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Mini体验

入手iPad Mini大约一周了,简单说说体验。

我之前用过第三代的Kindle,大概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大小用一只手拿着看书是最爽的。那个时候Kindle不爽的一点是没有触摸屏,没法直接按着一个词儿查字典。但iPad的尺寸对于在地铁上站着单手使用来说实在太大了,也没法随便揣在衣兜里。于是有了Mini之后我就毫不犹豫的订了一个。

入手之后第一感觉就是重量很合适,单手双手拿着都很舒服。尤其舒服的是竖着拿着的时候两手打字,比iPhone爽多了。。像广告图片上这样一只手抓着两边是有点费劲的,大部分时候其实是用一只手捏着或者托着,或者两手握着打字。看起来外观比以前的iPad好看,主要应该是因为屏幕外的边缘部分更窄了。

然后是最被各种评测诟病的部分:屏幕。简单的说是会看到很多渲染得不太好看的字体。很多小字号的字在iPad2和iPhone上看起来没问题,在iPad Mini上就会显得发虚,我没有经常使用iPad Retina也还是很容易就注意到了,尤其是中文字。举几个例子:

  • 默认设置下的iMessage文字
  • Photo Stream里面的评论
  • Kindle看英文书的默认字体
  • 印象里就连刚启动的几个欢迎屏幕里面都有很明显发虚的字,如果选的是中文的话。

嗯那么是不是可以解决呢?系统设置的Accessibility里面把最小字号设成20pt可以解决大部分系统字体的问题比如iMessage的。大部分阅读类的程序也都有设置字号的功能,调大个两三级就没问题了,比如Kindle, Pocket, 各种Newsstand里面的杂志。但还是有少数地方没法调整,再说每个应用都得调大文字也挺麻烦的。只能说现在的大部分网页和应用都没有针对iPad Mini优化过视觉效果。相信假以时日一些比较精细的应用是会特别优化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iOS的开发者又多了一些工作量。。

总体来说iPad Mini还是很赞的,一番调整之后就可以用的很爽了。毕竟平时常用的应用也就那么十个八个的样子。尺寸和重量还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哦还有一点是iPad Mini的Smart Cover恶评如潮,我看了一下就没敢买。

What a Week

上周知道纽约又要来飓风了,Sandy。经过去年Irene的洗礼,这次一开始真没觉得会怎么样。去年那个在NYC也就是下了一晚上大雨,倒了些树。于是上周末该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周五晚上攀岩,周六去打靶,周六晚上去超市还感觉挺正常的。到了周日开始刮风了待在家里有点无聊,才出去又买了些食物和水屯着。不过周日的时候超市的气氛已经有点和周六不一样了,很多人在排队。鉴于去年的时候纽约人民也是很紧张的把超市抢空,然后食物没用上都放坏掉。于是这次我也只买了一点东西。

周日晚上就开始刮风下雨了,在家里听着也不是特别恐怖,就是风很大。周一基本大家都不去公司在家上班,出门吃午饭发现我家周围的饭馆大多还都开着,只是风挺大的不太能打伞。但还是有穿着类似泳装的人在跑步……

好像比较严重的状况是从周一晚上开始的。地铁在周一晚上七点就全线停了。晚上八点多riki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家停电了……上网一看新闻,说曼哈顿的电站爆了一个,于是下面半个曼哈顿岛整个停电了。各种靠海的房子被淹,地铁隧道灌水的消息也频频传来。周二开始就整个是灾区景象了。我家这儿倒是没什么大状况,就是断了两个白天的网。周围吃饭买东西的地方都照开不误。听说停电区域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找电源,找网络,借用各种公司邻居健身房的淋浴。。现代社会里没电还真是很难过。

这work from home的状况整整持续了一周。非常神奇的是位于曼哈顿downtown的数据中心一开始居然没挂,靠自己的发电机在维持。公司群发的邮件还贴了那个数据中心门口送燃料的卡车排着队的照片,说应该没问题。结果当天晚上那个数据中心就挂了……过了半天之后恢复了。各种base在纽约的网站纷纷挂掉。还好贵司还有别的数据中心……

本来约了周一晚上去听一个歌剧。xw的朋友的老公在里面唱和声。。后来他们从周一改期到周三,就是万圣节晚上。周三地铁还都没开,只有公交和出租。下午五六点给各种car service打电话完全没人接,不过运气很好的在门口打到一辆yellow cab。进城之后发现有些路爆堵。不过倒没有整个岛堵死,两侧的highway还是比较畅通的。打车绕了个弯然后走了几个block到Columbia Circle那边吃饭听歌剧。半夜11点打车回家,出租在岛西侧的highway一路往南走到断电的区域,看着河对岸灯火通明的新泽西和这边黑成一片的曼哈顿,感觉很奇怪。在车上看见一条微博说纽约的出租车司机都在唱“黄色潜水艇”,其实真被淹了的地方都没有yellow cab。。但这种在没有红绿灯没有街灯的地方开车是有点像在潜水。

到今天地铁已经恢复了大半,还没通的基本都是过河隧道的部分还有前两天没电的部分。曼哈顿岛上大部分地方也都来电了。比较悲剧的是郊区的状况。那些房倒屋塌的照片基本都是NYC边缘地区的,那些地方有的据说得一两周才能来电。这两天还有好多汽车加不到油的新闻。从我这儿进城还挺麻烦,要么得走个一公里去坐4/5/6绿线地铁,要么就得地铁转公交。希望周一的时候能恢复得多点儿。

其实这飓风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在家上班比在公司还累,因为纽约办公室大部分人都没法工作了于是剩下还能上班的人就巨忙……

哦,还有这周收了n条iPhone上的Emergency Alert…

Shotgun!

几个月前在GroupOn上买了个射击课的deal,买了不久之后打电话约结果就已经排到十月份了。。于是今天终于去了。

先进行培训,就是看了俩视频。第一个视频是一个老头在疯狂的扯淡。。大概是在推销一款叫Benelli的散弹枪。这人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打飞碟,一次扔出去八九个然后落地之前全都打掉,扔了飞碟之后再拿枪装弹然后在飞碟落地之前还能打掉,把枪举在头上也能打。。然后就说这个枪有多么好用,你会觉得它能自己瞄准……关键看这个视频之前老师说散弹枪后坐力有多么大,打完了肩膀会淤青,看完这个视频大家都无语了。第二个视频还比较正常,就是一些安全常识。

然后就去靶场。这儿有个小陷阱,GroupOn上写的那个地点在Queens,坐公交还比较容易去。长岛那个基本就只能开车了。还好今天人比较多,一个很nice的老墨捎了我们一下。

去了之后发现所谓的两小时其实是扯淡的,根本就是十五分钟就打完的事儿。等倒是等了挺长时间。开的枪倒是很多种,不像GroupOn上写的要选步枪还是散弹枪。靶子很近大概就只有五米远,一张靶纸上画了五个手掌那么大的环形靶子。面前的枪台上一字排开四把长枪,挺有电影的感觉。先打一把.22的小口径步枪,用的是很小的子弹,后座力超小,感觉跟鸟枪似的,而且瞄准也很容易,基本上感觉指哪打哪。就是退壳的时候总卡壳。打完30发之后换一个大的步枪,223-calibre,带瞄准镜的,从瞄准镜里面看的时候目标上有红点。这个后座力和声音都大一些,有点狙击枪的感觉。xw拿这个枪的时候看起来就是那种萝莉拿重狙的效果……

打完五发223之后就是散弹枪了。先是12-gauge shotgun,大概就是CS里面的连发散弹枪,打完一发之后左手往后拉一下就飞出来一个大弹壳,然后往前推回去就可以打下一枪了,用起来很爽。然后是.410 shotgun,可能是单发的,看起来更单薄,感觉后座力和枪声都更大。散弹枪每人打五发。xw打了一发就不敢打了,因为她会被震得往后退……于是我把她剩下的四发都打掉了,哈哈。

玩完这个之后突然有点想玩玩射击类的游戏了。这种狙击枪散弹枪我玩过的感觉最好的游戏还是生化危机4。。那些更“射击”为主的游戏感觉不如生化好玩。但生化5有点太恶心了玩不下去。要不弄个生化6来试试?还是BoarderLands 2?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 ,

Environment Matters

I have been working restlessly these days to migrate our docs to a new system.

Even myself didn’t understand why I was so eager to do this. Isn’t it just yet another place to write docs? As long as you have a place to write docs, why bother so much to setup a new one? Even if the new place is cleaner, nicer, the docs themselves are what really matter, aren’t they?

I manually moved some docs from the old system to the new one. Copy them out, paste to VIM, reformat them as pure text and markup, then paste into the new system. During this process, I suddenly realized why the “place” matters.

Because you simply can’t make a person write decent docs in a lousy system.

The old system is a pain in the ass because its editor is just terrible. And a doc with code snippets appears shitty in this system. And this system has very limited customization options, so that we can’t even remove those stupid twitter/facebook share buttons…

If you ask me to write an article for a newspaper full of nasty ads, will I put all my efforts into it? Probably not. Same thing here.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NYC Comic Con 2012

在Ben的鼓动之下去参加了今年NYC的Comic Con,直译过来是漫展,但规模要比北京我去过的漫展大很多,算是个动漫加游戏的展。有诸多和动漫沾边的大牌游戏厂商的展位和试玩。

我们是上午去的,走近场馆的路上就会渐渐开始看到奇装异服的人多起来。到了门口那人潮还真是吓了我一跳,进馆都有一条长队了。还好只是简单的进行“武器和安全检查”。进去之后那个人山人海的架势也是很惊人。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出来的时候发现门口排了数以百计的人都不放进去了,看来这个还是得早去。

场馆里主要的区域就是各种漫画、游戏和赞助厂商的展位。乐高的展位就超大,放了好多乐高塑像,很大的屏幕在放各种乐高游戏的宣传视频,还有好多乐高积木让人玩。索尼,任天堂,卡普空,SQUAREENIX的展位也都很大。我试玩了一下Wii U的super mario,跟wii上的那版很像,可以四人同时玩,还有一个人可以用Wii U的屏幕放置临时的平台来帮其他几个人。场地里其他的Wii U游戏演示也很多,我看到一个穿着全套Wario服装的大叔在认真的试玩3DS,还有一个林克在试玩Wii U的忍者镖游戏,感觉很穿越。卡普空展台有MH3 Ultimate的试玩,Wii U和3DS的,但是每个人要玩20分钟,机器又不多,我就没试。看了看画面,Wii U上的画面质量貌似达到了PS3和XBox 360早期的水平,基本上跟Wii的思路还是比较相似的就是靠多一个设备玩创意,但从展位上看到的那些东西来看感觉很悬,跟Wii相比的新鲜感明显不足。

好吧其实这个展对我来说主要还是看coser的。基本上满场都是在cosplay的人乱跑。cosplay的内容美国动漫稍多,日本的略少但也几乎有一半了。常见的那些诸如火影海贼王死神Final Fantasy都有看到,但还是蝙蝠侠贝恩超人蜘蛛侠这一类更多,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僵尸。一圈看下来主要感受就是这些外国coser还真是投入,满身满脸涂一层颜料的好多,露出度很高的女生也多得很。感觉看这个还是得拿个好点的相机才比较好意思找人拍照……

另外比较新鲜的一个玩意儿是在nerdist的展位看到了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打出来的东西材质基本就是硬塑料的手感,可以打印相当复杂(或者说任意复杂?)的结构,只要常见的3D建模软件做出来的结构都可以导入,只是做工精度和体积有限制。市价2200$一台,打印用的“墨水”好像是几十刀一磅,基本上还是卖墨水赚钱的思路。展示的这台发着蓝光,还挺酷的。

照片贴在PicasaWeb上,也有iCloud的photostream,但貌似都被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