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 Forbidden West

刚刚通关了Horizon Forbidden West,剩的几个奖杯也不打算解锁,就此封盘好了。这个游戏优缺点都异常明显,可以一写。

HFW最大的优点应该就是画面,可以说碾压迄今为止的所有其他游戏。人物装饰的细致程度,自然环境尤其是阳光和水的效果,都是突破性的好,可以算是PS5时代的标杆之作了。有兴趣的可以在twitter上搜一下HFW的游戏内“摄影”作品,放在几年前都很难想象是游戏里即时渲染的画面。另一个优点是对手柄新机能的大量使用,不时会有一种在玩一个大型技术demo的错觉。拉弓的力反馈,在草丛里潜行时候的沙沙震动感,都是给游玩体验很加分的地方。

但HFW的缺点也是异常明显,不够“好玩”。内容多但很多都很水。大量子任务都是跑腿打个怪回来交材料型的过场任务,即使有全程配音也让人觉得不是很有兴致去做,更关键的是经验值技能点和素材普遍过剩,于是打这种任务的激励就更少了。

武器也是,种类数量繁多,然而很多武器都是试了一下就觉得还没有初始的hunter bow好用就放下了。。我打到最后都是打杂兵想尝鲜的时候用用弩/飞盘/标枪这些新武器,真打棘手一点的怪都还是hunter bow为主偶尔放放tripware,陷阱则是几乎没有用过,放置慢还会炸到自己……感觉游戏的玩法设计出了不小的问题,没有给玩家多少激励去使用新武器或者用多样化的方式战斗,只是靠玩家自己“自觉”去用多种武器。还好元素状态的设计还算有趣,在习惯的武器元素不全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弱点元素去使用新武器,但这个原因也只会让玩家去尝试一两种新武器而已。

还有HFW的任务的spoon-feeding的感觉特别浓,指路系统详细到恨不得要帮你自动走了,攀爬系统也是推着方向一路狂按X几乎就可以完事。Zelda的攀爬系统是一个大亮点,相比之下HFW的攀爬则是异常无聊。还好这一代后来有了飞行坐骑之后可以避免一些攀爬,加的一些遗迹解谜也还算有点意思。我觉得对玩家友好是应该的,比如不小心挂了一般都会发现有很近的自动存档点。但是把本来应该要动脑动手玩的部分也做到太无脑就不好玩了。

上一代还有个亮点是剧情。本作并没有能保留下来这个亮点,整体剧情一般般。可能因为原始部落加满地跑机械恐龙这个大悬念在第一代里已经揭晓了,这作也编不出太多花儿来吧。

总体来说HFW很像一份甜得发腻的french toast。很养眼很容易玩,但是玩到后来就会觉得没营养。有PS5的话冲着划时代的画面还是推荐一玩,但不建议花太多时间。通个关到处飞着看看就可以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 ,

入籍了

今天去进行了入籍宣誓,来美国十年半了,感觉就一直在进行各种移民的事情。这也算是个重大决定。从此可能不用再跟USCIS打交道了,反倒是要去中国大使馆申请中国签证了吧。

我还记得刚写这个blog的时候,申请来美国做intern的签证,填一个叫DS2019的表然后就眼巴巴的等着审批。发现银行卡被扣钱的时候很高兴因为那就表示申请被处理了。后来来来回回经常来美国出差的那些年,B1/H1签证申了得有五六次。每次都是在美国大使馆那里排大队,每次都得搭进去两三个小时。

2016年拿了绿卡之后终于消停了几年。那阵子经常纽约北京两边跑,都很方便。再往后Trump上台,美国各种妖魔鬼怪的事情都开始了,各种反移民各种hate crime。前两天看的Ronnie Chieng的show里面说二十年前各个国家的人有机会来美国那基本都是no-brainer,即使在原来的国家过得很不错,也是说来就来了,”why wouldn’t you go“。这些年慢慢反倒变成了”why would you go”。尤其是中国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媒体煽动的对美国的对立情绪越来越明显。看国内媒体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确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有种”why would I go”的想法了。

眼看绿卡快拿满五年了。我还是很直接就打算入籍的。在我看来国籍只是一个关乎行政管理的东西。接下来这几十年并不是只需要去中国,拿了美国护照去很多地方都方便很多,再也不需要折腾各种各样的签证了(除了中国签证。。但处理一个known evil总比处理一堆要好)。国籍和identity是两回事。

xw犹犹豫豫了一阵。后来还是跟我一起提交了申请。然后居然比我早一个多月就通过了……我猜是她的CCP declaration被flag出来提前review了,然后一看她绿卡的时候的小作文已经被批准了就给过了。

这段时间上海疫情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Twitter上好多人在吵着“润”也就是移民。在这个时候入籍,也算有趣。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

三角战略

去年玩过demo之后就对三角战略(Triangle Strategy)这个FFT的精神续作期待满满。刚刚二周目通关,打算暂时放下写写感想。总的来说可以说是符合预期。制作精良,份量足够。看到制作人说跟八方旅人一样不会出DLC,真的算是诚意之作了。一周目通关四十小时多一点,二周目也是接近四十小时。两遍都是普通难度。

既然提到了两遍都是普通难度就先说一下本作的难度好了。我本来的想法是一周目普通难度,二周目困难。没想到二周目开局第一仗就有撞墙的感觉。。用正常打法完全打不过。试了三次之后我一怒之下开了个一周目困难难度的新档,发现第一战难度还比较正常,当时就觉得这游戏二周目是不是数值搞崩了。于是就调回普通难度开始打了。后来看了些帖子才意识到二周目第一战困难难度的话是要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打法和充分用上一周目获得的道具和绝招的。。还是有点费劲。之前打火纹风花雪月开极难难度的时候第一关也有这种撞墙感,要带着敌兵放风筝才能过。过一阵子想再捡起来多周目的时候可以再试试困难难度。

总体来说三角战略是一个有点难的游戏,普通难度死个队员也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团灭。好在这游戏并不像火纹那样有永久死亡,所以死人也算是合理战术的一部分。我其实还挺喜欢这游戏允许死人这一点的,可以进行一些比较激进的战术而不用始终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来打。

本作的剧情相当的长,而且很多地方有两到三种分支。二周目尽量选和一周目不同的路线的话,关卡重合度只有一半不到。选不同的路线往往会影响到入伙的队友,以及最后的结局。相比火纹选不同路线前半截完全一样后半截大相庭径来说,设计得要更精巧一些。而且剧情其实写得还相当不错。。很多分支选择还是有点意思的,最后的几个结局选择也会让人纠结一下。我一周目走了救公主族人的结局,二周目则是在管家协助下做了国王。要走真结局条件还是有点多的,得看攻略才行。

战斗方面是有高低差的小地图,队员的跳跃能力对移动力影响很大,还可以把敌人打落高台来造成坠落伤害。每次移动都要选择站位和朝向,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繁琐,但其实这是这个战棋的精髓。。背后攻击既影响伤害又影响命中率。避免被从背后攻击,尽量攻击敌人背后,和想办法造成夹击,是这个游戏战斗的基本技巧。

本作的职业系统初看会觉得有点简陋,每个角色等级到了之后花一个徽章就升级,没有转职路线可言。但这方面的多样性是靠角色数量来弥补了。如果所有路线都打一遍的话可以收到30个角色,而且职业各不相同,基本上就是把多种职业变成了多个角色。另外武器强化的路线也算是可以把角色的强化方向进行一点点个性化。

本作很多角色都给人很强的感觉。一上来的安娜就可以二次攻击,这在FFT里面可是双持武器才能达到的效果,终极技能之一。初始弓箭手骑鹰可以随意上到高处射击。初始坦克背后受攻击伤害不增反减。个个都有点独当一面的意思。后期的队员更是有点群魔乱舞,各种神奇的技能都会让人有拿来试一试的兴趣。FFT里面神一样的计算师在这作里也有一个简化版的角色,大范围按数字攻击没有计算师那么离谱,但也是很强很强了。解锁武器奥义之后每个人的发挥空间更上一层,偶尔会觉得在打MOBA。战棋游戏为了平衡度往往会搞成一类兵种用起来都差不多,只有个别主角超强。三角战略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出了水平,绝大部分角色玩起来都很有个性,虽说有强弱之分,但也没有到破坏游戏乐趣的程度。

总的来说强烈推荐就是了。这几年除了火纹就没有什么有名的战棋游戏了,出了这么好的一作,和火纹又很不一样,推荐对战棋有爱的玩家都玩一下。

London, Covid

Two weeks ago, I came back from Big Bend and was catching up on work. When chatting with Nicole on Friday night, I realized that she would have some data discussions in London the week after. I just decided that I should go to London and join these discussions and bought a flight ticket for Sunday. Guess I still had plenty of desire to travel after Texas.

On the way to London, my phone showed me I visited London in the same week five years ago. The weather was ok on my last visit, but apparently this is not a great season to visit London as it’s often rainy and gloomy. This time I wasn’t so lucky, it was rainy throughout the whole trip. And I noticed lots of people in London wear waterproof clothes, often plastic and flashy. It reminded me of people in Tokyo often wear masks even before the pandemic.

Another different impression I had on London was the food felt better. It might be due to the neighborhood I stayed at, Shoreditch. Last time I was underwhelmed by food in London. On this trip I had several legit Asian meals, like Chinese Biang Biang noodles and Vietnamese pho. Also had an excellent Indian dinner and some decent European meals. The breakfast at the hotel was amazing; I was impressed by the scrambled eggs on the first morning. Even the fish and chips I had this time tasted better than I remembered. Shoreditch is a pretty hip area on the east side of London. Lots of graffiti, lots of bars, and lots of nightclubs. It’s easy to connect it to Lower East Side in NYC.

Right after landing, I learned there would be a “tube strike” from Tuesday to Thursday during the week of my visit, aka. most subways were not running for three days. People were mostly working from home these days, and the tube strike just made it an obvious for most people to stay at home this week. So I was facing a huge and mostly empty office most of this week. Good thing is there are still some people in the office, who either live nearby or use other transportation ways. But still… I wish I had known about the strike before booking the tickets.

The whole week was largely filled with meetings. On Friday night I went to watch a musical, Cinderella, and found there were quite a few little girls dressed as Cinderella in the audience, lol. It was a pretty entertaining show anyway, and it felt good to go back to a theatre after these years. On Saturday I had a lunch with a colleage, then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to see a Stonehenge exhibition. Triangle Strategy went out on Thursday night this week. So I poured quite a lot of hours into this game in the later nights and on the flight back.

Oh, covid. Yes, London is basically “100% back to normal”, just like Texas. No one wears masks anywhere. It’s not hard to forget about covid after staying there for a few days. It’s kind of funny that airports and flights still require masks and everyone switches to mask mode there, but once you’re out of airport, forget about it.

I started coughing two days after I’m back from London on Tuesday. I took an at-home covid test and it was negative. So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cold and thought I got it from Wen. But on Thursday I was still coughing pretty badly, which felt too long for a cold. I took another at-home test and it showed positive this time… the coughing was mostly gone on Saturday so the symptom lasted for about 3 days. On Monday I went for a PCR test to confirm it was indeed covid, and it came back as positive, too. So now I finally got my “covid badge” I guess. And it was probably omicron since the symptom is quite mild. Wen also started coughing since Friday or Saturday, and it last two or three days for her as well.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

Big Bend

去年听REI出的一个巴基斯坦女生周游国家公园的podcast,里面提到的我还没去过的有Great Smoky和Big Bend。去年年底去了Great Smoky,今年年初想去趟沙漠的时候就想到了Big Bend。

Big Bend在遥远的德州西部,被称为far west Texas的区域。离任何一个大一点的机场都很远,飞到El Paso要再开五小时,San Antonio要开六小时,Austin则是七个小时。考虑到纽约到San Antonio有直飞,我就选择飞San Antonio了。无论怎样,都是个单程就要花一整天还多的行程。从San Antonio开到Big Bend可以走I-10,也可以走90号公路,时间相仿。我来回各走了一下,强烈推荐走90号,车速略低但是车少很多,并且风景也好一些。走I-10唯一的好处是可以经过一些小城镇,如果中间想歇脚的话选择比较多。

Big Bend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西侧主要是Ross Maxwell Scenic Drive,尽头有Saint Elena峡谷可以徒步看Rio Grande河;中部是Chisos Mountain,山地主要都在这里,有很多徒步线路;东侧可以从Boquillas过境去墨西哥的小村,恐龙化石展览,以及一些徒步线路。

我第一天飞到San Antonio之后沿着I-10一路向西,开到天黑之后还又开了两小时才到计划落脚的小镇Alpine。这个镇不算大但已经算是这一带最大的小城了,有一堆旅店也有像样的饭馆和咖啡店,吃得还不错。第二天从Alpine出发又开了一小时就到了Big Bend。我本来打算看西侧的scenic drive,但是感觉坐飞机开车一整天过来,很想伸伸腿儿。于是临时改主意直奔中部Chisos Mountain先搞一个热身hike。

Chisos Mountain这里有游客中心,公园里的旅店和餐馆,和一个露营地。我在这儿走了比较热门的Window Trail,往返六英里,主要就是看尽头山岩上的一个开口。总体来说并不是很有意思,作为一个热身hike还算可以。

The Window

倒是回来之后在公园的餐馆吃饭发现这儿的东西还挺好吃。本来这天晚上的住宿我定了这儿的露营后来担心太冷,又定了一个公园外的住宿做后备。看了看晚上温度最低也就零度左右,第二天吃饭和从这里出发徒步又很方便,于是决定晚上就在这儿露营了。

这一天时间还多,于是又去开了西侧的scenic drive。这个drive本身还好,有一些可以下来拍照的点,主要是看地质的。但其实更热门的点是drive尽头的Saint Elena峡谷。这个峡谷从远处看就是巨大整齐的山崖上开了一个小小的豁口,走进去会发现越来越窄直到完全被Rio Grande河淹没。傍晚时分有落日余晖照进峡谷里,很好看。我去的时候这个trail开头的部分还被涨水淹了,于是大家都得从水里踩着石头和树枝跳过去,也有很多人就干脆脱鞋蹚水过去。整个trail只有一英里多点儿,老少皆宜。这个trail有警示说不要渡河因为另一边就是墨西哥了,又不是口岸所以随便过去就算是偷渡了。但看那地方实在并没有什么东西能拦住人过河。。不知道川普建的墙在哪里。

晚上回营地路上看到了不错的晚霞。沙漠里的日落往往都很好看,这次看到的是细腻分层的淡紫色余晖。晚上在营地看星星也很棒。虽然冬天看不太清银河,但猎户座可以看清腰带下面竖着的那一条猎刀。

宿营早上起来还是相当的冷的。出睡袋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精神力,还好带了厚羽绒服,赶紧套上也就好了。这一天我计划的是South Rim和Emory Peak这个大trail,合起来有16英里,3000多尺爬升。对于这种长距离hike来说,制约因素主要有几点:

  • 体力。从自己能走下来的trail开始,循序渐进不要一下提升太多就行。
  • 水。在Big Bend这种沙漠地带并没有水源,于是走长距离hiking甚至backpacking得自己带足够的水。这一点相当累人。经验多了大概能摸索到自己一小时需要多少水。出发之前喝饱。
  • 日照时间。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点。。徒步都不想走到天黑,既危险又慢。我一般徒步的速度是25分钟左右一英里。想提速是很难的,赶时间也会使得整个过程不够轻松愉快。加上山顶的休息时间,16英里的路线怎么都要八小时左右。在日照时间短的冬季,要想在日落之前下山就得早点出发。这就显出了露营在公园里的好处,起床吃饭上路半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

Chisos Mountain是沙漠中间由于火山活动隆起的一组山峰,中间有个盆地。这条trail就是从盆地中间出发,一路向南走到这组山的南沿儿上,俯瞰下面起伏的山地和沙漠;然后向东走到东沿之后折返。在折返的路上会经过这一带的最高峰Emory Peak,可以选择多走三四英里来爬这个山峰。上Emory Peak的步道有点陡但还算正常,不过最后有一小段几十米需要爬石头的部分有点可怕,还好到这里并且会往上爬的人一般都还是有数的。Emory Peak爬到顶还是很值的,360度全景。

这个trail上全程没有水源,却有好几个厕所。其中一个厕所还立了个牌子说小号请在树林里解决,大号再用厕所。。头一次见到这种标识。我带了大约三升水,结果只喝了两升多一点儿。可能因为大部分路都在树林里走,天气也比较凉爽,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消耗水分。

另外Big Bend里面有好多警告说这公园里既有熊又有美洲狮。熊据说以前曾经都绝迹了,80年代又从墨西哥那边迁移回来的。美洲狮就更少见了。我在里面走了这两天主要看到的还是各种鸟。Big Bend由于地貌丰富,鸟的种类繁多,是个观鸟胜地。山上常见的是亮蓝色的Mexican Jay和头顶一抹红色的啄木鸟。沙漠地带有各种小鸟还有到处跑的Greater Roadrunner。河边有各种水鸟虽然我并没有怎么看到。

走完这个大trail我到公园门口的Terlingua小镇住了一晚。住的是一个私人营地,有露天公用浴室和wifi。赶在太阳下山之前赶紧洗了个澡,水还挺热,不错。但这个地方离高速太近了,有车的噪音和光线。晚上也没有quiet hours,邻居吵也没办法。感觉住房车还可以,睡帐篷就不推荐了。

Terlingua这个镇进公园的时候会路过。宽阔的马路旁边散落着一个加油站和几个小房子,基本是什么都没有的感觉。看地图发现五英里开外还真有个“Terlingua Ghost Town”,我就跑去看了。还以为会是像其他一些地方的ghost town那样是些遗弃的房子。结果到那儿发现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堆餐馆酒吧画廊live music。。原来这个镇的旅游业重心其实已经移到这里了。我找了个BBQ店吃了个晚饭还看了会儿德州老歌手表演。第二天又来找了家cafe吃了个早饭,都还不错。

第三天的行程主要就是去墨西哥的Boquillas镇。东侧的路开到头就是一个小小的边境口岸。一个ranger跟我说了几句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带动植物回来,还有不要喝墨西哥的自来水之类的,就让我过去了,什么证件都不看!穿过小屋就到了墨西哥。一过去就是熟悉的Rio Grande河,在这里已经窄到只有几米宽,过膝深了。有些人就直接淌水过去。我选择了坐村民的船,五块钱,划个三五下,半分钟不到就过去了。。是我坐过的最短轮渡无疑。过河之后离村子还有半英里,可以步行,也可以骑马骑驴。我就又花了五块钱骑了头驴去村儿里。小驴还挺懒的,出发之后很快就不走了。还好另一个村民大叔骑马来跟我赶驴,顺便热情介绍自己做我的私人向导。。我也就让他导了。

到了村头还没下驴就有一堆小孩飞奔过来卖手工艺品,编织手链什么的,五块钱一条。村里其实没啥好看的,破破烂烂一条街,两边有些小摊,有俩饭馆。我还坐下吃了几个taco,并不怎么好吃。有不少房子已经废弃了,有个小教堂倒是刷得很新的蓝色。基本上还在用的房子都刷得很鲜亮。村里街上很多狗跑来跑去。我还以为是野狗,没想到导游大叔说这都是村民的狗,放养而已。有一只还是他的,他唤了一声,那狗便一路跟着我们,还挺可爱。

从小村回来还是一样的流程,骑驴,坐船,还好去的时候买的已经算是往返票了。边境小屋这次要查进美国的证件。是类似机场那种扫描护照的机器旁边有个电话,去了放上自己的证件扫描,等电话响了接起来跟那边的agent说几句就放行了,也是挺松的。

东侧我还去了个nature trail,生物没看到多少,倒是看到很多墨西哥村民摆的自助纪念品小摊,一堆纪念品,除了个别单独标价的,一律五块。旁边有个带锁的小盒子收钱。很怀疑这样能卖掉几个,以及他们是一直摆在这儿还是每天来收。

最后去的一个点是一个露天恐龙化石展。其实更像个小型的博物馆,还是有房子的只是房子没有墙,更像个棚子。看介绍说当年曾经在这里挖到过化石,还把真的化石就在挖到的原地展览过。后来有人试图偷化石,就改成展览复制品了。

回程我是分成两天开的。玩完东侧之后沿着90号公路往回开了三小时,到Del Gio歇一晚。第二天再继续开去San Antonio。感觉这样比去程第一天开五小时的安排要轻松一些。

最后还剩了半天儿在San Antonio徘徊。去了著名历史景点Alamo,跟着一个导游老头儿转了一大圈,感觉比较无聊。在river walk吃了个饭倒是不错。看到满城都是rodeo的广告,晚上就去看了个rodeo比赛,很好看。最近看的电视剧Yellowstone里面有一些关于rodeo的情节,在这儿看到真格的了。

在电视里看rodeo还以为只是骑马。看了这个比赛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不同的项目。骑马就分有鞍和无鞍两种,还有骑牛,比骑马难很多能坚持到八秒就很不错。另外还有各种套小牛和抓小牛的项目,还有barrel race是骑马绕着三个桶跑一圈竞速。中间还会穿插各种搞笑项目。一个是让六岁小孩骑在绵羊上冲出去,叫mutton bustin。还有一个scramble什么的是放一大堆青少年和小牛在场地里,让小孩去把小牛都捉住,小孩们各种被小牛拖倒在地,场面混乱到不行。

以上就是这趟去Big Bend的总结。很偏远,但游客倒也不算太少。二三月份选项不多的时候可以一去。就此打卡我的第36个美国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