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岛

刚通关了Switch上的塞尔达织梦岛。蛮有诚意的复刻之作。流程比较短,大约20小时,作为一个全价游戏卖有点黑。官方中文很赞。

Image result for 织梦岛

这代塞尔达我初玩感觉画面很不错,但机制似乎都很老套,想想毕竟是复刻也就没太在意。然后玩着玩着注意到地图是个大方块儿,感觉是上古时代主机为了省资源会做出来的事儿。于是查了查才知道这代的原版是1993年出在Game Boy上的,那时候还是黑白液晶屏的时代,比后来流行的像素电子宠物还早。。立刻感到肃然起敬。这一代后来在Game Boy Color和3DS上分别复刻过,Switch上这已经是第三次复刻,在冷饭界也算是翘楚了。

Switch上这代诚意主要体现在画面上,很彻底的重制,很养眼的2D漫画风。音乐音效应该也是重制了。内容方面则无法和近年的塞尔达相比,主要还是怀旧。时时默念“这是个93年的游戏”就觉得这些谜题还算可以,以及塞尔达毕竟是塞尔达,即使是这么古早的版本也还是有不少亮点。这代还有好多马里奥的要素在里面客串。。感觉像是马里奥的制作组去兼职做了一下塞尔达。

织梦岛这代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地图小。。用尽了心思把各种要素排布在小小的一个岛上让你在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转来转去还有种在不停前进的感觉。另一个特点就是剧情有点暗黑,虽然官方的说法是林克仍然在拯救世界但实际上很难甩脱他在毁灭世界的感觉。。

个人心目中的塞尔达排行3D第一是黄昏公主(荒野之息很接近,但是当年黄昏公主给我的震撼感还是更强一些),2D第一是缩小帽。从Switch荒野之息开始玩的新玩家有兴趣可以找来怀旧一下。

火焰纹章:风花雪月

前一阵子通关了Switch上的火纹新作,英文名是很朴实的Three Houses,中文名却是很神奇的“风花雪月”。玩起来之后发现中文名还挺恰当。

这一作一上来就跟哈利波特似的,主角被扔在一个学校里,有三个学院每个学院的领袖都是一个家族的继承人,然后就可以选择这三条故事线中的一条来打。我选了黑鹫线。每个学院有八个角色,于是一上来就有二十四个角色可以对话互动,让人眼花缭乱。好在战斗的时候只有自己选定的学院的八个人,外加挖角挖来的人。早期能挖来一两个最多,之后如果认真送礼物培养好感度的话能挖来很多。但我也没仔细研究好感度这部分,于是基本就用早期阵容一直打完了。

本作不是战棋游戏常见的那种一关一关的结构,而是有个月历,然后每个月结束的时候打一个主线剧情的关卡,其他时候每周自己可以选择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基本上每个月一定会做至少一次的事情是散步,也就是在学院里跑来跑去跟所有人对话。对话量相当之大,而且还是全程语音。本作战斗其实又比较简单(我选了困难难度但还是挺简单的),于是感觉对话的时间比战斗的时间还多,很容易错觉在玩galgame。好处是人物塑造确实不错,角色虽多,但每个人都有很多细节,形象很立体。坏处是感觉不够hardcore,估计DLC新加的疯狂难度会补足一下这一点。

三条故事线使得这游戏的可重玩性很强。剧情里还有数次选择感觉会影响主线剧情的分支。我只所以没怎么努力挖角也是觉得如果重玩的话还会用到那些别的学院的角色。但是最近好游戏很多(Astral Chain和Monster Hunter World),所以通关之后也就搁置了。回头游戏荒或者想玩战棋的时候拿出来二周目好了。


2020年第一天更新二周目通关感想。

之前通关之后试了试困难难度,感觉跟普通难度差别不大。前一阵子听说DLC更新了极难难度,于是开了个经典模式极难难度的二周目。

极难难度还是有些挑战的。前面几关打得很小心,很龟。好处是继承之前的指导等级,所以一上来主角散步的行动力就是满的,可以疯狂的请人吃饭刷好感度。还可以花点数解锁一些之前队员的好感度和技能熟练度。

本次我选的是金鹿线。起初的想法是搞一个十杰阵容。后来的主力队员大部分是有十杰纹章的,加上几个看着顺眼的(玛莉安奴白魔加上基本也算十杰,雷奥妮小师妹转弓骑之后很好用,佩特拉后期挖来之后高速高必杀转了飞龙领主之后也很好用)。二周目刷好感比较容易,到最后只有费尔南德和帕斯卡没招到。

极难难度的一点心得:

  • 挖人容易但不能彻底板凳本学院的人!五年后第一仗居然强制本学院的人出战。。一周目我打的是黑鹫线不知道这回事。于是这绝对是我打得最艰苦的一关,重启了四次才过去。
  • 高难度下命中很重要。。很多时候打不中就是死。所以加命中的战技都很有用。
  • 魔法的命中率很高。所以我队伍里后期有四五个魔法型角色。莉丝缇亚和雅妮特是两个主力。
  • 射程加2法杖极好用。金鹿学院二把手洛廉兹看起来实在有点招人烦,是我队里唯一一个板凳的十杰后人。但是他还是得带着升升级,外传拿的魔法射程加2的法杖给莉丝缇亚,配合舞娘再动就是一个移动炮台。
  • 理学和信仰升到S级分别有射程+1的特技。
  • 英谷莉特杀魔法师基本上是一下一个,反击要么回避掉,要么打中也不太痛。后期学会警戒姿态+之后可以把回避堆到很高,靠迎击态势(五回合不限距离反击)来反击掉远处的炮台或者魔法师。
  • 一周目的时候觉得白魔带神速态势很好用。二周目开始觉得重甲带铁壁态势也很好用,很多时候可以用来救人或者卡位。赋予祝福在某几个强力boss的时候可以用用。迎击态势只有在特定几关反击超远程的时候好用。
  • 骑士团的攻击力并不是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命中率和属性加成。被打中的敌人下回合不能移动是最主要的作用。
  • 骑乘型兵种善用下马。有时候可以避免被弱点克制。还有楼梯沙漠这些地方下马走路可能还快些。
  • 由于主角指导等级上来就解锁到A+了,于是散步请吃饭加好感度和干劲都很快。基本上就是在散步和出击之间循环。休息和指导这两个选项都没怎么用过。
  • 英雄遗产武器到大后期是可以用黑暗金属修理的。。我之前看了个攻略说不能修于是一直没敢用,直到挺晚才发现。

二周目很多剧情和外传关打得都很爽。五年后第一战虽然被搞了个措手不及但最后成功不死人过关的时候还是觉得很high的。大乌龟和呼风者这两个九格大魔兽的关也是很有挑战。最终关基本就是真伪十杰对战也很热血。


2020/04/19,隔离在家一个多月之后三周目通关。。这个游戏我居然玩了300多个小时 🤦‍♂️

先是因为看到一个twitter上的朋友在玩,经常会chat两句。于是手痒起来就入了煤暗之章的DLC。短短十关玩下来觉得还不错,新加的这几个人和职业感觉都还蛮有趣的,DLC里面不能升级感觉只玩到一半,于是就干脆又开了极难难度的青狮线。

这次的主力用的是青狮学院的原班阵容外加灰狼学院的四个人。之前用过很多次的希尔凡和菲利克斯算是替补,后期又加上了成长率不错的锥里尔。其他挖来的人全都打一下外传就板凳。于是五年后的第一战就很轻松。

之前两周目神速姿态用得有点泛滥,于是这次尽量少用了这招。这次有DLC里拿到的起源宝杯,克制无效外加无限距离反击,感觉是给英谷莉特这个回避型tank量身定制的。于是后期的MVP基本都是她。一回合反击清掉五六个敌兵都很正常。。

最难的是最后一关,也可能因为我最后两个月为了快点通关有点疏于练级。到最终关的时候所有人都在44级左右,打得相当吃力。十次悔棋全用完堪堪打过,没死人。小兵有点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的感觉,还有强制增援。摸清增援出现规律之后靠英谷卡位清掉了一批小兵,然后一拥冲向boss才打过了。

青狮学院的物攻角色很多很好用。即使把希尔凡和菲利克斯挤到替补之后,也还有Dimitri,杜笃,英谷莉特,主角这一堆人可以tank。加上灰狼的两个移动力强的魔法师,配合起来很不错。

前两次都没怎么练手甲,这次培养了两个战争将领,体会了一下手甲的输出,打大型怪的时候四连击确实很猛。新出的瓦尔基里这职业加魔法射程。于是打到大后期队伍里几个魔法师都射程四格以上,轰起来相当无脑。

青狮线的剧情王道到有点无聊,就是一个王子复仇迷失然后突然就又回复理智的故事。玩这条线的话很多设定都并不会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英雄遗产,蕾雅的背景,暗黑蠢动者等等。金鹿线则像是一个设定的解释补完。所以青狮线确实是适合第一个通,而不是最后一个来通。

四条线通了三条。这次是打算彻底封盘这游戏了。诚意佳作。

Devil May Cry 5

刚打完了鬼泣五的普通难度,虽然也就十来小时的长度,但也算正经通了个游戏。简单评论一下。

鬼泣系列我是从三代开始玩的。之后的四代和新鬼泣都玩了多周目,也算是系列粉丝了。本作一上来就明摆着要给你三个可玩角色,很慷慨的架势。通了一周目之后的感觉是有点贪多嚼不烂。一般这种动作游戏的节奏都是前半截每关给你开放一点新能力,后半截就不怎么加新系统了让你融会贯通一下,深入一点体会系统。本作则是每个角色刚学了新招就换下一个角色再学一堆新招,感觉二十关在不停的出新招,连最终boss战都学新招也是醉了。。普通难度敌人又弱得一笔,基本瞎按就能过关,于是打完一遍对战斗系统也还是懵懵懂懂的状态。Nero那堆机械臂每个就用了几下;V锁定敌人之后远近战两个键一起狂按再加上躲闪和适时爆气就搞定一切;但丁就更别提了,四种style四近战武器四远程武器全都可以随时切换?!组合爆炸了。。这游戏不打二周目的话就纯是看热闹,节奏有点乱。

另外我对本作的美学水平也有点不满。系列招牌的耍酷过场在这代里虽然还有那么几个片段但感觉火力不足,Nero和V都耍不太起来,但丁的戏份又不是那么多。角色造型继承了前作但长相普遍西化了很多。。可能是为了表情捕捉靠近了真人演员的长相?总体来说就是动漫派变成了写实派。但丁的homeless发型加小眯眼看起来油腻了不少,Vergil/Nero/V的长相都让我想到少狼之类的美式偶像剧荷尔蒙男主。。个人还是觉得以前那种风格好点。

话说回来,我还是会玩二周目的。本作的动作系统看起来还是满有深度,只是一周目实在塞不下。三个角色的系统差别够大,诚意看起来还是有的。希望高一点的难度玩下去会发现这系统的好玩之处。

勇者斗恶龙XI

黑五的时候看游戏折扣突然发现了DQ11,查了查原来日版都出了一年了,英文版九月份刚出。不禁感叹现在真是已经不怎么跟游戏的新闻了,于是去港区买了个中文版开始玩。玩上之后xw看着很感兴趣,于是她也在另一个借来的PS4上开始玩。本来借PS4是想重拾一下Monster Hunter World的,结果变成了两个人各自打DQ11。。

DQ系列我玩得并不多。PS2时代玩了DQ8,那是我第一次买官方攻略本照着玩的游戏。当时对那个画风很有好感,在游戏里悠闲练级翻箱倒柜也很乐在其中。之后DQ9出在3DS上我玩了一点觉得画面太糙就没玩下去。DQ10是个网游于是也没在意。这次DQ11回归了DQ8那种感觉,画面又更精细了不少。一玩到就喜欢上了。

DQ11保持了那种非常非常传统的日式RPG的风味。主角勇者天赋异禀,同伴一个个跟要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加入队伍,打败魔王拯救世界,剧情闭着眼也能知道个大概。游戏系统也几乎可以用古色古香来形容,零成本上手。但传统不是说不好玩,事实上在很传统的基础上把各方面打磨好,剧情搞点小反转,系统弄点微创新什么的,是可以做到很好玩的。DQ11就是个不错的例子,画面够好看,数值调得恰到好处,战斗不会太难也不会太无聊,剧情有神奇的二周目,支线对话人物表情方面都诚意满满的堆了很多工作量。。于是玩起来体验很棒,几乎有一点玩上就停不下来一直打到通关的感觉。我一周目通关大约打了六十小时,二周目基本圆满的时候大约100小时出头,剩下几个成就觉得挺麻烦的就不打算拿了。

总的来说DQ 11对我来说算是18年年度游戏的有力竞争者的。相对于上次FF 15的大失败,DQ 11算是恢复了一些我对日式RPG的信心。希望SE社能继续好好做主机RPG。

八方旅人

近几个月在玩的游戏是Switch上的一个像素风RPG,Octopath Traveler,译作八方旅人。当初开这个游戏一方面是看中了这个复古感, 另一方面也是对制作组放言“不会有DLC,这是个完成品”有些好奇。现在八个主角的结局都打到了,隐藏boss打到第二形态觉得差得有点多,也懒得回去练级,就封盘好了。

八方旅人其实一上来让我想到的是当年在SFC模拟器上通了n遍的神作:圣剑传说3。那个是六个主角三条故事线,收齐同伴之后合成一个主线剧情,还是那时候少有的动作RPG而且动作性还相当不错。听到八方旅人这游戏是八个角色之后我期望的也是一个开头独立后来汇合的剧情。然而。。。并没有汇合!八个角色除了组队打怪,旅行途中各种地方触发一些有的没的的闲聊之外,各个角色的故事之间可以说是是毫无联系的。。。我直到打完两三个角色的剧情才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感觉相当的不可思议,就当做是这个游戏要表达“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巧“的意思好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感觉是开发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并行制作的,彼此之前完全没有依赖估计开发得也方便。。但这样确实也感觉不是很有心意就是了。

除了故事线完全独立这个大surprise之外,这游戏的其他方面倒是基本都达到了我的预期。

  • 画面像素风但用了现代的引擎,所以火焰雪花之类的效果又很精细,有种奇异的观感,看得惯像素风的话就觉得很好。
  • 音乐很棒,值得留意听。
  • 故事大多比较幼稚中二,但日式回合制RPG基本都是这个调调,这游戏故事的风味已经做得不错了。
  • 战斗系统还可以,思路比较单一就是通过弱点break敌人之后打高伤害,爽快感不错,算是这个制作组打磨得比较圆滑的一个系统了,支持这游戏几十个小时的游玩还是可以的。
  • 迷宫和找路方面秉承了不给玩家找麻烦的理念,十分简单友好,迷宫死胡同都很短,尽头必定放一个箱子给你标记你已经走过了。剧情设定不能去的地方连个借口都不找,直接就是一句”我觉得我还不应该去那边“的提示给硬拉回来。
  • 至于舞女故事线里面一个人偷偷溜上马车,到了敌人老窝就瞬间分身出一大帮同伴这种不合理的地方也是一概忽略,游戏嘛那么认真干嘛。。

附上一张通关之后的图,有兴趣怀旧RPG的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