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纹觉醒,Terra Battle

前一阵子游戏荒的时候买了个3DS的火纹觉醒回来玩,毕竟很久没正经玩过一个传统战棋类的游戏了。直接选了hard难度来打,刚开始觉得确实很难,好久没玩这种按剧情正常流程打还要不停save/load的游戏了。系统总体上来讲也是很简朴的火纹风格,加上一个战斗中结伴的新系统。就这样举步维艰的打了五六关,渐渐的玩出些感觉觉得好玩起来。但是接下来发现队伍的成员越来越多,每场只能上八九个人,但队伍里得有20个左右于是就不得不让一大半人坐板凳。另外除了主线任务之外还有支线任务,甚至还有好多野怪可以去练级。两方面都让人有点选择困难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可以练级的话就没有太多难度方面的挑战了。这种游戏打的时候通常都是和爽快不沾边的,要小心翼翼的培养有前途但是等级低的角色,不要让个人能力逆天的主角把经验值都抢了。玩得已经这么憋屈了再加上更多的纠结成分,就让人觉得有点过于纠结了。于是玩得就越来越慢,到开始玩Terra Battle就放下了。

Terra Battle是有一天在App Store里面看到的推荐,一看制作组是Mistwalker就觉得这名字好眼熟。查了查才想起来我玩过他们出的蓝龙啊,哈哈。“最终幻想之父”什么的名头也还是挺响亮的。于是就开始玩了玩。好像这种“转珠类”游戏在手机上已经有很多了,这还是我第一次接触,感觉这类系统确实很适合手机和平板。Terra Battle这游戏很慢热,前面挺长一段都感觉简单得有些弱智,纯是冲着画面精美继续玩下去的……可能要玩到第五六章才大概觉得有点意思起来。现在大概在第十章,进展比较慢,因为玩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值,而能量值是要等时间恢复或者花钱买的。显然这游戏于我而言还没有好玩到需要花钱买的程度,于是就当它自带防沉迷系统好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 , ,

New Super Mario Bros. U

昨天几个人在家玩桌游间隙打开Wii U玩超级玛丽,突然发现这个2D版我居然还没通关……还有最后一关没过。四个人retry了n多次之后终于打过去了。

这个2D版超级玛丽作为Wii U早期的同捆作品我觉得进化相对Wii版来说不是很大,仍然支持多人同玩,加了几个变身,但基本玩下来就是一个画面略略强化的版本而已并没有太多惊喜。其实增加的最主要的系统可能是Wii Pad上可以点划来增加临时跳台和干扰敌人,但是我玩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不到这个,只有party上人多的时候才会用一用吧。昨天四个人打最终boss的时候倒是用了不少,直接把库巴喷的火球点掉感觉很好玩。

 

Wonderful 101

刚刚打通Wonderful 101。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对喜欢P组作品的人来说值得一玩。销量不佳有点可惜。

首先这游戏作为Wii U上最早的一个硬派日式动作游戏,可谓是诚意满满的。游戏流程至少有三十小时,我觉得打了一多半的时候去看了一下攻略发现才打了三分之一。整个游戏各方面都分量十足,关卡数量,动作丰富程度,敌人种类,收集要素,最终boss的变身次数……在现在各种“大作”的长度和内容都一再缩水的趋势下,这游戏做到这样难能可贵。

作为白金组的作品,打击感一流。战斗方面做得很正宗,各种敌人都有对应的打法,有些会打之后很爽快,也有些就是很难缠。多种“变身”做得很成功,各有特色需要根据敌人和场合搭配使用,不是一两种砍到底的感觉。剧情方面也少不了各种热血和恶搞。招牌的狂按手柄的QTE是少不了的。有的桥段真的很好笑,比如这段Wonder Black出场的街舞,二头身比例看得我笑喷了。

这游戏的缺点我觉得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过于慢热加上玩家引导做得特别差,估计绝大部分玩这游戏的人一开始都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为什么主角在屏幕上是这么小的一个小人儿,玩到后来才会明白原来玩家控制角色的通常形态是百八十个人站成的一小团并随时变身成各种形状。。然后作为一个动作游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对付敌人攻击”,其实是有一个防的技能和一个回避的技能的,但两个技能都要从商店买且没多少提示告诉你这俩技能非常重要要先买……于是我在头几关都在很疑惑的靠到处跑路来躲避攻击。其他还有好多地方让人有种“现在我应该干嘛”的疑问,不是那种看到一个谜题的疑问,而是被游戏搞糊涂的那种。另外直到玩完这游戏也有一些敌人尤其是boss的招数我看不太明白怎么躲避。感觉这游戏的设计者是有点期待玩家都去看攻略的,这思路在这个大家都玩弱智手游的年代已经有点行不通了。玩个动作游戏还要看攻略基本上属于设计失误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人设过于低幼。二头身设定的人物形象和某些台词让人觉得这游戏是面向teenager甚至更小的小孩的。作为一个看惯了鬼泣战神贝姐这些成人向动作游戏的玩家,看这游戏的剧情的时候确实经常感到有点出戏。还好这里面还是有点稍微成熟的梗的,也还能玩下去。我觉得这可能是被Wii U给坑了的原因,制作方以为Wii U会被妇女儿童买,但事实是只有铁杆任青才在捧场。。

在Wii U的双屏特性利用方面这游戏做了一点尝试,有一些地方是进入某个屋子之后上屏显示外景,下屏显示屋子里面的视角。但说实话比较画蛇添足。至于画图形开启各种变身这个基本设定也基本都是在用右摇杆在画。双屏这个概念基本上能用到的游戏少之又少。

我买来这游戏之后玩了一点点就放下了,因为开头实在太慢热,提不起兴趣。前一阵子翻出来玩,打到1/3的时候才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打到2/3的时候才觉得比较入门了……然后发现塞尔达和贝姐2都快出了,于是最近这一周突击了一下终于通关。Zelda Hyrule Warriors已入手!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 ,

Kinky Boots

凑Broadway Week的热闹昨天去看了一场Kinky Boots。这是一个2013年进入纽约的新音乐剧,也是去年Tony奖的黑马赢家,力压Matilda获得最佳音乐剧奖。而且经常在TKTS打折,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看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和Mamma Mia有一点点像,演员多,舞蹈华丽热闹。但最主要的看点绝对是drag queen……也就是男扮女装。这个剧的两个主角之一,Lola,就是一个drag queen的角色,各种男女装来回变换。即使我们看的那一场Lola不是正选演员Billy Porter而是Timothy,仍然觉得这个角色气场超强,完全控制着舞台。然后这个show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六个“angel”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都是跟Chicago里面差不多的大美女,看完了才意识到他们都确实是男演员演的……作为一个如此向LGBT靠拢的剧,入场的时候看到一对对老基友也就不奇怪了。

 

回国感想

搬到纽约三年来保持着稳定的一年回国一次的频率。这次回去时间很短只有一周,见闻也很杂随便写写好了。

这次回去最大的感想是国内的道路太可怕。虽说北京路面上的车辆密度在美国人看来已经是奇迹了,但跟四线小县城比还是要文明礼貌得多了。这次我在家乡参加了一个小旅行团,七八个人坐在连安全带都没有的破面包里面,司机把车开得快要飞起来并不时和各种斜插急停的大小农用车叫劲或者对骂。我当时就觉得这么玩命实在是不怎么值得,并且在回想小时候在家乡长大的那十几年庆幸那时候开车的人并不算太多。

还有好笑的一点是发现我爸妈已经是地道的cord cutter了。他们搬了新房之后发现有线电视要几百块钱一年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不装,用电视里自带的各种app上网看点播,并向我抱怨没法看直播的CCTV。然后我岳父母表示他们买了个叫英菲克的盒子就可以随便看各种电视台直播了。我调研了一下发现国内这种盒子多得很,即使是表面上比较规矩的小米盒子也是自己拿U盘装个第三方app就可以随便看几十个电视台,当然淘宝上也直接卖装好了的“越狱”版本。。美国这边叫唤了这么多年,电视业视如洪水猛兽的cord cutter大潮在国内轻易的被山寨盒子和擦边球app实现了。

必吃的一顿仍然是火锅,但也就是吃一顿就觉得有点受不了不能再吃第二顿。公司旁边悠唐的餐厅一年过去感觉换了一茬。吃了两个搞tasting menu的店,就是不点菜直接上套餐,还不错。这次比较有经验了,吃得时候稍微悠着点儿捡味道不太重的吃,不像第一次回国一周下来吃到味觉失灵。

北京的路上似乎堵车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也可能只是我打了几次车的运气都比较好。试用了滴滴打车,还凑合吧。这次飞进北京的那天天气很好,终于不是一头扎进灰里的感觉。不过一周之后走的时候就又是灰蒙蒙的。。

见了一个以前经常一起打游戏的朋友。这哥们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有了娃坚持不在微博微信上晒的,很牛逼!以至于他们家娃一岁半了我去之前都想不起来是男是女。。小姑娘长得很秀气,而且不怕生见面就要抱抱,很赞。

找个好喝的咖啡好难。。住了俩酒店,早餐的咖啡都淡出鸟来。公司附近咖啡店的也都做得莫名其妙。回家之后很是喝了几杯Barista Prima的House Blend k-cup来缓一缓。。

公司这一年来了好多新人,回去的时候跟人聊起来有点不习惯,偶尔会忘记介绍一些新人不知道的事儿以为对方都知道了,然后把人说得云里雾里。记住名字也是个很困难的事儿,即使我放慢了节奏一天只拜访一个组也还是很难,感觉快有脸盲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