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emite Photography Exhibition

Went to MET museum today to see Carleton Watkins’  Yosemite photo exhibition.

It’s amazing to see photos from 150 years ago. Every dome and every waterfall seems just the same as what they look like today, as if they were perpetual. I have been to Yosemite 5 times to hike around the valley area so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geography there vividly. So for some photos I can almost tell where they were taken. I can imagine the hardship of moving hundreds of pounds of equipment there by human and mules to take those photos. I can also feel the thrill of exploring this heavenly beautiful area before automobiles were available. It’s simply amazing.

In hindsight, I would say my stay in California in 2007 planted a seed that eventually grew into a more clear thought that led me to the US. Among the experiences in CA, the multiple visits to Yosemite were definitely a highlight. When visiting those national parks through highways, participating the educational ranger programs, hiking the well-maintained trails, experiencing the nature and the order that protects it from human beings, I knew I probably wouldn’t have any comparable experiences in China in my living years. Just like lots of other aspects, it’s a gap of 100 years. China may catch up eventually, or maybe in a shorter time with the “China speed”, but it will still be a long time when comparing to a human’s life, a human’s active years.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showed this gap so well that I had to make my decision based on the reality. That’s it.

黑五小记

随着这几年海淘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同学朋友们也都开始了解美国感恩节之后的“黑色星期五”购物季了。然而网上流传比较多的文章通常是在讲这个购物季里面一些很夸张的点诸如商场里面有人为了抢一块钱的围巾大打出手互喷辣椒喷雾之类。。我觉得稍微讲一下正常人的体验可能会有点帮助。

第一个问题是:网购还是去商场排队血拼?网上是有很多折扣的,有些大规模的打折也确实是黑五这天全年最大,比如Apple Store的全场打折以及一些小商家比如我今年买了很多牛肉干的店。。。基本上我这样没有太多东西好买也懒得去商场排大队的人,就是在家刷刷打折消息的网站比如dealseaslickdeals,看见合适想买的东西在打折就买一点。Amazon的lightning deals也值得一看。

但如果你想买的是很热门的东西,那基本上还是得去店里的,毕竟在网上买东西太容易。比如这两年很火的Target的iPad和iPhone折扣,热门的型号在网站上都是很快就显示卖光了,但是网站上可以查到哪些店里还有存货。去店里排一排队就可以买到了。去年和今年我基本都在网上买,只是每年都去Target排了大约一小时的队买iPhone/iPad。。像这样的折扣店家一般都会提前几周就到处散发黑五折扣的海报,吸引顾客去现场买。

还有一种是doorbuster,就是有限量很少的东西有很大的优惠,黑五前夜或者半夜十二点或者清早七八点开门,先到先得。这种算是最传统的黑五抢购了,现在随着网购越来越发达我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么多人顶着寒风去排队。不过至少像Woodbury Outlet这种买奢侈品的地方,还有Target,Macy’s,BestBuy这种每年的黑五重地还是有人排的。去年黑五当晚我去Target溜了一圈,当时好像doorbuster刚开门不久,不时看见黑人大哥大姐们肩扛手拖着大电视,提着半人高的购物袋从里面出来,场景很是激动人心。上楼看了一下买iPad的队伍绕了二楼一大圈,目测至少排四小时以上。于是我回家了第二天又去了一趟,排队的人就少了很多,iPad倒还是有货的但估计白菜价的大电视都被买光了吧。。

接下来下一个问题是:黑五东西是不是真便宜?答案很简单,是。先涨价后打折这种事在美国是很罕见的,至少我经常买东西的地方都没见过。Amazon上的价格历史也很透明可以做为参考。买电脑手机游戏机衣装鞋帽这些标准化又经常打折的东西,黑五基本上是每年的最佳时机。

最后一个问题,美国人在黑五是不是像报道里面写的那样疯狂的买买买?从我认识的人来看似乎还是少数。很多人都会冲动消费买很多东西,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是不怎么存钱,于是到了黑五他们看到deal会买一把但信用卡刷爆也就完事了,不像中国人那么deep pocket。。另一方面他们整体上也不是那么精打细算,不太会把想买的东西留到黑五再买。从我认识的同事来看,他们通常都不是十分关注打折信息,黑五的购物记录相对平时来说也不是特别的夸张。当然也有在Facebook上表示要砍手的美国女生。。个例总是有的

 

 

Kinky Boots

凑Broadway Week的热闹昨天去看了一场Kinky Boots。这是一个2013年进入纽约的新音乐剧,也是去年Tony奖的黑马赢家,力压Matilda获得最佳音乐剧奖。而且经常在TKTS打折,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看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和Mamma Mia有一点点像,演员多,舞蹈华丽热闹。但最主要的看点绝对是drag queen……也就是男扮女装。这个剧的两个主角之一,Lola,就是一个drag queen的角色,各种男女装来回变换。即使我们看的那一场Lola不是正选演员Billy Porter而是Timothy,仍然觉得这个角色气场超强,完全控制着舞台。然后这个show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六个“angel”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都是跟Chicago里面差不多的大美女,看完了才意识到他们都确实是男演员演的……作为一个如此向LGBT靠拢的剧,入场的时候看到一对对老基友也就不奇怪了。

 

回国感想

搬到纽约三年来保持着稳定的一年回国一次的频率。这次回去时间很短只有一周,见闻也很杂随便写写好了。

这次回去最大的感想是国内的道路太可怕。虽说北京路面上的车辆密度在美国人看来已经是奇迹了,但跟四线小县城比还是要文明礼貌得多了。这次我在家乡参加了一个小旅行团,七八个人坐在连安全带都没有的破面包里面,司机把车开得快要飞起来并不时和各种斜插急停的大小农用车叫劲或者对骂。我当时就觉得这么玩命实在是不怎么值得,并且在回想小时候在家乡长大的那十几年庆幸那时候开车的人并不算太多。

还有好笑的一点是发现我爸妈已经是地道的cord cutter了。他们搬了新房之后发现有线电视要几百块钱一年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不装,用电视里自带的各种app上网看点播,并向我抱怨没法看直播的CCTV。然后我岳父母表示他们买了个叫英菲克的盒子就可以随便看各种电视台直播了。我调研了一下发现国内这种盒子多得很,即使是表面上比较规矩的小米盒子也是自己拿U盘装个第三方app就可以随便看几十个电视台,当然淘宝上也直接卖装好了的“越狱”版本。。美国这边叫唤了这么多年,电视业视如洪水猛兽的cord cutter大潮在国内轻易的被山寨盒子和擦边球app实现了。

必吃的一顿仍然是火锅,但也就是吃一顿就觉得有点受不了不能再吃第二顿。公司旁边悠唐的餐厅一年过去感觉换了一茬。吃了两个搞tasting menu的店,就是不点菜直接上套餐,还不错。这次比较有经验了,吃得时候稍微悠着点儿捡味道不太重的吃,不像第一次回国一周下来吃到味觉失灵。

北京的路上似乎堵车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也可能只是我打了几次车的运气都比较好。试用了滴滴打车,还凑合吧。这次飞进北京的那天天气很好,终于不是一头扎进灰里的感觉。不过一周之后走的时候就又是灰蒙蒙的。。

见了一个以前经常一起打游戏的朋友。这哥们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有了娃坚持不在微博微信上晒的,很牛逼!以至于他们家娃一岁半了我去之前都想不起来是男是女。。小姑娘长得很秀气,而且不怕生见面就要抱抱,很赞。

找个好喝的咖啡好难。。住了俩酒店,早餐的咖啡都淡出鸟来。公司附近咖啡店的也都做得莫名其妙。回家之后很是喝了几杯Barista Prima的House Blend k-cup来缓一缓。。

公司这一年来了好多新人,回去的时候跟人聊起来有点不习惯,偶尔会忘记介绍一些新人不知道的事儿以为对方都知道了,然后把人说得云里雾里。记住名字也是个很困难的事儿,即使我放慢了节奏一天只拜访一个组也还是很难,感觉快有脸盲症了。

Blender and Sous Vide

在最近入了Vitamix的blender和Sansaire的sous vide之后,做饭风格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回想一下在来了美国之后我们的烹饪方式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还是炒菜炖汤为主,比较中式,弄一顿饭有一堆东西要洗,没有抽油烟机于是炒菜的话会满屋子烟。由于xw始终坚持不买电饭煲以及我开始发现烤箱的方便之处,慢慢转换成烤肉烤鱼烤蔬菜为主。美国超市很容易买到适合烤的肉,尺寸和部位合适,价格便宜,新鲜干净。我们经常买来在烤箱里面烤的是羊肉和三文鱼,偶尔也买牛肉和猪肋排。烤肉用的是一次性的锡纸盘,放到烤箱定时拿出来烤盘一扔就好,操作简单,需要洗的东西少。

不过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外面吃或者叫外卖,一周一般也就做个一两次饭。。

Blender简单的说就是用来做smoothie的东西,类似冰沙和奶昔,但也可以不那么冰或者不那么奶。用低转速的话也可以用来做一些西式的冷汤比如gazpacho。我们一般往blender里丢绿叶蔬菜,各种水果,芹菜胡萝卜之类的,加上水和冰打个smoothie一分钟就好。各类东西的配比一开始基本还是得照着配方来,熟悉了之后可以自由发挥一点冰箱里什么看着顺眼就丢什么。这边超市里面有卖各种蔬菜水果的切碎冰冻版,基本就是用来做smoothie的。

Sous Vide似乎没有什么流行的中文译名,大意就是低温烹调法。用某些设备把一锅水加热保持在某个特定的温度,一般在六七十度之间。把要煮的东西用真空塑料袋(ziploc)封好放进去,煮个一小时左右,然后肉类一般可以拿出来再两面煎个几十秒,据说比较fancy的方法是用喷枪,我现在还是在用一个grill pan。Sous Vide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肉的熟度从里到外一致,并且通过精确的控制温度可以精确控制肉的熟度。换句话说,这几乎就是一个为了做牛排发明的东西……比较厚的好牛排自己用烤箱或者锅是很难搞出medium rare的,一般都是外面熟过头里面还太多血,为了把瘦的部分弄熟结果要牺牲脂肪部分的口感。用了这个就省心了,57.5度一小时就是我要的medium rare,产出及其稳定。于是现在我每周去Trader Joe’s买两块肋眼回来想吃肉了就做一个。

Sous Vide除了做牛排之外当然还可以用来做别的。最简单的是鸡蛋因为鸡蛋不需要密封,直接连壳丢水里就行了。。顺带提一句用塑料袋密封牛肉其实也不是很麻烦,只要把装着肉的袋子浸到水里靠水压把气排掉就可以。鸡蛋的蛋白比蛋黄凝结温度低一点,用Sous Vide可以精确的搞出各种效果的煮蛋,具体可以看一些文章比如这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文章推荐的65度蛋做出来会是很流体的状态,要想做中国人比较习惯的hard-boiled egg大约要用73度,可以做出刚刚熟但很嫩的质感。

Sous Vide菜谱上还有一个经常提到的是三文鱼,但我试了一次之后觉得跟烤箱直接烤出来的没有明显优势。羊肉没试但我觉得这些基本会做到全熟的东西都同理。于是现在就基本只用Sous Vide来做牛排了,偶尔煮个蛋。但我觉得这么一个200$的东西只用来做牛排就很值了。

于是我们现在的一顿典型的在家做的饭就是做一块牛排,打两杯smoothie。。开火时间一分钟,需要洗的东西是一个烤架两个盘子两套餐具两个杯子,统统扔洗碗机。科技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