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gon之行——滑雪

来之前就听哥哥说这儿有雪山,在爬完山下过海之后,终于要去雪山滑雪啦~

我感觉雪山才是Oregon名副其实的象征,两座高高的雪山在平坦的Oregon州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座尖顶一座平顶。平顶的是某年(82年?)大爆发,把山顶整个炸掉了……说那次波特兰市整个落了数厘米厚的火山灰。在俄勒冈总是显得很低的天空下,白色的雪山似乎连接了天与地一般。

我去的是个叫做Skibowl的滑雪场,已经挺暖和了,去的那天是这个滑雪场最后一天开放,免费-_- 不过租装备还是要钱的。不巧的是下着雨,而且滑雪场所在的山上下了一天……大大加强了这一天魔鬼训练的艰苦程度。我穿着哥哥的防雨衣,一开始在一个有一点坡度的小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了一会儿,找回了点儿滑雪的感觉。然后就坐缆车上山!那山还是挺高的,上面是松林,雪道在松林之间穿行……这跟我在国内去滑的那种大雪坡儿可太不一样了,不会拐弯儿的话就直接撞到松树上了。。所以我在练习场上着重学了学转弯和……刹车!

上去开始往下滑立刻就感觉到爽了,这在山里树林里滑雪感觉就跟电影似的,哈哈。而且开始一段坡度很小,我还可以自如的沿着路转弯,hoho。

滑了一会儿碰到了第一个大坡儿,又宽又陡,我一high就直接直着冲下去了,心想反正在北京滑的那次都是直着滑到底,俺先直滑一把。没想到这个要陡多了,我刚滑了几秒钟就觉得速度快得有些夸张,远不是“耳边生风”的地步了,差不多是“眼前发花”了……再一看眼前,好家伙,一个网子,我这么重撞破了网子是不是就要掉下悬崖了?!二话不说就地摔倒,躺在雪上团团转着滑出去二十来米,甚至还在一个小的雪坡拐点飞了一小下……

基本上这跤和之前的高速滑行还是十分爽的,加上俺皮糙肉厚,一扑楞就又站起来了,继续滑啊滑,又看到一个大坡儿,比上回还陡……一个外国人刷的一下过去,喊了句“Best Part,hah”,囧。。我这次开始练习着在坡上控制速度和走之字形,嗯,基本还是一路摔下去……第一趟下山大约花了半小时,还是比较快的,主要是俺遇到大坡基本都毫不犹豫的摔下去了,爬起来也比较快,嘿嘿。

中午就在滑雪场吃了个burger,下午又上了几趟山,走了几条不同的道。看了看这个滑雪场还真是大,我走的部分也就是整个雪场的1/4。到了最后我已经能在不是太陡的坡上走走之字形啦,哈哈,转弯的时候雪板扬起来雪的感觉最爽~在雪上摔跤转着圈儿滑出去数十米的感觉也不错,反正带着头盔,随便摔!

最后基本上是被淋得不行了-_- 和哥哥都穿着内裤裹着毛巾开车回家的……

Oregon之行——树林,瀑布

一下飞机就被南南哥哥带去了Multnomah瀑布,这是美国落差第二大的瀑布,第一在加州的Yosemite。下车之后先是看到了一个小瀑布,然后选了条大概八九公里的路线爬了一圈山。一路上看Oregon的森林,感觉和加州的很不一样,似乎更原始一些,因为是寒温带并且比较湿润,雨季又很长,这里的树上大多长了厚厚的青苔,而且是从主干到枝叶,整个像穿了厚厚的绿毛衣。

路上有很多小瀑布,小溪,还有好多刚刚在漫长的雨季中倒下的大树,听说这里的雨季几乎一直下雨,天上全是灰云,泥土被浇得松软了,也就会倒不少树。还看到一个小桥刚好被大树砸坏,只好沿着树干爬过去。

爬的山就靠着著名的哥伦比亚河,河谷吹来的风很大,在树林里面感觉不到,到了山顶就很明显了。不过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很好的景色,宽阔的河面,蜿蜒的公路,河这边是郁郁葱葱的山崖,那边却变成了成片的草场,上面有优雅的小房子和成群的牛羊。

爬山走到最后才看到Multnomah瀑布,果然是十分的高,分为两段,中间有一座小桥。细细的水流倾泻直下,中间变幻多端,看起来有些目眩神迷的感觉。小桥附近都飘洒着细细的水雾。有块重达数百吨的巨石落在中间的潭里,据说多年前这块巨石落下的时候有人正在桥上举行婚礼,当时就有十余人被水流冲伤,小桥上还展览着当时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警告大家小心落石。听哥哥说这个两截儿的瀑布是Oregon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了。

Photos of Oregon Trip

I haven’t got time and energy to write all things down. So I looked through and uploaded photos first.
Multnomah Fall
Oregon Coast
Ski
Tulip Show
All photos are taken by my brother. His camera is a typical Canon EOS. It’s so fast….He always presses down the button many times at the same place…I had never been taken so many photos before-_-

Summary of Oregen Trip

下了飞机就去一处全美第二大落差的瀑布hiking了五英里
第二天去海边,看了数处海滩,这儿的特点是巨大的礁石和悬崖。
第三天也就是今天,去雪山滑雪,天气不好山上一直下雨,不过滑得很爽。这雪山跟北京的山坡还是很不一样的……
明天预计去看郁金香花展,已经拉练得我快没体力了
后天飞回去,奔公司上班。。

补记Monterey之行

上周末跟riki去了Monterey Bay Aquarium和17-Mile Drive,照片见http://picasaweb.google.com/weiwei9。因为我没买flickr的pro,也半点不懂摄影,就决定先把照片往picasaweb上放了,picasaweb相册数没限制……

我们当天先驱车两小时到达Monterey,途中经过著名的一号公路,riki同学早就很激动说这条一号公路很有名。可惜有点阴天,但风景还是很好,大片的草坡上居然还有牛,这牛活在加州还真是滋润。。穿过极富旅游阳光感觉的Monterey海滨小镇,到达著名的Monterey Bay水族馆。从外面看这水族馆似乎很简陋的样子,数幢不大且显得有些凌乱的建筑,外表就保留着水泥的颜色,还有一些管子水泵之类的设备在房子之间,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个水族馆结构设计得很是精巧,俺也不怎么懂建筑不知道怎么描述,就觉得走到哪里都挺方便。巨大的水箱贯穿两三层的高度,四周环绕其他的水箱,一路绕下来左顾右盼,感觉很舒服。游览过程中还走到了三楼的一个小阳台上,既可以观看近在咫尺的二层屋顶成群海鸟,远处的海浪和皮划艇,也可以回头换个角度欣赏刚才走过的地方。

这个水族馆的明星大概要算是几只活泼可爱的海獭(sea otter)。这些家伙躺在水上的样子真是懒得可以,动动那个大尾巴就可以仰着游泳看起来太舒服了,哈哈。下午一点半是海獭的喂食时间,吸引了好多好多游客。海獭们抢到鱼虾之后就会抱着游开,然后躺在水上,把一堆儿鱼虾放在胸上,用前爪拣着往嘴里猛塞-_- 狼吞虎咽几口塞完之后,翻身一个漂亮的潜泳就又跑到饲养员面前要起东西来了。

这次还看到了巨大的翻车鱼,从小就久闻这种鱼的大名,传说中一次产3亿个卵的鱼。。翻车鱼移动的超缓慢,像只大海龟似的在水底慢慢挪动,和周围个头也不小但是移动迅速的数条金枪鱼形成鲜明对比。水族馆里面有一些某种非洲企鹅,还是满活泼的,可惜长的不如寒带那些企鹅好看。几个大水箱里面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鲨鱼。

最为上相的必然是那堆水母,水族馆里面光线比较暗,大部分鱼都很难拍清楚,唯独几种水母被放在亮亮的深蓝背景的水箱里面,可谓是随便拍都是很漂亮的照片。

水族馆里面有不少touch area,意思就是这些地方的水族可以触摸,里面一般都放了些海星,螃蟹之类,看到了一种全身是长长的刺的螃蟹,很新鲜。有一个touch area里面居然有数条那种蝙蝠一样的软骨鱼(Bat Ray)!可惜这些鱼估计被摸怕了,都躲在里面。

水族馆自然少不了寓教于乐,不过这里面除了水族的说明之外,还有好多很有心思的设计,touch area就是一例。再比如一种特别透明的水母的水箱上有个按钮,不按的话几乎看不到这种水母,按了之后就会亮起一盏红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就可以看到这种水母的纹路了,十分漂亮。还有一个鱼的模型,旁边有流动的线条表示水流,模型的胸鳍可以按进去,一按进去背鳍和腹鳍也会收起来,同时水流线条变快,这个模型是为了说明这种鱼可以通过收起鳍来加速冲刺的,蛮有意思。
我们进水族馆比较早,转了三个小时,出来的时候下午一点,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hoho

接下来就是沿着Ocean View Ave开到著名的“17英里”,这一路都是海景,17英里更牛一些因为有山有海有森林有草地有礁石有白色沙滩有海鸟有海豹有松鼠,可谓名不虚传……这海景基本上让我看了一阵子之后就萌生“是不是以后再也不用去看海了”的念头。这儿的松鼠胆子也很大,是跑出来向你要吃的那种……可以在照片上看到。这次没能看到海豹,因为是海豹产子季节,海豹聚集的一带被封住了,不让人去打扰,动物保护做得还是很好的:)

在17英里审美彻底疲劳之后,我们一路南下到达Carmel小镇,这儿已经是另外一个海湾Carmel Bay,这个镇的海滩Carmel Beach也是很有名。到那里鉴赏一番,挺长的白色细沙海滩,不错。不过我印象里面总觉得好的沙滩应该是像我家附近小岛上那样金黄色的细沙,哈哈。虽然Carmel的白沙比我们那儿的黄沙细那么一些,但是我觉得金黄色的更有感觉一些,:P 现在天气有点冷,水太凉,岸上也没几个比基尼,于是我们计划天热了再来……

呼,游记告一段落。

——————–

最近的工作进展还比较顺利,拿到了板子,开始往板子上搞程序。那个板子有一个比psp还大的显示屏哦-_-

上周的最后几天其实是party三连发。。连续参加了两个intern的小party和supervisor的xjtu校友会聚会。不得不说美国这边的party风格和中国的实在不一样。在中国我们会一起吃饭然后找个地方k歌。美国会找个地方弄些烤肉沙拉披萨大家每人拿一些站在那儿边吃边聊,后来就变成一人端杯水站那儿干聊,没啥统一的主题,just聊。。

这周五公司放假,因为“Good Friday”,好像是个宗教节日,而且是德国那边才放。于是我决定去Oregon找多年不见的南南哥哥,据说那边有雪山有海景……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