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kana

昨天去Radio City Music Hall看了Zarkana。不同于多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是一出Cirque de Soleil(太阳马戏团)表演的杂技为主的show。作为从小看CCTV和春晚的人,这些惊险杂技并没有特别特别的impressive。不过看真人表演跟看电视录播还是不太一样的,更紧张些。比如空中飞人就还是让人提心吊胆的,而最让我紧张的其实是第一个扔球的节目,把球扔到柜子里面和桌子下面反弹两次再回到手里实在是很可怕,随时会让人想到这demo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show虽然杂技难度并没有高到让人觉得闻所未闻的程度,最多也就是个四层叠罗汉,妖人表演很变态的手倒立以及空中飞人转体1080度之类的。主要好看之处是和杂技配合的音乐,布景和氛围。每个节目舞台都会变换主题,有几个使用了大量投影的犹为出色,大概可以类比最近一次春晚的那个投影效果吧。。现场看看还是感觉不错的。

这个Zakarna的票我是在LivingSocial上看到之后买的,49$一张比较后排的位置,很便宜。我感觉买票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经常在地铁里看到这个show的广告。来了美国以后我觉得广告对我的影响明显变大了,比如之前去AMNH看Creatures of Light,买PayExpress的地铁卡,以及去超市买广告里见过的薯片……而在国内看到广告通常都会格外小心感觉基本都是骗钱的,对打广告但不是很有名气的东西反倒会特意回避。不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区别还是一个普遍的差异。我一直觉得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要高于中国的,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讲,这个会直接影响投放广告的效果。

It’s Summer

Went to Jamaica Bay in Saturday. It’s interesting that you jump onto a subway, after 30 minutes you’re at the beach. Surely it would be nicer if I use a car, because some places are still not very accessible by subway, for example the Wildlife Refuge I wanted to go at first. However the beach is close enough to the station.

The Rockaway beach is for surfing, so lots of people were surfing there. Waves are not strong when we were there, so most people were just playing with the surfing board for fun, not really “professional” surfing. That made us think maybe we can get a surfing board and play a bit.

Went to Whitney Museum today, for the “Fireflies on Water” special exhibition. We arrived there at 1pm and saw a long line at the gate… And today’s special exhibition tickets were sold out already. This museum opens at 11am. I was quite impressed by how popular it is. Before going I guess there wouldn’t be many people because most tourists go to MET and other famous museums. Well, seems I was wrong. Need to go to this place at an earlier time.

So we ended in MET for the afternoon. MET was also crowded but at least we could get tickets and enter in 5 minutes. After that we had Japanese BBQ at Gyu Kaku. This BBQ is pretty famous and really good, especially in happy hours. Beef tongue is the best I’ve ever had.

I switched to unlimited ride metro card a few weeks ago. It indeed help push me to go outside and visit the city. That’s the way to enjoy summer time. Maybe I should buy one for xw too.

寿司之神

昨天看了一个叫寿司之神的纪录片,讲的是日本的二郎寿司。店长小野二郎在拍摄的时候已经85岁,仍然自己担任店长亲自制作寿司。这个店是全世界第一家米其林三星寿司店,总店只有小小的十个座位,仅有一家分店是二郎的二儿子开的。预约需要提前一个月,甚至有人提前一年预订。收费30000日元每人,却只能吃短短30~40分钟,因为厨师是现场制作每个寿司,然后放在你面前看着你吃掉,然后马上握下一个寿司。

看了这个片我才知道这种顶级寿司是不会给你酱油和芥末蘸的,厨师会放好山葵刷好酱油,然后顾客应该立刻吃掉。另外虽然当代很流行Fat Tuna,但是Lean Tuna的味道才更丰富。

这里面的寿司材料都是二郎的大儿子每天到鱼市购买。他们的很多供货商都是只做一种水产,比如卖金枪鱼的商人就只卖金枪鱼,而且这个人说他每天只去进全市场最好的那一尾金枪鱼……这些供货商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得到二郎寿司的信任也是感到很荣耀的。

店里除了二郎和他的大儿子(50多岁)之外只有四个学徒。一个学徒要在这里学习十年才有可能出师。学徒要干的事情很辛苦。片子里提到他们为了让章鱼柔软,要给章鱼按摩40~50分钟。一个学徒说他做煎蛋饼就失败了几百次才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很多学徒来了之后很快就逃跑了。连二郎的儿子也曾经很抵触。

这个寿司店对各种细节的重视几乎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米饭和所有的鱼虾都有自己特定的温度。每天定座的十个客人的座位也要经过细致的安排。如果厨师在第一个寿司的时候看到客人是左撇子的话会从第二个寿司开始放到客人左手边。

二郎一手创立了这个店,开发了很多新的寿司菜式,发明了很多技巧来改进寿司的品质。一个80岁的人还在每天思考和改进这个做了一辈子的手艺,真是难以想象的热情和毅力。

看了这个纪录片你很难不赞叹日本人这种“匠”的精神。做一门手艺做到老,精益求精。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商人,然而有多少成功的匠人?或者说,匠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回报有多少?最近学到一个新词叫Brain Drain,说的就是中国工程师界的状况吧。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去搜了搜这个店的review,在TripAdvisor上只有十几个review,可见能品尝到这个店的外国人并不是很多,毕竟要提前很久预订。也有几个人抱怨厨师一直盯着你吃会觉得很紧张,感觉服务有些rude。也有人说这么贵的一餐却这么短,没有任何让你喝酒闲聊的时间(这个店除了寿司其他什么都不卖)。但对于寿司的味道还是所有人都一致的认为是极品。基本上还是佐证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希望能够真的去品尝一次。

Story Telling

一位青年想看星球大战,尤其想在家里电视上随时看。

买盗版DVD/正版蓝光,这是中国/美国普通青年。

找怀旧电影院/酒吧看,这是文艺青年。

创办一家科技公司,管理广告投放播放权等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儿,然后把服务卖给各大媒体公司和各大视频网站,最后可以用X种交费方法在Y种设备上免费看带20分钟广告的版本。。。这就是贵司的story,什么青年我就不说了。

 

Diablo 3野蛮人炼狱心得

经过一个多月的修炼,我的bb终于大致可以farm Inferno A3了。。尝试了很多种build,小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首先,D3是可以团战的,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队伍选择合适的build和战术。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和xw的输出型dh组队,所以基本都是以tank方向为主,不太注重dps。网上大部分的build和心得都是根据solo来讲的,如果组队的话要自己调整。

然后,打Inferno要有把每一幕当成一个难度来打的觉悟。每一幕里面的难度差不多是平缓的,但进新一幕的时候就会有个突然上升。于是一般都会被打得很惨。这时候老老实实去前一幕farm几天,逐件更新装备(我大概一天更新一件的速度吧)和调整战术。觉得有提升了就再去试试下一幕,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能打了。每一幕从能过关到能比较轻松的farm又需要一个提升。所以在能碾压Inferno A3/A4之前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60级之前基本上怎么打都行,可以乱来各种招,hell后期可能会困难些但如果买60级降级的武器应该也很容易。60级之后我大概把野蛮人常见的流派都用了一下:

  • 乌龟流。标志技能是忘却苦痛和跳斩加防4秒。思路就是跳4秒=>忘却苦痛7秒=>跳4秒,然后跑跑,然后继续循环。复仇也是这个build一般搭配的技能,被动技可以选狂暴怒气来加伤害因为这个build通常不消耗任何怒。乌龟流比较适用于希望站桩tank的场合,刚进Inferno的时候被打得很惨就会开始用这个build。好处是准无敌时间确实很长,坏处是如果敌人的攻击高到可以在间隙那段时间把你拍死的话就麻烦了。我是进了A2之后突然发现站不住了。。
  • 双大招。DPS够高的话可以用,或者装备碾压了之后快速farm用。就是见了精英怪就跑到中间,弄50怒气,开加伤害100%的赛亚人,放地震,开忘却苦痛。7秒之后敌人死光或者随便补几下就ok。这个流派的配装和技能都会比较攻击向,还可以用减大招冷却时间的被动技。Farm起来很爽快,但也有些局限:第一不适合组队因为怪会分散,第二碰上带护盾的会比较麻烦。
  • 跑酷流。标志技能是冲刺加疾风符文。核心思路是依靠旋风的高攻击次数,和击中回血。如果一个怪被数个旋风攻击,伤害相当可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冲刺的怒气来源,我个人使用的是重武器+武器大师被动技能。也有人用高暴击率+战斗暴怒一触即发,但高暴击率的装备要求就高多了。跑酷流相对传统的站桩来说一大好处是安全,面对满地的亵渎融火秘法射线,能站着不动的时候真是不多,跑起来就舒畅多了。推荐配合复仇和冲锋两个回血技能一起使用,站得住就站着打,站不住就风筝或者绕圈旋风,很灵活。
  • 双旋风。这是跑酷流一个很热门的变种。就是在冲刺旋风之外再用旋风斩来移动。跑酷最怕的就是被挡住跑不起来,这时候旋风斩+飓风转可以提供非常nb的机动性,因为可以随意穿过怪物。如果说早期的跑酷是放风筝或者绕着怪物转,双旋风就变成了在怪当中随意穿梭外加放出无数旋风,效率和场面都nb了很多。这个build另一个nb之处在于很容易无限赛亚人(赛亚人无尽之怒符文),于是可以无视各种控场技能。然而刚开始试用双旋风的时候通常都会死个一些次来交学费。。以下是几点个人心得
    • 最早的那份英文攻略是建议左键设成旋风的,我觉得不是很有必要。用Bash或者Frenzy都可以。但设置移动键还是必要的,因为场面经常很混乱。
    • 回怒的问题,跟上面一样,我建议用重武器。暴击回怒比较高端而且要占一个技能。怒气不够的时候不要随便旋风斩,跑动放一些小旋风。
    • 刚开始可以用忘却苦痛来帮忙上手,能转起来7秒钟再说。
    • 会用之后如果暴击率够高,霸气无双反弹符文是神技,因为这东西会触发击回。。你会发现转到融火瘟疫上不是减血而是加满。这也是很流行的那个打岗姆的打法。另外更变态的一点是精英怪狂暴造成的伤害也能反弹回血。。
    • 如果死得很快,有两个可能:击回不够,或者护甲抗性hp不够。个人感觉击回要到1500左右,1000和1500差别很大。这个数值也是因你自己的防御力而异。需要注意的是hp越高击回的相对作用就越小,所以建议优先提升护甲抗性。常说的“万甲千抗”应该算是努力的目标。如果你看到在很多旋风打怪的状况下血线波动非常大,这就说明防御力不够。可以考虑堆护甲抗性,也可以考虑加暴击然后用霸气无双。
    • 几乎所有的攻略都会告诉你要双持武器,但我个人在A3是用剑盾的。少一个武器,15000的dps照样可以打掉a3的怪,但一个盾能提高的生存能力实在太多了。副手武器主要提供的是击回,暴击伤害和力量,其中只有击回是关键的。如果项链戒指和主手的击回足够的话,用盾会安全的多,整体配装的要求也可以下降非常非常多。
    • 旋风的走位可以稍微看视频学一学。大概的思路就是把怪聚到一起绕它们转圈,跟牧羊犬差不多。
    • 一定要多拉怪一起打。近身比较大型的怪两三个也能转起来。标枪兵之类分散走位的就很讨厌,不妨拉到下一波一起处理。护盾的怪要很小心,他们开盾的时候吸不到血有时候会猝死。
    • Solo farm效率很高,可以无视小兵,多波精英拉到一起处理。组队可能有点麻烦,不是所有职业都能适应这打法。

总的感觉是如果装备和属性已经碾压当前怪物的强度了,那么哪个流派都可以随便打。如果还比较勉强,那么容易程度由高到低是传统跑酷流>双旋风>站桩复仇>双大招。我现在最常用的还是双旋风build,具体技能 http://us.battle.net/d3/en/calculator/barbarian#WhkQUP!ebY!cZcbZc

推荐这个双旋风的来源教学贴,以及这个ehp计算器。注意的是不要完全依赖ehp选装备,前面说过了hp太高也有副作用,击回和血瓶的效果都会下降。所以在依赖击回的build中应该优先堆armor和抗性。

我自己的装备除了戒指项链是xw和我打的之外,其他所有的都是交易所买的,单价没有超过60w的……现在的数值大概是战吼之后9k左右的护甲,平均900多抗性,4万多一点hp,dps 15k,击回1500左右,正常状态暴击率25%。用了指挥头盔加格挡率。项链和戒指上有700击回,武器7xx dps和7xx击回。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Uncategorized Tagg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