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lands

公司六月初在Austin搞了个Summit。接近40度的高温出门就要晒化。大家缩在酒店里白天开会晚上party了两天。结束之后我便飞到Denver开始roadtrip。

这次选中Badlands有几个原因。一是Wind Cave + Badlands是我还没去过的两个国家公园,可以喜加二;二是看了Nomadland之后对里面Badlands的空旷荒凉感有些向往,便想去看看。查了一下这个区域还可以看Mount Rushmore和Devils Tower,也算是个颇有内容的目的地了。

周三晚上散会之后飞到Denver,一出机场就感到一阵凉爽,Austin的酷热之后还是很欢迎凉快一点的地方的。这次在Avis比较脑抽的选了”Mysterious Car”类型想看看会是怎样,结果手机上刷了一下给我的选项都是minivan。。想象了一下一个人开着minivan roadtrip真的有点头大。辗转来到租车柜台还好Avis的人很快给我分了辆很新的Subaru SUV,几天开下来还是很满意的。

Wind Cave

周三晚上开到了Fort Collins落脚,周四继续往北一路开到了Wind Cave。由于不知道几点会抵达,就也没有事先预定cave tour。到了之后现订倒也很多空位。跟着ranger走了一趟Fairgrounds Tour。可能由于我以前去过几个cave了,看这个并没有觉得很惊艳,倒是能注意到这个cave独特的”boxwork“,片状的结构好像无数纸板插在天顶上。Ranger讲了一个相当暗黑的印第安传说,大意是当年先人们都住在这个洞里,后来有人想出去,神明说大地没准备好让你们人类去住啊,但这些人不听就还是出去了。他们出去的时候是夏天,草长莺飞很是快活。但很快到了冬天他们又冷又饿,就慢慢变成了身披长毛耐寒的野牛。这时候神明对还在洞里的人说,现在大地准备好了。于是洞里其他的人就出去了,狩猎野牛,吃牛肉披牛皮。所以当地的印第安人认为野牛是他们的先人变化而来的维系他们生存的神圣动物。这几年在各种地方看了不少印第安传说,经常很dark很real。

Read more: Badlands

Wind Cave得名于最早发现的自然入口,是地面上的一个岩石开口,不停有风呼呼向外涌,还是很神奇的。我感觉自己是绝对钻不进去这个一尺见方的口的,就算钻进去了估计也会出不来。早期的探洞者就是通过这个口子钻进去探索,用的设备是蜡烛和丝线,想想也是玩命。这个cave之所以是国家公园得益于两点:一是很大,是北美最长的cave系统之一;二是成名很早,20世纪初就有两家人发现了这个洞窟,开始办tour,称其为“great Freak of Nature”…基本上是靠猎奇心理来营销的。后来这两家人还打官司抢所有权,结果谁都没抢到,被联邦政府收去做了国家公园。。

参加完cave tour看完出风的自然入口之后我发现好像就没太多事可做了。去visitor center看了看发现有新开辟的两条土路可以开一下,叫NPS 5 and NPS 6。不想这一趟还挺物有所值。首先看到了大群的野牛和土拨鼠。野牛以前见多了没什么稀奇。土拨鼠聚落我还是第一次见,叫praire dog town因为地下错综复杂连在一起好像一个小城镇。这些土拨鼠在草地上三五成群的或坐或站,见我走就会啾啾叫起来示警,再近一点就会钻进洞穴不知所踪。一时间整个草原上都是此起彼伏的啾啾声。后来开NPS 5的时候路边的土拨鼠更多,一路都是,甚至打洞都已经打到了路面上,俨然是草原我最大的架势。

在NPS 5/6上还看到了一只pronghorn antelope(叉角羚)在路边挖地,角的形状很特别往里勾。还看到几只鹿,但鹿在这趟旅游中实在太平常了就不提了。

当晚开去了Rapid City落脚。大周四晚上的downtown还很热闹,市中心广场上熙熙攘攘旁边还有乐队表演。吃了家很有想法的美国菜,炸了猪耳朵丝来当薯条。。然而猪耳朵没放血/过水,味道很重。主菜的汉堡做得还是不错的,中规中矩。

Badlands

周五开赴Badlands。路过一个national grassland,路边绿意盎然。于是我意识到Badlands并不是一片荒地,而是在草原中间升起的一些白色秃山。即使在Badlands公园里面也是有很多草地的。带有红色条纹的白色山头和绿色草地相遇的景色很是特别,有些地方像绿海里漂浮的群岛。

由于在Wind Cave没有怎么hike到,一进Badlands我就直奔这个公园最长的Castle Trail而去。这个trail说是最长,其实也只有七英里多。一到trailhead停车场就看到好多游客在旁边的山头上肆意攀爬。Badlands是少数几个open hike的公园,游客可以任意在trai之外走动。其他很多公园在这方面都非常严格。我还记得去Mount Rainier的时候ranger在雪上插一排小旗来标记被雪盖住的trail位置,生怕游客走了别的地方踩坏了下面的植被。Badlands想来是人少地糙,随便踩踩也无所谓了。。Open hike也意味着trail的标记是隔一段插一根杆子那种backcountry的标法,并不像常见的trail那样铺好了路。走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找不到trail。还好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山头也普遍很好爬。爬到高处找一找一般也就找到了。

Castle Trail的景色还可以,人也不多走起来很有野趣。终点的地方是个可以爬上去的山头,视野很开阔。一路上看到很多鸟类和奇形怪状的石头,还看到几只大角羊。后来在visitor center看到说这些羊原来在Badlands已经绝迹了,是从Rocky Mountains那边又引进了一些。还遇到一个正在环游美国的女生,说一路都是找各种免费营地住,还要飞出去几次参加亲戚婚礼之类的,再飞回来继续。

走完Castle Trail之后我去visitor center游荡了一下,看到一个很不错的live fossil prep展。是一些考古学家在现场清理化石,同时也展览了很多在Badlands出土的化石。为了防止粉尘飞出来,清理化石的设备都在一个持续抽风的玻璃箱子里。考古学家们用一个类似牙医钻头的设备和各种溶液在把几个下颌骨上的沉积岩清掉,看起来真的很像是给亿万年前的动物洗牙。。还有个老奶奶的工作就是在沙子里用显微镜挑米粒大的动物牙齿和脊椎的化石,真是个辛苦活儿。

Badlands这里的化石很多。加上土质疏松,经常下场雨就有化石直接露出地表。很多游客会把化石捡起来拿到管理处,这是不对的做法,因为既有可能损坏化石,也会使得化石脱离原有的位置无法准确断代。正确的做法是当场拍照,记录位置,然后报告给公园管理处。考古学家会去现场勘探,看能不能挖到更多的化石。

之后去走了Notch Trail。在网上看到过一段绳梯的照片就是这个trail上的。实际看到觉得这个绳梯有点不值一提,并不怎么惊险。路上看到好多岩壁上的燕窝还挺有趣,还有很多燕子在附近盘旋。

傍晚开了一下Badlands的观景公路,就是一条路开上去旁边很多观景点。个人感觉最开始的Big Badlands Overlook是比较impressive的。其他的点并没有多特别。路上遇到一组cosplayer还挺新奇,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日落时分堪堪赶到了观景公路的终点Pinnacles Overlook,也是公园推荐看日落的点之一。确实比较适合看日落,向西的视野到这儿才开阔起来。然而这天西边有些乌云,只有地平线上窄窄一线没有被遮挡。眼看太阳一直在云后面,然后小露了一下脸就落下去了。很多等在这儿的游客这时候就离开了。谁想到几分钟后东边天空上开始出现大片的红霞。随后西边天空也出现了脉络状的火烧云。光影大戏虽然迟了几分钟,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当晚露营在Cedar Pass Campground。意外的发现有热水可以洗澡,很爽。在公园露营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顺便听ranger的讲座。当晚讲了一些考古的东西,只记得说Badlands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狗的化石。还讲了一些天文,说如果银河系是一个quarter硬币那么大的话,太阳系所在的位置大概就在”In God We Trust”的那个“O”字母中间,而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所有天体,都只是在这个O里面而已。Neat trick.. that gives everyone free existential crisis.

这营地还有手机信号,于是上网上到一点。第二天不到五点就爬起来看日出。开到Big Badlands Overlook看了一会儿,可惜东边还是很多云。于是又去hike了Door Trail,这一段太阳升起来了一些,倒是很好看。山体都被染成了金黄色。这个trail前面一小段铺了木板,后面一段是插了些标杆来指路。大清早整个trail空无一人,头上是成群的燕子飞舞,山谷里回荡着猫头鹰的咕咕声,体验很棒。

走完Door Trail,在公园的旅店吃了早饭,便和Badlands告别开往下一站。在地图上发现附近有个Minuteman Missile National Historic Site,便去看了一下,没想到还挺有趣。原来South Dakota这些大平原是冷战期间部署洲际导弹的地方。地下挖了很多导弹发射井和控制中心。后来裁撤核武器的时候这一带的都销毁了,只留了一点来办展览。冷战期间美苏一直保持着将对方全境核平的能力,一旦检测到对方的导弹发射,都要在30分钟之内做出反击。环节很多,留给总统做决定的时间往往只有一分钟左右,十分可怕。这里还列举了历史上已知的数次误报。看完之后有一种人类还没有灭亡纯属运气的感觉。。这个博物馆旁边还有保留下来的发射井和控制中心可以看。发射井里还放着枚退役的导弹,当然核弹头是已经拿掉了。

Mount Rushmore

玩完Badlands之后突然有点失去目标。两个主要想去的国家公园都去过了,还剩两天有点不知道做什么。Mount Rushmore这么一个人工景点想想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来都来了就还是去了一下。

Mount Rushmore离Rapid City只有半小时车程。到了之后发现游客超多。正门一进去便是两边插满州旗的花岗岩小广场,远处山头上几个总统头像,有点县城里烈士陵园的既视感。

说归说,这儿还是个比较正经的历史博物馆性质的景点的。我弄了个audio guide听了一圈,解答了我之前关于这个雕塑的不少疑问。比如为什么选了这四个总统,怎么想起来在山上雕头像,资金从哪儿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段历史。在twitter上写了一遍了这儿就不再写了。

Custer State Park

从Mount Rushmore出来之后去了旁边的Custer State Park。这公园的门票居然要20块。进门就是一个很热闹的湖Sylvan Lake,还给了很厚的一本导览小册子。感觉是个local favorite型的park,有旅店有营地,内容不少。我走了一个Little Devils Tower Trail。最后一段要爬些石头,山顶的view也还算不错。

另外还开到一个”needles”的区域,穿过了一个窄得吓人的隧道。不得不再提一下美国的景点命名很匮乏,挨在一起的石柱十有八九会叫needles。

Devils Tower

这一天的最后一项行程就是一口气开去Devils Tower了。快到的时候在一个叫Sundance的小镇停下在一个叫Longhorn Saloon的店吃了顿牛排,好吃得令人感动而且超便宜,以至于我接下来一天的午饭又回来吃了一顿。继续开去Devils Tower的路上突然开始雷雨。我嘀咕着这估计看不到什么日落了,但还是接着开了过去。一下车就看到左边Devils Tower右边彩虹,赶紧摸出手机拍了张广角。想换个角度再拍,彩虹却已经消失了。

Devils Tower是个造型十分有辨识度的山头,一簇岩浆冷凝成的石柱破土而出。基本上只有两个绕山的trail,一个小圈一个大圈。我隔天早上来走了大圈。这儿是个著名的攀岩胜地,有三十多条线路。最小的登顶者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和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同时这儿也是印第安人的圣地,山脚下有很多印第安人祈祷留下的绳结。每年六月份会为了尊重印第安人的习俗暂停攀岩,所以我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攀岩者。

Devils Tower的印第安名字叫Bear Lodge,传说是先人逃到山顶来躲避巨熊。巨熊抓挠山体留下了一道道的抓痕。还真是很不错的一个形容。

Devils Tower是美国最早的一个National Monument。大概是由于造型实在太特别一定要保护一下吧。但是这个区域比较小,可以做的活动也相当有限,估计升任National Park是不太可能了,哈哈。

从Devils Tower回Denver的途中我在Wyoming首府Cheyenne落脚了一晚。这个只有五十几万人口的小城还是挺nice的。路上去了旁边的Curt Gowdy State Park hike了一下,景致实在乏善可陈,基本上是纯锻炼性质。

总的来说这一趟roadtrip还是不错的,很多地方都超出预期。South Dakota这一线还值得一去。

Emergency Vacation

四月份的时候本来计划要去Key West,由于xw的工作原因取消了。然后上周xw突然闲下来了,在家摸鱼两天之后毅然决定紧急度假。于是周二下午我匆忙通知了一番同事,订了周四飞Miami的机票,开始这趟 #emergencyvacation。

在Biscayne我们参加了一个官方的sail/island/kayak/snorkel四合一tour。Biscayne这个公园99%的面积都在水下,visitor center在一个很不起眼的码头上。如果不坐船去中间那几个小岛的话基本就没什么可看的。我们的导游女船长开了艘三桅帆船,带着我们四个游客穿过浅浅的Biscayne Bay来到中间一个有灯塔的小岛上。那天风平浪静,于是去程都没能用风力航行而是开了个马达突突突过去的。还好回程的时候有了一点风,享受了一会儿帆船划过水面的宁静感。

London, Covid

Two weeks ago, I came back from Big Bend and was catching up on work. When chatting with Nicole on Friday night, I realized that she would have some data discussions in London the week after. I just decided that I should go to London and join these discussions and bought a flight ticket for Sunday. Guess I still had plenty of desire to travel after Texas.

On the way to London, my phone showed me I visited London in the same week five years ago. The weather was ok on my last visit, but apparently this is not a great season to visit London as it’s often rainy and gloomy. This time I wasn’t so lucky, it was rainy throughout the whole trip. And I noticed lots of people in London wear waterproof clothes, often plastic and flashy. It reminded me of people in Tokyo often wear masks even before the pandemic.

Another different impression I had on London was the food felt better. It might be due to the neighborhood I stayed at, Shoreditch. Last time I was underwhelmed by food in London. On this trip I had several legit Asian meals, like Chinese Biang Biang noodles and Vietnamese pho. Also had an excellent Indian dinner and some decent European meals. The breakfast at the hotel was amazing; I was impressed by the scrambled eggs on the first morning. Even the fish and chips I had this time tasted better than I remembered. Shoreditch is a pretty hip area on the east side of London. Lots of graffiti, lots of bars, and lots of nightclubs. It’s easy to connect it to Lower East Side in NYC.

Right after landing, I learned there would be a “tube strike” from Tuesday to Thursday during the week of my visit, aka. most subways were not running for three days. People were mostly working from home these days, and the tube strike just made it an obvious for most people to stay at home this week. So I was facing a huge and mostly empty office most of this week. Good thing is there are still some people in the office, who either live nearby or use other transportation ways. But still… I wish I had known about the strike before booking the tickets.

The whole week was largely filled with meetings. On Friday night I went to watch a musical, Cinderella, and found there were quite a few little girls dressed as Cinderella in the audience, lol. It was a pretty entertaining show anyway, and it felt good to go back to a theatre after these years. On Saturday I had a lunch with a colleage, then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to see a Stonehenge exhibition. Triangle Strategy went out on Thursday night this week. So I poured quite a lot of hours into this game in the later nights and on the flight back.

Oh, covid. Yes, London is basically “100% back to normal”, just like Texas. No one wears masks anywhere. It’s not hard to forget about covid after staying there for a few days. It’s kind of funny that airports and flights still require masks and everyone switches to mask mode there, but once you’re out of airport, forget about it.

I started coughing two days after I’m back from London on Tuesday. I took an at-home covid test and it was negative. So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cold and thought I got it from Wen. But on Thursday I was still coughing pretty badly, which felt too long for a cold. I took another at-home test and it showed positive this time… the coughing was mostly gone on Saturday so the symptom lasted for about 3 days. On Monday I went for a PCR test to confirm it was indeed covid, and it came back as positive, too. So now I finally got my “covid badge” I guess. And it was probably omicron since the symptom is quite mild. Wen also started coughing since Friday or Saturday, and it last two or three days for her as well.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

Big Bend

去年听REI出的一个巴基斯坦女生周游国家公园的podcast,里面提到的我还没去过的有Great Smoky和Big Bend。去年年底去了Great Smoky,今年年初想去趟沙漠的时候就想到了Big Bend。

Big Bend在遥远的德州西部,被称为far west Texas的区域。离任何一个大一点的机场都很远,飞到El Paso要再开五小时,San Antonio要开六小时,Austin则是七个小时。考虑到纽约到San Antonio有直飞,我就选择飞San Antonio了。无论怎样,都是个单程就要花一整天还多的行程。从San Antonio开到Big Bend可以走I-10,也可以走90号公路,时间相仿。我来回各走了一下,强烈推荐走90号,车速略低但是车少很多,并且风景也好一些。走I-10唯一的好处是可以经过一些小城镇,如果中间想歇脚的话选择比较多。

Big Bend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西侧主要是Ross Maxwell Scenic Drive,尽头有Saint Elena峡谷可以徒步看Rio Grande河;中部是Chisos Mountain,山地主要都在这里,有很多徒步线路;东侧可以从Boquillas过境去墨西哥的小村,恐龙化石展览,以及一些徒步线路。

我第一天飞到San Antonio之后沿着I-10一路向西,开到天黑之后还又开了两小时才到计划落脚的小镇Alpine。这个镇不算大但已经算是这一带最大的小城了,有一堆旅店也有像样的饭馆和咖啡店,吃得还不错。第二天从Alpine出发又开了一小时就到了Big Bend。我本来打算看西侧的scenic drive,但是感觉坐飞机开车一整天过来,很想伸伸腿儿。于是临时改主意直奔中部Chisos Mountain先搞一个热身hike。

Chisos Mountain这里有游客中心,公园里的旅店和餐馆,和一个露营地。我在这儿走了比较热门的Window Trail,往返六英里,主要就是看尽头山岩上的一个开口。总体来说并不是很有意思,作为一个热身hike还算可以。

The Window

倒是回来之后在公园的餐馆吃饭发现这儿的东西还挺好吃。本来这天晚上的住宿我定了这儿的露营后来担心太冷,又定了一个公园外的住宿做后备。看了看晚上温度最低也就零度左右,第二天吃饭和从这里出发徒步又很方便,于是决定晚上就在这儿露营了。

这一天时间还多,于是又去开了西侧的scenic drive。这个drive本身还好,有一些可以下来拍照的点,主要是看地质的。但其实更热门的点是drive尽头的Saint Elena峡谷。这个峡谷从远处看就是巨大整齐的山崖上开了一个小小的豁口,走进去会发现越来越窄直到完全被Rio Grande河淹没。傍晚时分有落日余晖照进峡谷里,很好看。我去的时候这个trail开头的部分还被涨水淹了,于是大家都得从水里踩着石头和树枝跳过去,也有很多人就干脆脱鞋蹚水过去。整个trail只有一英里多点儿,老少皆宜。这个trail有警示说不要渡河因为另一边就是墨西哥了,又不是口岸所以随便过去就算是偷渡了。但看那地方实在并没有什么东西能拦住人过河。。不知道川普建的墙在哪里。

晚上回营地路上看到了不错的晚霞。沙漠里的日落往往都很好看,这次看到的是细腻分层的淡紫色余晖。晚上在营地看星星也很棒。虽然冬天看不太清银河,但猎户座可以看清腰带下面竖着的那一条猎刀。

宿营早上起来还是相当的冷的。出睡袋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精神力,还好带了厚羽绒服,赶紧套上也就好了。这一天我计划的是South Rim和Emory Peak这个大trail,合起来有16英里,3000多尺爬升。对于这种长距离hike来说,制约因素主要有几点:

  • 体力。从自己能走下来的trail开始,循序渐进不要一下提升太多就行。
  • 水。在Big Bend这种沙漠地带并没有水源,于是走长距离hiking甚至backpacking得自己带足够的水。这一点相当累人。经验多了大概能摸索到自己一小时需要多少水。出发之前喝饱。
  • 日照时间。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点。。徒步都不想走到天黑,既危险又慢。我一般徒步的速度是25分钟左右一英里。想提速是很难的,赶时间也会使得整个过程不够轻松愉快。加上山顶的休息时间,16英里的路线怎么都要八小时左右。在日照时间短的冬季,要想在日落之前下山就得早点出发。这就显出了露营在公园里的好处,起床吃饭上路半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

Chisos Mountain是沙漠中间由于火山活动隆起的一组山峰,中间有个盆地。这条trail就是从盆地中间出发,一路向南走到这组山的南沿儿上,俯瞰下面起伏的山地和沙漠;然后向东走到东沿之后折返。在折返的路上会经过这一带的最高峰Emory Peak,可以选择多走三四英里来爬这个山峰。上Emory Peak的步道有点陡但还算正常,不过最后有一小段几十米需要爬石头的部分有点可怕,还好到这里并且会往上爬的人一般都还是有数的。Emory Peak爬到顶还是很值的,360度全景。

这个trail上全程没有水源,却有好几个厕所。其中一个厕所还立了个牌子说小号请在树林里解决,大号再用厕所。。头一次见到这种标识。我带了大约三升水,结果只喝了两升多一点儿。可能因为大部分路都在树林里走,天气也比较凉爽,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消耗水分。

另外Big Bend里面有好多警告说这公园里既有熊又有美洲狮。熊据说以前曾经都绝迹了,80年代又从墨西哥那边迁移回来的。美洲狮就更少见了。我在里面走了这两天主要看到的还是各种鸟。Big Bend由于地貌丰富,鸟的种类繁多,是个观鸟胜地。山上常见的是亮蓝色的Mexican Jay和头顶一抹红色的啄木鸟。沙漠地带有各种小鸟还有到处跑的Greater Roadrunner。河边有各种水鸟虽然我并没有怎么看到。

走完这个大trail我到公园门口的Terlingua小镇住了一晚。住的是一个私人营地,有露天公用浴室和wifi。赶在太阳下山之前赶紧洗了个澡,水还挺热,不错。但这个地方离高速太近了,有车的噪音和光线。晚上也没有quiet hours,邻居吵也没办法。感觉住房车还可以,睡帐篷就不推荐了。

Terlingua这个镇进公园的时候会路过。宽阔的马路旁边散落着一个加油站和几个小房子,基本是什么都没有的感觉。看地图发现五英里开外还真有个“Terlingua Ghost Town”,我就跑去看了。还以为会是像其他一些地方的ghost town那样是些遗弃的房子。结果到那儿发现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堆餐馆酒吧画廊live music。。原来这个镇的旅游业重心其实已经移到这里了。我找了个BBQ店吃了个晚饭还看了会儿德州老歌手表演。第二天又来找了家cafe吃了个早饭,都还不错。

第三天的行程主要就是去墨西哥的Boquillas镇。东侧的路开到头就是一个小小的边境口岸。一个ranger跟我说了几句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带动植物回来,还有不要喝墨西哥的自来水之类的,就让我过去了,什么证件都不看!穿过小屋就到了墨西哥。一过去就是熟悉的Rio Grande河,在这里已经窄到只有几米宽,过膝深了。有些人就直接淌水过去。我选择了坐村民的船,五块钱,划个三五下,半分钟不到就过去了。。是我坐过的最短轮渡无疑。过河之后离村子还有半英里,可以步行,也可以骑马骑驴。我就又花了五块钱骑了头驴去村儿里。小驴还挺懒的,出发之后很快就不走了。还好另一个村民大叔骑马来跟我赶驴,顺便热情介绍自己做我的私人向导。。我也就让他导了。

到了村头还没下驴就有一堆小孩飞奔过来卖手工艺品,编织手链什么的,五块钱一条。村里其实没啥好看的,破破烂烂一条街,两边有些小摊,有俩饭馆。我还坐下吃了几个taco,并不怎么好吃。有不少房子已经废弃了,有个小教堂倒是刷得很新的蓝色。基本上还在用的房子都刷得很鲜亮。村里街上很多狗跑来跑去。我还以为是野狗,没想到导游大叔说这都是村民的狗,放养而已。有一只还是他的,他唤了一声,那狗便一路跟着我们,还挺可爱。

从小村回来还是一样的流程,骑驴,坐船,还好去的时候买的已经算是往返票了。边境小屋这次要查进美国的证件。是类似机场那种扫描护照的机器旁边有个电话,去了放上自己的证件扫描,等电话响了接起来跟那边的agent说几句就放行了,也是挺松的。

东侧我还去了个nature trail,生物没看到多少,倒是看到很多墨西哥村民摆的自助纪念品小摊,一堆纪念品,除了个别单独标价的,一律五块。旁边有个带锁的小盒子收钱。很怀疑这样能卖掉几个,以及他们是一直摆在这儿还是每天来收。

最后去的一个点是一个露天恐龙化石展。其实更像个小型的博物馆,还是有房子的只是房子没有墙,更像个棚子。看介绍说当年曾经在这里挖到过化石,还把真的化石就在挖到的原地展览过。后来有人试图偷化石,就改成展览复制品了。

回程我是分成两天开的。玩完东侧之后沿着90号公路往回开了三小时,到Del Gio歇一晚。第二天再继续开去San Antonio。感觉这样比去程第一天开五小时的安排要轻松一些。

最后还剩了半天儿在San Antonio徘徊。去了著名历史景点Alamo,跟着一个导游老头儿转了一大圈,感觉比较无聊。在river walk吃了个饭倒是不错。看到满城都是rodeo的广告,晚上就去看了个rodeo比赛,很好看。最近看的电视剧Yellowstone里面有一些关于rodeo的情节,在这儿看到真格的了。

在电视里看rodeo还以为只是骑马。看了这个比赛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不同的项目。骑马就分有鞍和无鞍两种,还有骑牛,比骑马难很多能坚持到八秒就很不错。另外还有各种套小牛和抓小牛的项目,还有barrel race是骑马绕着三个桶跑一圈竞速。中间还会穿插各种搞笑项目。一个是让六岁小孩骑在绵羊上冲出去,叫mutton bustin。还有一个scramble什么的是放一大堆青少年和小牛在场地里,让小孩去把小牛都捉住,小孩们各种被小牛拖倒在地,场面混乱到不行。

以上就是这趟去Big Bend的总结。很偏远,但游客倒也不算太少。二三月份选项不多的时候可以一去。就此打卡我的第36个美国国家公园。

风河

从风河回来之后写了一个twitter thread然后就一直也没写blog。这两天想起来觉得还是写一下好了,还是有很多twitter上没写下的。

年初去Utah看了一堆红石头之后就有些想念高山冰川蓝湖的景色,便开始在美国西北那边找。风河山脉(Wind River Range)便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风河虽说是荒野(wilderness)地区,不是我常去的国家公园系统,但在徒步方面还是比较有名的,资料众多,步道系统也很完善。中文资料里面张诺娅的文章很有用,我也很同意她说的一点:黄石和大提顿虽然很有名,但周围的地方其实景色和体验更好。

六月初订了去盐湖城的机票,打算就是风河backpacking四天然后大提顿car camping三天。之后开始keto加锻炼减肥,毕竟身上少一斤到时候走远路就可以少带一斤,哈哈。装备的重量精打细算一番,发现好像我这情况减自己的重最实际。有个旅行作为激励确实还挺有动力的,到出发之前减了十斤多点。

Day 1

飞到盐湖城又看到那熟悉的雪山环绕。租车订的是full-size,结果机场车库给我们选的全是巨大的SUV。提了一辆Tahoe,功能很多,手机无线充电,俯视全景停车,前车窗投影这些fancy功能我都是第一次用上。

第一天的主要行程就是在盐湖城采买食品燃气,然后开到Pinedale。本来并不远的车程却开到了天黑,因为后半程开始下大雨,狂雷闪电。一个一个紫色的电柱前后左右的劈下来,路上荒凉至极半天看不到几辆车。我们已经开始讨论被雷劈了这车的法拉第笼能不能有效了,还好最后并没有验证这个科学理论,顺利开到Pinedale住下。

长距离backpacking前夜的整备还是有点exciting的,铺开一大堆东西,然后收到每个人的背包里。算来算去有没有忘带东西,带的食物够不够。收完之后背包总是觉得沉得要命,还好接下来几天里这背包会一点一点轻下去。

Day 2

第二天一早起来,吃个早饭便开始出发。我们要去的是Titcomb Basin路线,出发点是Elkhart Park。从Pinedale开车十几分钟就到。路上遇到不少放养的牛,还有小牛竖着尾巴在路上发足狂奔。停车场里少说也有百八十辆车,还是相当popular的一个路线。

开走之后第一印象是路上好泥泞,因为前两天一直在下雨,前一天还下了层雪。同时也感叹我们的天气运不错,进山之后遇到雨雪就郁闷了。而且传说中能把人叼走的蚊子我们完全没有感觉到,应该是下雪都冻死了吧。果然是每年只有八月底这一小段是风河山脉徒步的黄金时间。

前4.5英里都是在树林里闷头穿行,没有多少风景可看,还得不时给马匹让道。4.5英里后会抵达Photographer Point。这个地方风景相当好,也相当热闹,我们去的时候得有一二十个hiker在这里休息,狗就看见了四五只。一些dayhiker会在这儿折返,但个人感觉这个trail如果只是走到这儿折返性价比着实不高,路上能看的东西太少了。跟几组人聊了聊天,发现好几组是住在Pinedale或者附近的本地人。大家还在传播上周这trail上死了个人被抬下去的新闻,听了不禁有点头皮发麻。后来出山之后查了查得知这个人是去爬这儿最高的Gannett Peak的时候遇难的。我们走到这儿基本感觉就是热身结束,进入状态了。调整调整背包和鞋子,继续前进。

Photographer Point

从Photographer Point之后这条trail的风景渐入佳境,基本上每一两英里就有一个湖,一个比一个漂亮。途中最好看的应该还是9英里左右的Seneca Lake,到这个湖之前的那段爬升也是相当的tough。。有点无穷无尽的感觉。我们是下午两点多到的Seneca Lake,感觉还有时间,于是就决定第一天猛一点,一路攻到12英里的Island Lake。

Seneca Lake

到Island Lake意味着要再走3英里,翻过一个一万多英尺的山口。这一段走的是相当辛苦,应该是这次backpacking里面最艰难的一段了。有几组跟我们差不多时间出发的都在这之前就扎营了。翻过山口看到Island Lake的那一瞬感觉真的好爽。在这儿还遇到一只肥肥的土拨鼠,镜头感很好的给我们摆了一会儿pose。

Island Lake

走向Island Lake的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美国森林局(US Forest Service)的ranger。这位ranger在挨个确认来徒步的人知不知道怎么处理便便。答案是要挖坑,俗称cat hole,而且理论上讲每次要挖一尺深。。他还会确认每组人都带了铲子,还好我们在盐湖城采购了一把超轻薄的金属铲。虽然后来发现这铲子要在遍地草根的地方挖坑是相当费劲,挖一尺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于是大部分时候我也就挖个几寸深就凑合事了。他还会讲一下宿营地的要求(离水源几十米远),和食物防熊防鼠的要求(用熊罐,或者吊起来)。比较有用的一点信息是他告诉我们湖的西岸和东岸都有一些好的营地,南岸也有不少,但南岸的便便比较多。。

当晚生火烧水做饭,确认了东西带的还算整齐没出什么吃不上饭的问题。Camping food意外的好吃。相比几年前我吃的版本,分量更合适了,一包一个人吃正好,味道似乎也有所改进。我们的营地就在一个小湖旁边,每天早晚例行任务是去滤两袋水,倒也方便。晚上一边看日落一边喝酒吃饭,倒也快哉。

Day 3

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这次backpacking比较开心的部分,可以扔下帐篷睡袋这些辎重,以Island Lake为大本营进行两天轻装dayhike。第一天是Titcomb Basin,这次徒步的主要目标。这个盆地走起来比较轻松,基本上就是一串更高更透的湖泊,两边全是雪顶高山。这儿的湖不算大也不深,所以并不怎么蓝,但是非常清澈。湖底的卵石粒粒可见。整个盆地里也撒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很是漂亮。

回程路上还遇到了一小阵冰雹。还好准备充分,立刻掏出雨衣换上。这种山区徒步不管天气预报怎样,雨衣总是要带的。。晚上拿出了我背进去的鱼竿在湖里试着钓了会儿鱼,完全没看到鱼,整个就是个摆拍活动。

Day 4

这一天是原本留的机动时间。由于第一天进度比较快,于是就多了一天dayhike的时间。讨论一番之后我们决定去Indian Pass。和Titcomb Basin的路线开头是一样的,走一点之后分叉进入另一个叫Indian Basin的盆地,穿过盆地之后爬上一个12000英尺的山口Indian Pass。这种需要临时决定路线的时候就显出离线地图的重要性了。。这次我特地买了Gaia GPS的会员离线了地图,还是相当好用的。

Indian Basin的景色和Titcomb Basin其实差不太多,有了前两天的感官轰炸,这一天前半程并没有感觉怎样。然而这条路徒步的人比Titcomb Basin还要少很多,我们一天可能只遇到了两三拨人,于是中间偏离了trail开始在野地里边走边找路,就这么走了大约得有一英里,终于遇到了一个ranger才找回正确的路上。这一段路线hikingproject上标的就完全不对……而且地形复杂trail也不明显,有时候离trail就几米远都会由于植被看不出来。感受就是走野地真的很累,还是trail好。。

最后爬Indian Pass的一段十分艰难,我基本上是三步一喘的上去的,被ranger小姑娘甩开很远。这一段景色的亮点是冰川,最后一段山已经秃了,都是破碎的黑石头,前后左右好几个冰川,很冷峻。

在钓鱼方面这一天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前一天钓鱼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检查大家挖坑的那位ranger,请教了一下哪里有鱼。他告诉我们湖南边小溪的地方有。于是这一天我就带着鱼竿出发,在小溪那附近把鱼竿放在路牌旁边了,想着这样就不用背了,回程拿上就行。结果回到路牌那里发现鱼竿已经不翼而飞。。于是也没钓成鱼。Island Lake的南岸很神奇的有一片沙滩,我们就在沙滩上晒了会儿太阳看了看鸟,也挺悠闲。

这一天还有一件事是我在脚踝被鞋帮搞得越来越痛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把鞋帮给剪了。急救包派上了用场。剪完之后立竿见影的就不痛了,之前走一步痛一下我都感觉自己要骨折了。可见我还是不适合穿高帮靴子,老老实实穿低帮鞋就好了。

Day 5

最后一天的行程就是拔营回城。虽说绝大部分是下山,背包也轻了不少,但也是结结实实的12英里。

走到Seneca Lake的时候遇到了之前在里面遇到的俩ranger,我赶紧冲他们喊问有没有捡到鱼竿,结果果然是被他们当成遗弃垃圾捡走了!早知道我应该在鱼竿上贴个条说我当天会回来取的。不过失而复得还是满高兴的,哈哈。

回程路上遇到很多鼠兔(pika),萌萌的甚是可爱。这些家伙并不怎么怕人,一路上经常会看到他们在大石头顶上张望,看见人走进了还会嗷嗷的叫来提醒同伴,几天下来对他们的叫声都很熟悉了。另外就是会看到他们忙忙碌碌的采花搭窝,几下就能咬断一根草然后拖着跑挺远,好玩得很。

走到Photographer Point的时候手机有了一点微弱信号,于是坐在那儿刷了会儿手机,得知了公司的一些消息心情有些复杂,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后一路走出去走到双脚发麻。

Pinedale最火的餐馆是家brewery,burger很好吃,酒也不错。

Day 6~10

这篇游记重点是风河,其他的就从略了。

Day 6: 背包出来之后我们在Pinedale休息了一天,参加了一个钓鱼的tour钓了半天儿鱼。向导很给力,在Green River上划个小船带我们顺流而下,每人钓到了七八条。而且路上还看到好多动物,我第一次看到了野生白头鹰,车上还看到一家子驯鹿。还有一个地方有好多草垛,每个草垛上都停着一只红尾鹰,跟黑帮开大会似的。向导说这些鹰是在等着抓草垛里钻出来的老鼠。

Day 7: 大提顿。Jenny Lake和对面的Cascade Canyon。从风河出来之后看这个着实无感。。

Day 8: 黄石。大棱镜举世无双。

Day 9: 大提顿。Taggart Lake and Bradley Lake Loop,还可以。下午开始往盐湖城开,夜宿小镇Afton。

Day 10: 开回盐湖城。一路上山火烟气弥漫,太阳都变橙色了。不禁感叹徒步要考虑天气和蚊虫已经很难了,现在又要加上山火。这次算是真的很幸运。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