我住的这一周有两个马戏在上演,其中一个就在我住的酒店旁边,支了个大帐篷拉了彩灯那种,每天锣鼓喧天到到晚上十点左右。这俩马戏团还都有小车每天载着广告牌放着大喇叭在街上转悠。我去看了离我远一点的那个,看起来稍微高档一点点,有网上售票,城里有一些广告牌。但去了之后我还是有点被震到,海绵宝宝,Moana,人猿泰山依次出场,两个小丑演了五六段,有一些杂技还是有些真功夫的,不过整体感觉是光怪陆离大杂烩。还好不懂西语一样可以看,算是体验一下本地娱乐了。

秘鲁之行 – Cusco

Salkantay trek之后的一周我基本就是待在Cusco工作了。Cusco这个山城一开始给我一点丽江的感觉,开发得有点夸张。街上游客熙熙攘攘,路边不时有人在招揽按摩生意,还有在街上穿着民族服装抱着小草泥马跟游客合影要钱的本地人。Cusco作为印加文化的古都,城里城外有好多好多古迹和博物馆,有的看起来比较legit有的比较tourist trap。头一两天感觉是有点overwhelming的,但待了几天之后我渐渐觉得Cusco很不错。第一吃得真心不错,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很好吃的餐馆,比较fancy面向游客的餐馆价格大约是纽约的一半,比较local的餐馆就更便宜了。第二街道很好看,城里有很多当年印加时代的石砌建筑,和西班牙殖民时代粗糙很多的石墙对比很强烈,加上城外的山景和城里茂盛的花草,随便遛一遛还挺赏心悦目。城里短期游客为多但也有长期在这儿待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挺容易认识人搭上话的一个地方。在Cusco待了一周之后离开的时候我还挺依依不舍的,觉得这里是个可以再待几周也不会腻的小城。

在Cusco的这个周末周六报了个一日团去走了Ausangate七湖。这个小trail到海拔4700多米,我主要想测试一下自己对高海拔的适应程度怎么样了。。因为接下来的行程是去Huaraz爬更高的山。鉴于Salkantay前两天的挣扎,我心里有点打鼓要不要去Huaraz。还好这个七湖trail走得比较顺利,虽然还是有点费劲但远远没有开始那几天那么艰难了。这个trail走完之后我才确定了要去Huaraz。

这个七湖trail的景色还算不错。背后的Ausangate山还挺漂亮。我们去的这天有点阴天于是湖景照片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这个trail居然是五六年前由于气候变暖雪都融了才开放。。

周日去吃了MIL,可谓是本次秘鲁之行吃吃吃的顶点。秘鲁最最有名的餐馆是Lima的Central,很难订但其实好像也不是说完全订不到,waitlist的话还是有可能的。Central有两家姐妹店,一家是和Central隔壁的Kjolle,是Central owner的夫人开的,我后来去Lima的时候吃了一下,觉得一般般;另一家就是这个远在Moray的MIL了,从Cusco开车过去还要一个多小时,是真的为了这个餐馆跑一趟。

我订的是MIL的“experience”,在吃饭之前先有一个长达两个多小时的tour。附近community的一个阿姨给我看各种他们的农作物,土豆玉米之类,讲解他们怎么做chicha,一种玉米熬出来的饮料,很好喝,还有怎么做冻干土豆来保存。然后她带我在餐馆的周围小山上走了一圈,讲路边的各种花花草草,闻闻香气,吃吃花蜜什么的,还拿植物纤维给我做了个手链。这个小山就在Moray这个景点旁边,可以俯瞰Moray的三个环形梯田。走完这个小山之后去到一个小棚子看另外两个阿姨在搓羊毛线,表演了一下用一个背在背上的简易小织布机织布,还有用植物熬的汁给毛线染色。这个tour有送一个布包,就在这儿顺便给染了个色。然后还参观了他们收集的各种植物和食材,在酿的酒。MIL的房子很漂亮,茅草屋顶很入镜。

MIL的菜单并不长,只有三道饮品加八道食物。不过每一道食物往往是三四个小碟,于是吃下来也会觉得很不少。这家的宗旨是只取Cusco这一带的原生食材,以素食为主只有三道荤菜。精致程度可以说到了叹为观止的程度,好几道菜都精致的让我有点下不去口,吃起来有点牛嚼牡丹的即视感。各种根茎类食材都很好吃,感觉秘鲁人是玉米土豆和红薯的大师。一道alpaca慢炖肉泥十分软嫩,比之前吃的那次好吃太多。甜点之中有一道是可可四吃,感觉可可本身的味道比常见的巧克力要丰富很多。

在MIL吃完饭顺便去看了一下附近的盐矿景点,然后回Cusco。我是从Cusco打Uber去的MIL,在MIL这里显示可以叫Uber,于是那个司机跟我说我应该包他的车让他等我回去的时候我还不信。结果吃完饭试图叫Uber果然怎么也打不到车😂 幸好餐馆的人帮我打电话叫了辆附近的出租车,倒也不比包车贵,可谓车到山前必有路。盐矿这个景点看个新鲜,并没有多少讲解、顺路去看一下也还好。

Cusco每天傍晚的时候感觉都在堵车。。小小一个城市,traffic还不少。周末这两天傍晚回城都堵得够呛。住在城里的时候吃饭喝咖啡什么的基本都可以走路解决,倒是挺方便。在城里走路相当于高海拔上下坡,锻炼效果很好。小城除了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去参加旅游团的游客,也有很多晚上在外面party的游客,酒吧live house之类的很多,各有各的玩法。

我在从马丘比丘回来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意大利女生,聊得挺愉快。在Cusco还又吃了个饭去听了一点摇滚。这女生有点撒满的架势,是做这类spiritual work的。我在一些店看到秘鲁蛮有名的蘑菇trip Ayahuasca retreat就问她,她说她是给人host这种trip的。并不贵,但之前要diet一两周,一些东西不能吃,要吃指定的一些植物。讲了一通感觉很神,我时间有限并没有机会尝试。

秘鲁之行 – 马丘比丘

在回纽约的飞机上开始写blog。既觉得这次在秘鲁玩了好多地方好像待了很久,又觉得过得很快还没准备好就结束了。一个月下来要写的事情好像有点多,写到哪算哪吧。(然后回来之后就忙起来了一下拖了两个月。。很不符合我一般写游记的风格)

马丘比丘

这趟秘鲁行的主要目的第一是躲避花粉,第二自然是看举世闻名的马丘比丘。马丘比丘有很多方法去,可以徒步也可以坐火车。我自然是倾向于徒步的路线。提前三四个月预定的时候我发现著名的印加古道仅限每天200人,我想来的五月初时间已经订完了。但是有一个更长更绕的路线Salkantay trek可以爬更高的山,穿过雨林,再走一小段印加古道最后绕到马丘比丘,六天行程,正合我意。于是就订了这个行程。

我飞到Lima待了两天就飞去Cusco,在Cusco待了两天适应了一点海拔就开始了这个trek。Cusco的海拔有3400米,我虽然没有高反,但也是明显能感觉到上几步楼梯就要喘起来。后来证明适应两天之后遛遛弯还可以,爬4000多米的山是比较作死的。。

Saltankay trek的前两天是有点疯狂的,第一天早上四点多就坐上车开几小时开去起点,吃完早饭开动。缓缓上坡,几个方向已经有雪山和冰川映入眼帘。导游不时给我们讲解路边的花花草草,倒也轻松愉快。走了四个小时左右中午到达营地skydome,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我们是一个十二人的团,有三个随队厨师和一个马夫。每顿饭都吃得毫不含糊,有汤有四五个菜还有甜点。我是有点惊到。

吃完饭休息一会儿便出发去营地附近的Humantay湖。这个湖蛮有名的,有人会从Cusco一日游专门来看这个湖。虽然从营地到这个湖只有两三公里的路程,但这里已经是海拔四千多米而且坡度相当陡。我一边走一边就觉得超累,有种莫名其妙使不出劲的感觉,明明觉得这一天还没走多少,但就是抬不起腿喘不上气,走个十步八步就恨不得停下喘半天。走到一半还很想拉屎,然而这个trail上人超多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小屋在屋后解决了一下,但是这种负屎前行是加倍的消耗体力。总的来说爬这个湖简直就是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还好爬到之后这个湖的景色还是不负众望。当天天气有点变幻莫测,我们运气还不错赶上了几分钟阳光拍了拍照。下山我倒是跑得很快,有点回复状态的感觉。之后几天我也总结出来了,高海拔对我的影响就只是上坡困难,平路和下坡都还好。

Read more: 秘鲁之行 – 马丘比丘

住宿的地方是一个一个的穹顶小圆屋,里面有床有电源甚至还有wifi,但是需要自带睡袋。接下来两天也都是类似的。好像南美很喜欢搞这种dome营地,之前查Patagonia的时候也看到很多。好处是自己要带的东西比较少,也很暖和。不过看起来很美的玻璃屋顶其实并不怎么能看星星因为晚上会结雾,还不如去外面看来得直接。后来我意识到这是这儿标准的glamping,因为第二天晚上住的雨林dome景色绝佳甚至还提供上门按摩😂 半小时折合29美元,低于纽约一分钟一刀的市价,而且技术相当不错。长途hike中间有这种待遇实在太爽了。

第二天要穿过4600米的Salkantay Pass,全长25公里,是整个trek里面最tough的一天。我去之前不自觉的拿EBC的经验来套,以为前两天会慢慢来不会太难,没想到秘鲁这个trek真的是毫不客气,前两天就直给高海拔长距离。。上到Salkantay Pass这一段是可以选择付钱骑马的,但我想想前一天我在队伍里是中等水平,虽然很挣扎但也不至于要骑马。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发现前一天被我慢的那一半人都暗搓搓订了马!而比我快的人统统都有在吃预防高反的处方药。。妈蛋原来全团只有我一个人在裸奔。这上Salkantay Pass的俩小时真的是太挣扎了,距离不长但是落在最后面的感觉略有不爽。还好这一段并没有上Humantay湖的那段路陡,蹭啊蹭最后也就蹭到了。最高点的地方阴天大雾,基本看不见什么。大家照了个相立刻开始下雨,披上雨披开始往下走。下山的路超长,而且前半截很泥泞。这一天一共25公里感觉20+都是在下山,从光秃秃的苔原地貌一路下到了雨林地带,走到略崩溃。幸好中间停下吃了顿正儿八经的午饭补充体力。景色是很不错,可惜下雨并没有怎么掏相机。

第三天是比较容易的一天。在雨林地带走走大平路。导游拿路边的莓子给大家脸上画了一堆图案。去了一个咖啡种植园围观烤咖啡,然后去跟本地农户买了些热情果吃。秘鲁的热情果超好吃,甜甜的一点都不酸,而且吃起来又方便又干净,很爽。从这之后我看到热情果就会买一两个当零食吃。下午去泡了温泉。开车开了好久。。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路被冲断不得不掉头换路变成了两个多小时。泡温泉本身还是挺爽的。秘鲁的温泉还是比较保守的,大家都穿着泳装,有人管着不让跳水不让在池子里吃喝东西,跟墨西哥的swim up bar完全不同风格。

第四天的行程稍微有点莫名,爬了一个还挺多爬升的Llactapata山,到了山顶只是为了远眺一下马丘比丘。当天云气缭绕,我们差点就完全没看到。还好等了十分钟之后雾气散了点看到一些。下山的路照例十分泥泞,穿过几个小古迹。据说下山这段有可能会看到秘鲁国鸟cock of the rock,一种羽毛鲜红很显眼的鸟。但我并没有看到。我们的十二人大团在这一天早上就分成两个小团了,有五个人是4日团直奔马丘比丘,我们其他七个人是六日团才爬了这个山。下山之后顶着太阳雨走到一个火车站。从这里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徒步10公里到离马丘比丘很近的一个小城AC(Aguas Callentes),我毅然选择了坐火车毕竟这一天已经走了15公里了。。事后觉得这个选择还是很英明的。

AC是个很繁华的小城了,餐馆旅店按摩应有尽有。接下来的两晚都是住在这个小城的旅馆里了。到了这儿我意识到我们一路吃饭的一些餐馆和下榻的这个旅店和组织这个行程的旅行社Saltankay Trek是同一个owner,简直是秘鲁旅行业托拉斯。

第五天走的是一小段印加古道,被称为Short Inca Trail。先是到了一个被称为小马丘比丘的古迹Winay Wayna。有屋子有梯田,保存非常完好,旁边有一道小瀑布,云气笼罩。关键是这儿没什么人,几乎只有我们一组人在这里晃了半小时,感觉很棒。之后走的印加古道的部分跟之前最大的区别就是路况好了太多,很多部分都是石板铺好的路,一点也不泥泞,相当好走。走了几小时后到了著名的Sun Gate。这里可以看到马丘比丘全貌。说是冬至日的时候阳光会通过这个门的开口正好照在马丘比丘的某个神庙上,体现了印加人nb的天文测量水平。Sun Gate这里风景的确很好。我们在这儿吃了午饭之后缓缓下行,进入马丘比丘的1号游览路线1。这儿就是拍马丘比丘的经典角度,跟看过很多次的照片一模一样。。经过几天绕着马丘比丘跋山涉水的体验,确实能感受到一点这个地方选址的神奇,三面被峡谷环绕,真的是易守难攻,风水宝地。马丘比丘里面很多梯田每层都发掘到不同的农作物,俨然是一个印加强盛时期的科研中心。建筑物都是由巨石堆砌而成,石头之间缝隙都小到惊人,很难想象印加时代是如何达到这么精巧的建造水准的。

看完马丘比丘之后坐巴士回到AC,吃吃喝喝。全团的七个人到这会儿已经混得挺熟了,除了我之外分别是来自华盛顿DC,英国曼彻斯特,还有澳大利亚的三对couple。DC的两位年届50,可能因为和我年龄相仿,聊得稍微多些。一位是博物馆curator,另一位是NGO律师,蛮有趣的两个人。到了这会儿也没有高海拔的问题了,可以放心喝杯pisco sour。

最后一天我们再坐巴士上去马丘比丘,走了3号游览路线。1号路线是概览,3号路线是走进去看细节,各有千秋。我和DC的两位还去爬了Haynea Picchu,就是马丘比丘经典照片里那个小山。其实“马丘比丘”指的是照片里那个小城,而叫做“马丘比丘山”的那个小山在经典照片的外面。。这个小山路程不长大约一英里,很陡峭。爬到顶上可以俯瞰以马丘比丘山为背景的马丘比丘城(好绕),值得一爬。

总的来说我是很推荐Saltankay Trek + Short Inca Trail这个六日行程的。开头虽然很难但是有看到好山好湖,之后景致转换到雨林地带放松一下,相比听说要一路住帐篷的经典Inca Trail来说要有趣很多。最后两天由远到近三番五次的看马丘比丘,可谓做足了铺垫。加上看到Winay Wayna有了对比才会意识到马丘比丘规模有多大。个人觉得这个行程很棒,推荐给想去秘鲁看马丘比丘又喜欢徒步的人。只是开动之前推荐在Cusco多待几天适应海拔。。

FF7 Rebirth

时隔一年我终于打完了FF7 Rebirth。。画面虽美,但整个游戏实在太长太莫名。。

我对FF7重制三部曲的第一部Remake的印象是极好的,所以第二部Rebirth出来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就入手开始玩了。然而这第二部玩的时候往往有种提不起劲的感觉。虽然两位女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养眼,还加上了萝莉Yuffie,但本作的节奏就是有点问题让人觉得“不好玩”。后来玩上了博德之门3就放下了。

从秘鲁回来我一个月没碰手柄了,很有玩游戏的兴致。买了好评如潮的Expedition 33,在等待下载的时间里打开了FF7 Rebirth,没想到玩了玩又有点找回了感觉。看看也没几章了,通关强迫症发作决定把这个游戏通掉。全收集倒是早就放弃了,这游戏的弹琴对我来说太难。。没什么兴趣练习音游。

于是这个通关感想主要来源于后半程。我觉得这一代不好玩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小游戏太多太杂了。主线每走一段就会冒出一大堆支线任务和小游戏,玩完之后已经不太记得主线在哪了。而小游戏好多还不怎么好玩甚至只是让人火大而已,比如可怕的抓moogle,还有弹琴,还有飞鸟和跑鸟,还有两种自走棋!给人的感觉是堆了巨大的工作量和游戏时长,但是质量比较粗糙。还是那三个字“不好玩”,并且distracting。主线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我觉得小游戏砍掉个一多半的话,这作游戏的整体质量会更高一些。

第二是剧情到后半截相当莫名。主角头疼的次数实在太多,让我觉得我是在操作一个精神病人。虚无缥缈故弄玄虚的剧情虽然是FF系列的一贯风格,但本作这方面剧情的量也着实太大我都有点受不了了。FF7系列这么多年出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剧情,看到现在已经有种都混到一起不怎么care的感觉了。。遮遮掩掩了半天最后还是复现了经典的爱丽丝之死场面,看完我立刻觉得ok这一作剧情可以赶紧收摊。平行时间线这种老掉牙的设定大可不用搞得这么玄乎。。关键到最后也没有讲出多所以然来,就是有个大概意思而已。

这一作主线精简一下的话还有一些亮点,比如海滩的部分。。战斗基本继承了上一作的设定,玩起来还可以。总的来说我给6分吧,不怎么推荐。属于FF7老粉为了情怀和玩第三部,觉得无聊也要玩完的情况。如果能更洒脱一点直接开easy难度忽略大部分小游戏的话我觉得可能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