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新墨西哥

时隔数年又去了一次AWS在Vegas的会,之后便跟上次一样顺道去新墨西哥玩了一下。美国南方这些沙漠地带还是蛮适合冬天去徒步的。

这次的行程是以Albuquerque为中心向三个方向分别跑了跑。第一站是向北去了Santa Fe这个很有艺术气息的小城。第一天到达之后在railyard一带逛了几个画廊和小博物馆,游客稀少,展品还是很不错的。还去了旁边一个Sun Mountain的小trail,虽然路程不长,但上半截有点陡,起到了很好的热身作用。

在Santa Fe的第二天去了附近的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这里有点像个迷你版的Mesa Verde,也是以Pueblo印第安人的遗迹为主,开挖出的村庄,悬崖上的房子,还有各种壁画。后来查了查这附近其实还有不少别的national monument也是类似的看点。我们在这儿走了几个看遗迹的小trail,还去看了个瀑布。是个蛮轻松的一日游。

当天晚上去了Chen心心念念的Meow Wolf。这是个有点难描述的地方,要用一句话总结的话,算是个沉浸式可探索有故事背景设定的艺术博物馆。整体有一个背景故事和氛围,很多好玩好拍的装置,很多房间和密道。可以随意乱走乱翻这点有点像Sleep No More,但是并没有人在表演,故事和设定都靠散布在各处的视频和文本来渲染。说实话三小时看下来已经体力不支了,对具体的设定也就是糊里糊涂了解了个大概,但知道个大概也就足够进入到那种氛围中了。Meow Wolf在Santa Fe起家,后来在Denver和Vegas又各开了一个,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Santa Fe之后我们从Albuquerque向西去了De-Na-Zin保留地。我在Instagram上看到了好多这个地方很神奇的照片。于是这次新墨西哥之行我的主要目标就是这里。结果还是很满意的。确实如我所想,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trail,几乎没有游客,走到深处一点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石头。跟几年前去的Devil’s Playground很像。这儿除了无数hoodoo之外,看到了两种比较特别的石头。一种是上面的帽儿已经变成了薄薄一片的hoodoo,甚至还有些飘逸的轮廓,印第安人称为“带翅膀的石头”。另一种是一大片椭圆形看起来像碎掉的巨蛋,里面一层层的蛋壳清晰可见,被称为“孵化场”。这儿也有不少石化树木,甚至还有一整棵石化树横亘于土丘之上,很是惊人。

在De-Na-Zin徒步了两趟之后便开赴本次旅行的第三个方向,Albuquerque往南的白沙国家公园。这期间还有些许波折,心动哥发烧了不怎么能徒步,我们的车还有一个车胎漏气了,去找了个地方补胎发现确实扎漏了。还好都有惊无险。

白沙是我上次去过的地方。上次还是national monument,现在已经升级成national park了。我是觉得这地方十分特别,于是尽管车程很长,还是带着几个朋友开过去了。这次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一是让所有人都带好了签证和I-797之类的文件,以防Border Patrol找麻烦;二是在公园门口租了滑沙的沙盘,滑滑沙确实还挺好玩的,哈哈。

回程路上算着时间开去了上次看鸟的Bosque del Apache。我们日落之前十几分钟就到了,也去了跟上次一模一样的地点,到了那里也看到成群的拿着大相机的拍鸟人群。然而却没看到大群灰鹤归来的景象。可能这次归巢时间变早了?或者应该去其他的地点?人算不如天算,留点遗憾也好。

伦敦漫记

上周大约是我第三四次去伦敦了,但xw却是第一次去。于是便来了个半工作半休假的一周游。

从纽约去伦敦第一印象是街道相当干净,虽然没有日本街道那么干净,但也相差不远。街上鲜少有流浪汉,不禁让人有点不习惯。路边的房子比纽约要老很多,不管是雕梁画栋的老房子,还是设计新颖的新建筑,似乎在美观方面都要更胜一筹。街道上随处可见相当有年头的参天大树。处处透着一种祖上曾经富过的感觉。

在伦敦游玩的几天主要的活动就是逛街。。xw一开始打定了主意不去博物馆。虽然她自己还是去了趟伦敦塔,后来我们又有一天去了趟大英博物馆。购物的区域从街头小市场到奢侈品店逛了个遍。趁着最近英镑贬值相当于全场八折,使劲买了些东西。在伦敦的景区和购物区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虽然大陆的游客出不来,但伦敦本地上学工作的中国人也是相当多了。

在伦敦这几天吃得还算不错。尤其是几个逛街之后就近随便找的店,都超过预期的好吃。在Clerkenwell吃了Shwarma Bar,在白金汉宫附近吃了Game Bird,海德公园旁边去了Scott’s,大英博物馆逛完去了Master Wei。都觉得算是可以再去的水平。2015年那会儿我来伦敦的时候觉得只有印度菜可以吃,连一风堂这种大牌连锁都翻车。这两次来已经完全改观了。我感觉伦敦的吃饭和服务跟纽约相比都是相当的价廉物美,很宜居。

这次伦敦行的亮点是一个小小奇遇。有一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往酒店走的路上听到路边一个房子里面传出阵阵鼓声。xw就好奇的走到门口往里张望了一下,看到一对非裔大叔大婶正在带着一小群人打非洲鼓,很热闹。我们正要离开,里面出来一个阿姨,很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参加她们的这个免费社区活动。进去之后她从旁边搬来两个椅子和鼓塞给我们。我们就跟着大叔教的像模像样的打起鼓来。大叔教我们打了几种节奏,分组配合,有来有往,好玩得很。后来还一边打一边教我们做各种动作,喊着“We are so happy, happy happy happy”,超high。

至于这次伦敦行的污点应该是前几天住的酒店了(叫Point A,请千万小心)。我在公司用的旅行网站TravelPerk上随便找了个离公司近又符合预算要求的,上面还写着”30+个同事住在这里过“。我觉得这么多人住过了应该没问题吧。结果房间居然是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地下室……房间小到转不开身连箱子打开都费劲。一进去我就各种想跑路。英国这些酒店还都是预付费不给退的。无奈之下我只好又交了一点钱”升级“到了有窗户的房间,虽然也还是那么小。到了公司问了几个欧洲同事才知道好多人都被这家坑到过。我觉得公司必须得把这酒店列入黑名单。

说到酒店我们这次还沾某同事的光去著名的Soho House玩了一下。在看Inventing Anna的时候听说这个club转头就发现同事就是会员。去的这个house果然是很大很热闹,吃住玩一体。主要的楼层一路走过去有舞厅有酒吧有餐馆还有乒乓球室。楼顶有露天泳池和更多的酒吧。价格倒也颇为合理,可能因为收了会员费就不在这上面赚钱了吧。xw和我在这儿玩到半夜两点回去,感慨这种夜店活动真的是玩不太动,偶尔开开眼就好。

Slay the Spire

异度3恶心过之后我打开PS5从游戏库里翻了一个以前下过的Slay the Spire出来玩。这是个roguelike的牌组构建游戏,十分短小精悍。跟大多数roguelike一样,一开始会觉得很难,但摸到门道过了初始的坎儿之后就乐在其中了。Slay the Spire的基本系统是比较常见的,每轮摸牌靠能量值打出手牌。熟悉一下其他要素很快就可以入门打到个几十层,也就是每次run都还比较长有个半小时以上了,不至于有刚开头就挂了的挫败感。

虽说入门容易,但通关并不是很容易。我用起始角色Ironclad试了挺多次都没通,于是试了一下解锁的第二个角色,发现能弃牌好强,试了两三次就通关了,然后用第三个角色,发现玩一堆球更强,一次就通关了。。然后回来打Ironclad又试了好几次才通。最后用新角色watcher打了几次通关顺便通了隐藏boss。感觉试试不同的角色是有好处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这个系统。这些角色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每个角色有自己的牌组和特殊的系统。

作为一个有丰富技能的战斗游戏,自然是有build的。如果打不过去的时候查一查总结各种build的文章是会有些启发。我觉得Slay the Spire平衡性做得还不错,没有很简单无脑两三张牌就无敌的build,都是要每次选牌的时候配合自己手上的relic和已有的牌组仔细考虑的。

作为一个roguelike,永久强化也是一个要点。给的太多会让游戏变得太简单无聊,给的太少又有可能造成游戏过难,或者消除了养成的乐趣。Slay the Spire永久强化的形式是解锁一些稍微更强力或者更复杂的牌,而这些牌也是要在爬塔过程中随机抽到的并不是一定能拿到。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永久强化还是比较subtle的。

个人感觉Slay the Spire的复杂度控制得不错,一次比较好的run后期往往有一排十几个relic和三十几张牌的牌组,需要考虑的信息组合很多,如果再去认真看抽牌堆和弃牌堆的话更是可以算到天荒地老。当然既然是PVE并不会算得那么认真,但相对比较容易算的部分也是可以算到有一些快感了。

最后我要说这游戏要买的话不是很推荐PS的版本,电视上看字儿看久了有点累。。可能PC版或者iPad版会更好一些。

Xenoblade Chronicle 3

想了一下还是用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做标题好了,因为中文名“异度神剑3”听起来实在太二了。台湾译法异度之刃还好一点。但总的来说这是个渣作。。捏着鼻子玩完的那种。

异度算是个老系列了,我从PS时代就听过但从来没玩过。前一阵子有点游戏荒又想找个日式RPG来玩,阴差阳错就选了这个刚发售评价还不错的异度3。

这个游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最主要的优点是可能是人设和世界设定,属于那种看设定图好像很好玩的类型。男女角色画得都很不错,还有大大小小各种高达。世界风光画得也很棒,即使在Switch的渣画面上也能看出气势。声优也很专业。音乐更是达到了有点抢戏的地步,很多场景的配乐都让人有点“这是要怎样”的夸张感。

然而这些优点我都并不是很在乎。

缺点就真的是一箩筐了:

  • 故事莫名其妙。开头看起来很有意思的设定到最后给我的感觉是彻底瞎编圆不回来了。。
  • 战斗没深度。复杂是复杂,无数个系统扔给玩家。但只要等级够了随便平砍就能过。。就没有什么研究的动力了。加上战斗画面花成一片看不太清东西,动作打击感也是若有若无。真的让我觉得不值得研究。
  • 跑腿任务太多太无聊。我做了一些普通任务之后就悟了,开始只做关键任务。
  • 整个游戏太长,n多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是大同小异的一套剧情但是有乌央乌央巨多的人跟你对话。我狠狠的克服了一番自己的对话强迫症才继续推下去。幸好有导航可以跟着导航走不会迷路。
  • 道具也是,满地捡东西一开始觉得挺好玩,后来发现全都是垃圾啊。连名字都透着一股垃圾感,我甚至怀疑这些莫名的道具名字都是自动生成的。

总之这是个大粪作,千万不要被外表迷惑,不要碰。

Jasper and Banff

翻过The Notch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接下来在山脊上漫步的几个小时会是我几个月里最快乐的一段时间。有了这种觉悟,就会对徒步的时光更珍惜一些。

Day 0

这次旅程从大清早赶飞机开始。听说今年夏天的航班问题特别多,还好我们纽约直飞卡尔加里的航班很准时的抵达了。落地出关一切顺利。第一感觉就是机场的人好少,遇到的人也好像都很chill。拿到车,一路开赴Jasper。

这天一路不时有小雨,倒是很适合开车。很快开到Banff区域就有大片壮丽的山景映入眼帘,加上缭绕的云气,让人心旷神怡。中途经过Banff的时候我们绕进去看了一下想买点东西,被小城的繁忙程度吓了一跳,居然是个停车位都不好找的地方。赶紧掉头出来继续向北。

Banff和Jasper之间的Icefield Parkway一段风景十分壮阔,可以看到很多雪山和大片的冰川。这儿也冷得要命,下车拍照的几分钟都快要被冻傻。

当晚开到小镇Jasper投宿。相比Banff而言Jasper才是期望中的山景小城的样子。吃了顿还不错的希腊菜,店家的屋里有很多树和绿植,我们坐的位子就在一棵树下,还蛮有意思。不过也看到一只小老鼠在植物中间出溜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