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节假日去峨眉山玩

这次去四川虽说主要是吃,也还是去了一些景点玩了玩。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说日本派了一个代表团来中国偷学中餐技艺,他们每顿饭之后就立刻跑去呕吐然后在房间里面猛练空手道,这样下一顿就可以吃得更多,而且一天可以吃五顿!现在我觉得这方法其实挺适合四川游的。

我们在成都去了文殊院,锦里,金沙博物馆,武侯祠,宽窄巷子,熊猫基地,乐山大佛,峨眉山;在重庆去了洪崖洞,朝天门,南山。大体感受如下: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熊熊熊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熊人我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熊熊熊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熊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熊熊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这里面的“熊”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熊孩子们啦。

我们去四川的时间是八月底,貌似是暑假的末尾。另外去峨眉的时间又是周末。基本上全程都在熙熙攘攘中度过。锦里和峨眉山尤其可怕。不管多好的地方,人多起来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其实这篇的主要目的是喷峨眉山,开发过度,管理混乱,真真是糟蹋了一个好地方。我就举几个小例子:

  • 半山腰有个停车场。周末的时候停车场停满就会交通管制不让车继续上去,另外还有数个别的停车场也有类似的管制。但是几点开始管制,怎么管制都完全找不到信息。好多人(包括我们)凌晨五六点开始开车上山就为了“在X点之前通过某个路口就不会被拦下来”。相比之下美国所有国家公园哪条路会封,会怎么封都会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如果有特别即时的消息需要几小时一更新的,还可以打电话到某个号码来听最近更新。
  • 我们在中间山路上堵车一个来小时最后发现是因为其中一个停车场把所有人拦下来买门票。间中自然是有车一路鸣笛从逆行道冲上去的,也不知这些车的后事如何。每个停车场都是喇叭喧天,各种车各种方向随意乱开,时常头对头堵死在一起。
  • 上金顶之前要坐索道,三条铁栏杆分开的队伍。我走过去的时候听见一个导游在对她的团员说“排最左边的那条最快”,当时就觉得很奇怪都一样的队伍为什么会快,然后看到左边那队明显长我就排到了中间的队。走了一会儿才发现左边那队确实快,而且是明显的快。而这个队排了大约得有一个来小时,拐过一个弯又见一个弯那种,毫无预期时间可循。直到走到最后我才发现右边两队被铁栏杆引导着合成了一队!!于是左边那队其实是被人为的设置成比其他两队快一倍,但是没有任何公开的提示信息,而只有导游和旅游团们享受着他们的这点“内幕消息”。这种人为设置的不公平实在让人恶心。
  • 事实上我觉得整个峨眉山就是这种充斥着“内幕消息”的地方。我们按照指示把车停在一个停车场开始爬山,爬上一段陡峭阶梯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公路上,而路边就违规停着数辆车,很明显这些人把车停在这儿就开始爬山了省去了开头那段路。这种“只要我敢违规我就能占便宜”的例子比比皆是,还真是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缩影。
  • 这次去峨眉我对插队可以达到的粗鲁程度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是见过香山大爷大妈们挤公车的勇武以及在没有蛇形护栏的入口常见的“锥形”人堆,但我以为有护栏的地方大家还是只能老老实实排队的。然则在峨眉我先是见识了n多人会试图在仅仅一人宽的蛇形护栏中玩个弯道超车甚至干脆强行从你身侧窜过挤到前面(此处瘦子吃亏),于是大部分人不得不左右手分别搭在护栏上来防止有人插空硬挤过去。然后我又见识了当双手搭在两边的护栏上彻底封死去路之后,后面的人还是会不死心的蹭在你身上随时寻找机会。我后面的大叔一度凑得离我如此的近以至于他的鞋沿儿直接顶在我的鞋沿儿上,我有种他在试图给我做一套推拿的感觉。
  • 另外我们走的几公里游客步行的路居然也是山上村民骑农用三轮车的通道,于是全程就在不停的给三轮车让道和听刺耳喇叭声。难以想象一个5A级景区能规划成这个样子。
  • 景区里有无数小饭馆和小旅馆。恐怖的一点是小旅馆的人都在街上和停车场随意跑动拉客。在峨眉开车的时候就有一个小电动摩托突然跟上开始隔窗跟我们推销小旅馆,不过还是在乐山一位老奶奶突然就在路口发力一边追车一边跟我们吆喝足足跑了十几米更为惊悚。
  • 山上有很多滑杆,就是用竹竿架着的躺椅抬着人上下山的服务。各处写着“滑杆标准价格XX元”的牌子上钱数都被涂掉了。摆明了要宰你的架势。

好吧喷了峨眉这么多我终于感觉爽多了。。也不能说峨眉一无是处。我们抵达的第一天在天擦黑的时候去了山脚下的伏虎寺还是挺赞的,可能因为不是重点景点时间又晚了,整个寺庙几乎只有我们这一组游人。转来转去看到了尼姑在种菜,还有个五百罗汉堂里面真的塑了五百个罗汉像还介绍了如何找到对应自己的那一尊,还挺好玩的。金顶景色不错,很高,很长很宽的台阶上面广场上有一个很大的普贤菩萨像,气势很大。但问题还是人太多。。

所以聪明的你大概明白题图的意思了吧。去四川专心吃饭就好了,玩个球啊。

少不入川因为会变成吃货

想想也有点二,四个人分别从美国和德国飞到四川就为了吃几天。。

我们在成都待了五天,然后去重庆待了两天。在成都期间遵循菜菜的教导略过了火锅留着去重庆吃,猛吃了各种街头小吃和苍蝇馆子。

  • 钵钵鸡不是鸡,是一种冷锅串串,不过上桌的时候通常只有串串没有锅。很辣很好吃,应该是各类小吃里面我们这次最喜爱的。
  • 串串基本上就是钵钵鸡的热版,荤的串是现烫的。钵钵鸡的荤串是事先烫熟然后浸在辣汤里入味的。
  • 自贡跳水蛙实在太辣。。完整剥皮的“美蛙”腿部纹理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有点像变形金刚。
  • 肥肠鱼很香嫩。
  • 感觉在成都这几天吃的兔子跟平时好几年的量差不多。各种兔头兔丁泡椒兔,鲜嫩好吃。
  • 耙猪蹄和烤蹄花都很香很好吃。
  • 烤脑花吃了几次,略腥,吃个新鲜。
  • 在峨眉吃了个跷脚牛肉,少数不辣的小吃,还不错。
  • 乐山甜皮鸭,值得一试,皮真的很甜。吃多了腻。
  • 唯怡豆奶很解辣,本地饮料。
  • 冰粉凉虾凉糕各吃了n个,也还好,穷日子里流传下来的甜品。

在重庆其实完整只待了一天,在酒店对门的“矿火锅”吃了一顿火锅,太辣太爽,直接把我吃到出汗失控只好跑回酒店去休整了再出门。早晨去吃了门口大标语写着“重庆小面前五强”的花市豌杂面,够香,但是没有辣度选择的结果就是二两面我连一半都吃不掉。。还吃了一家环境很好叫尘香的馆子,做的还行但就少了那份烟火气。

总的来说四川吃东西是很爽的,大把大把红红绿绿的辣椒麻椒撒上去的气势和出来的味道不是美国这些川菜能比。有了闷热夏夜里在路边支的桌子旁吹着强劲电风扇一边辣得吸气一边跟推着三轮车的小贩买冰粉的体验,也算不虚此行。

手机生活

在无锡机场,飞机延误遥遥无期中,就写写这次回国的游记加见闻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这次回国感觉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手机应用在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大众点评、Uber/嘀嘀打车、微信/支付宝稳稳占据了我手机上App使用频率的前几名。相比一年前回来手机App只是微信微博这些玩玩的应用,现在的手机和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许多。

Uber和嘀嘀以比出租车低很多(40%上下)的价格提供了体验通常更好的服务:车里更干净,司机态度更好,路线和计费更透明,在难打到车的时段和地段更有机会打到车,几乎没有拒载。在纽约的形势是Uber/Lyft相比Taxi价格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于是经常还是要根据情况来选择一下。而国内这两者各方面的差别实在很大,加上Taxi司机常见的低素质和对Taxi反馈机制的缺乏,结果就是我在国内几乎总是选Uber/嘀嘀。Uber和嘀嘀相比比较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嘀嘀的车还是要多不少,推广力度似乎也更大一些,大概还是占了主场优势吧。Uber除了感觉上比较“洋气”,相对嘀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优势。

但国内用Uber/嘀嘀的一大缺憾是司机一定会打电话跟你联系。一方面是城市的复杂路况和不够准确的GPS定位使得直接看地图接人不现实,另一方面据一些司机说是为了排除虚假叫车。这样说实话体验是打了些折扣的,没有了那种点点手机就有车上门的顺畅感觉。更囧的是在四川经常会碰到操着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且不会说普通话的司机,就只好取消。。

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支付转账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之高是另一个让我惊奇的东西。连四线小县城的超市和便利店都可以扫码支付了,这地推是牛逼。餐馆支持微信/支付宝/大众点评支付的更是屡见不鲜,还有各种推广打折。对比之下Apple Pay虽然全局快捷键沾了自家硬件的光,并且NFC和Apple Watch支持显得更科幻一点,但是能用的地方实在太有限了。在纽约我几乎只在Wholefoods能想起来用Apple Pay,但在国内短短20天我至少每天用这几个App支付两次。国内之所以能铺开的这么快,感觉和集成方式相对简单有关,基本靠短信验证码或者扫二维码。和Apple Pay的每次随机生成新信用卡号的高大上方案相比真是有种小米加步枪的即视感。。

大众点评么虽然还是不能不用,但相比之下我觉得是进步相对比较小的一个。加了更多的团购,加了外卖功能,加了支付打折。但作为一个点评网站最关键的点评质量似乎并没有多少进步,用了几周的感觉就是评分不怎么可以信赖,常常比较离谱或者有交了保护费换评分的嫌疑。相比之下Yelp和FourSquare在美国的评分就靠谱很多。

外卖业务最近美国和国内都挺火的。但是美国的并没有像国内这么砸钱推广。这玩意儿真的有钱赚么?。。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Tips for Visiting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The 25$ admission fee is a suggested donation. So pay whatever you feel appropriate. 
  • Grab a museum map and a “Now on View” for special/temporary exhibitions. 
  • They have public wifi and a mobile app.
  • Water fountains are available. Some drinks are not allowed through the security check.  
  • If it’s your first visit, check the highlights like the Greek and the Egyptian wings. Do realize the museum is huge and can take days to explore. Have priorities. 
  • Special exhibitions are often wonderful. 
  • Audio guide is more useful if you are not in a hurry. 
  • If you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visit and it’s not your first time, pick one or two exhibitions and read everything through. Leave if not absorbing.
  • There are plenty of places to go around MET: Central Park, restaurants, cafe and bakeries, shops, etc. Look them up.
  • Last but probably most important: ignore the crowds, or at least don’t get bothered by them. It’s a basic survival skill in NYC.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 ,

Be a Tourist in London

来之前我对伦敦所知甚少,景点只听说过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和大本钟,也听说过英国食物的槽糕,物价的昂贵,剧院的繁盛,和对腐女的友好。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出差虽然游玩时间只有几个晚上和一个周末,但拿出做个彻头彻尾的游客的气势,也算是马马虎虎看了不少东西。

这一周里我大部分时间住在Westminster(西敏寺)区域。刚一到达就注意到伦敦的街道很干净,地铁也很干净现代,跟满街流浪汉和地铁味道不怎么愉快的纽约反差很大。去的这一周几乎每天都会下一小阵雨,雨后昏黄路灯照耀下的弯曲街道和古典式建筑,恍惚会让人感到是电影里的场景。后来看到在商业区倒也集中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伦敦的这些现代建筑用色比较大胆,艺术感挺强。

抵达的前几天都在上班,只有晚上会出去吃晚饭然后逛一逛。很快我就感觉到在伦敦吃的还是不错的。各种风格的菜选择很多。算算这一周吃了泰国,印度,日本,法国,中国,阿根廷等各种菜系,几乎每个都不输在纽约吃到的中上水平。要说在伦敦吃得差还真是有些冤枉它了。不过传统的英式食物还真是不怎么样。。吃了两次英式早餐,都有很多肉,有豆子,但没什么蔬菜。还吃了国宝炸鱼加薯条(Fish & Chips),惊奇的发现正宗的炸鱼是很厚很大的一块整个炸的,几乎有点像纽约的牛排那么大,中间并不怎么炸透还有点嫩,跟在纽约随便吃到的一条一条的炸鱼排差别还是满大的。但是。。正宗的炸鱼薯条也并不怎么好吃就是了,哈哈。

至于伦敦的物价么,我觉得也并没有多么离谱。酒店和吃饭都跟纽约相当。地铁要贵不少。超市里面食品果蔬的价格似乎也和纽约差不多。不过各种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确实比较贵,买个英式插头转美式的小转接口居然要5磅(相当于人民币50)。Amazon和海外购物的网站在这地方大有可为。。

伦敦西区的剧院区和纽约的百老汇一样是一个戏剧集中的地方。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都有几十出话剧和音乐剧上演。相比之下我觉得伦敦的戏剧气氛似乎更浓一些。街上和地铁看到的演出广告明显多于纽约的,几乎有点铺天盖地的感觉。价格也更平民,买打折票的途径除了去TKTS的售票厅,还有很多别的网站可以直接买到。工作日接近半价的票常常可以买到还不错的座位。这一周我去看了三场,分别列一下:

  • Book of Mormon:在纽约久闻盛名的摩门之书。从上演以来一直就是一票难求从来没有打折的状况。在伦敦也很火爆。我周二运气满好的买到一张第二排比较中间的票,才50多磅。这价格在纽约是打折的剧后排位置的票价,更何况这个剧在纽约没打过折。。看下来的感觉是名不虚传,很好玩很热闹,演员水平很精湛。整体风格有一点点像Mamma Mia,唱歌跳舞都很多的大型欢乐剧,只不过Book of Mormon的主演是男角加黑人萝莉,Mamma Mia是三熟女。非常推荐第一次看音乐剧的人去看这两个剧之一。另外还要说的一点是看剧坐前排跟后排的观感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在前排演员的细微表情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后排看表情就只能看个大概了。
  • The Nether:一个很新的话剧。我周五去看好像是试演的最后一两天。探讨的话题也还挺新锐的,是关于网络虚拟身份的。剧情比较重口,可以联想一下Black Mirror,比那个还重口一点。话剧的票通常都比音乐剧便宜很多,这个我买到的似乎是20磅,在十几排中间。演员演得很不错,小萝莉有点像冰火里面的Arya的演员。
  • Women on the Verge:周六晚上闲着没事晃到TKTS随便找了个打折比较多又有好位子的票买了,第七排中间,40磅。这是个中型的音乐剧,大概十四五个演员,女主四十多岁,演技和唱功都很了得,感觉观众很多都是冲着女主演员去看的。整体来说也很欢乐,故事设置在墨西哥,有点异域风情。推荐。

周末两天的计划就是把伦敦的著名景点走一走。参照了几个一天版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在说那么十几个景点,注意抓到几个要赶时间的景点比如白金汉宫换岗,还有查好各个教堂哪天开放,其他的就可以走到哪儿算哪儿了。凭记忆大概列一列我两天的行程。

周六:吃了个很本地的英式早餐。。然后去Westminster Abbey,这个地方是英国皇帝和女王加冕的地方,无数英国名人埋在这里,比如牛顿。。门票20磅,里面十分华丽壮观完全值回票价。跟着语音导览走一遍也就要2小时了。出来之后往泰晤士河边走去看大本钟,这个只能在外面看看基本就是路过。然后往北会路过唐宁街十号,说实话没啥好看的,还不如旁边的一堆纪念碑有看头。继续向北会走到伦敦市的中心Trafalgar广场,爆多的游人,可以看到各国游人爬上狮子雕塑拍照……这旁边有National Gallery和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如果喜欢看古典的油画的话这里可以消磨掉很久。我在旁边一家cafe吃了点东西,在National Portait Gallery看了一两个展,然后去National Gallery溜了一圈就继续向北去大英博物馆了。赶在五点半闭馆之前在大英博物馆转了一小时,看了看亚洲尤其是中国区的东西便出来了。然后去Leicester广场的TKTS买票晚上看戏。那附近虽然游人很多,但好吃的饭馆也不少,还有Chinatown。看完戏之后出来发现地铁停了一段,于是干脆开始闲逛,穿过了剧院旁边的一座桥到河东岸,看了看被五颜六色灯光照耀的建筑和红色摩天轮伦敦眼,然后从Westminster桥返回西岸,发现大本钟晚上其实更好看些。然后一路踱回酒店不提。

周日:早上起来坐地铁去白金汉宫看卫兵换岗,可以认为是英国版的天安门升旗。。体验也基本相当,挤在人堆儿里站了一个来小时,看到卫兵的时间也就一两分钟。感想就是他们的帽子看起来质感是真的很好。卫兵换岗不是每天都有,去之前注意查好时间和观看位置。看完之后坐地铁去东边,下错站于是误打误撞的从一个六棱形的叫做The Shard的大楼开始了行程。这个楼33层有个很fancy的中餐馆叫“胡同”,有鸡尾酒有早茶有泰晤士河风景,酒很赞,早茶有点贵但还满地道。在这儿喝了一杯吃了几个虾饺之后下楼走去塔桥(Tower Bridge),一路经过些几百年历史的旅店和建筑,后面天空里杵着The Shard感觉很诡异。塔桥很上镜,远看近看都很好看。走起来只有短短一段但可以一览泰晤士河两岸金融区的各种著名建筑。塔桥上有四五个摆摊猜小球在哪个杯子里的地摊骗术,略有点煞风景。。

到了塔桥北岸之后就是著名的伦敦塔。这东西说实话虽说自称是伦敦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但来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可能因为它虽然名字叫塔但其实是个城堡,里面有许许多多座塔。门票要25磅,但看了看FourSquare上一千多个好评之后我就毅然买了票一直在这儿待到了天黑,很值,强烈推荐。伦敦塔里面有诺曼时代以来各个君主居住和建造的塔楼,有折磨犯人的酷刑室遗迹和刑具模型,有穿着戏服的工作人员绘声绘色的解说甚至上演小型戏剧,最重要的是还有珠宝展直接展出英国皇室加冕时候使用的权杖宝珠皇冠真品……看到权杖上530克拉的库里南一号钻石之后再看每个皇冠上100多克拉的钻石已经有点麻木了……那个珠宝展进出口的不锈钢门大概有一米厚吧。解说里面说他们对安保措施很有信心,一直就存在这儿从没失窃过。皇室要用某件宝物的话就过来放个”in use”的牌子然后拿走用。

从伦敦塔出来之后被雨淋了然后困在纪念品商店里半天。伦敦的雨是很多,且天气预报不怎么准,建议每天带伞。还好过了一会儿到六七点钟的时候雨停了。于是走去这天的最后一个目标,圣保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周日不开放,但我逛完西敏寺之后实在懒得再逛一个教堂了于是也就打算在外面看看圣保罗就好。在走过去的路上刚好看到一幅类似“一分钟教你伦敦历史”的长条壁画里面说圣保罗大教堂公元680年就修建了,于是看到实物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我靠,这货怎么可能是680年建的”。因为这个教堂太大太宏伟了……就好像变形金刚里面大力金刚那种超大机器人第一次出场的感觉。赶紧查了查wikipedia确认了现在这个是18世纪初重建的。我在门口摸了摸那个巨大的木门和柱子,心想这个是给巨人修的吗说不定那会儿真的有巨人,哈哈。

看完圣保罗大教堂之后我记得才七点多,但是街上已经冷清到夸张,各种餐馆都关了,连星巴克都打烊了。我在泰晤士河边的步道上走了十几分钟,夜景很好,但除了偶尔遇上跑步的人,一个游客都没看到,旁边的餐馆和办公楼也都黑灯瞎火的,有点瘆的慌。记得刚到伦敦那天也是周日,夜里九点半在西敏寺我差点没找到吃饭的地方最后打车去吃了个汉堡。初到伦敦的人一定要对他们的夜生活风格有正确的认识。。

That’s it. 照片看这里。Btw我决定放弃Picasa了。。导入iPhone照片有问题也不修,而且软件和网站都不怎么更新了看起来很快就要挂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