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usco到Huaraz还没有直飞,一定要在Lima转一次机。而且Lima到Huaraz一天只有一班七点左右的飞机,从Cusco到Lima的飞机并没有特别早的,于是只好在Lima至少待一夜。。Lima这地方交通也很堵,机场离市区大约半小时车程但堵起来就要一小时。于是我干脆在昂贵的机场酒店住了一夜。后来我才知道Huaraz这个小机场两年前才开通,之前都是要坐八小时公车才能到的。不得不说秘鲁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Cusco初印象有点像丽江,Huaraz的初印象就是有雪山view的十八线县城。机场每天只有一班从利马飞来的飞机,出了机场我坐上了第一个招揽生意的小巴,倒是也价格公道,折合7美元把我送到县城里我住的旅店。城里有一些游客但并不像Cusco那样满街都是,更集中在中心区域那一小片。来Huaraz的游客基本都是为了爬山的,profile看起来都比较相仿,背着大登山包的比比皆是。Huaraz的吃住水平都比较基本,最好的酒店也就是三星级,吃饭基本也都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这边很多饭店中午有“menu”也就是套餐,小菜主菜甜点饮料加起来不到十美元,便宜的店甚至只要三四美元。市中心是有几个还算fancy的饭店,但做的菜也就是还不错,放到Cusco就是一般般平均水平。





我在Huaraz住的旅店叫Hotel Santa Cruz。我待了一阵之后才知道Huaraz这边最有名的trekking route叫Santa Cruz trek,四天可以看到很多这附近著名的雪山,还可以用来适应高海拔。Huaraz这一带的山比Cusco附近的要高很多,很多六千米以上的雪山,秘鲁最高的几个山峰都在这里。住下之后我就和我的向导Percy碰头,吃了个午饭,简单准备了一下第二天的行程。Percy是Tian师兄介绍的他去年来找的向导,土生土长的Huaraz人,做了接近20年登山向导,很有经验。
接下来一天我们先去Lake Churup进行一个day hike,让Percy观察一下我海拔适应的情况。这个湖海拔4450米,大概两三小时上去,一个多小时下来,中间有两三段很陡的地方需要抓着绳子爬,是个不错的热身hike。在Cusco地区待了两周,我基本上对这个高度已经适应得不错了,比较轻松的就走完了这个hike。湖的景色很好,后面是雪山,湖里有绿油油的水草,还有几只安第斯鹅。




周三去完Lake Churup回来,原本的计划是周四就出发去爬Mount Ishinca。但在Percy的建议下我们改成了周五出发。一方面是因为Percy比较有空,另一方面他觉得歇一天对体力恢复有好处。现在想想这个改动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后来爬Ishinca真的几乎是到我体力极限了。而且周五从中午就开始下雨,周六我们summit的时候天气还算不错。
周四基本就是上班加上准备装备。Percy给我弄了所有的装备,包括冰镐,硬质的登山靴和冰爪(crampon)。比较难搞的是头盔(因为我头太大)和墨镜。我自己的clip-on墨镜他说眼睛旁边没有遮挡可能会有问题,最后是他弄了两块皮子套在我眼镜腿上凑合了一下。。
周五出发去base camp。先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到一个小村,和我们的驴倌儿碰头。在这里我们把需要运到base camp的东西交给一头小驴给我们驮过去。小驴虽然看起来瘦小,走的还是比我们这些人快的。。而驴倌儿都要走得和驴一样快,也都是高人。这一天的hike大约是三个来小时,easy day。基本上是在一个峡谷里走近几座雪山。Base camp有一座意大利人修的小旅馆,带有餐厅,我们住在这里。旁边有几十个帐篷。五月下旬算是淡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旅馆里人不多。我们两个人占据了一个有十几张上下铺的房间。Percy说到七月份的时候这里全都会住满,如果带大一些的团,在这里待的天数多一些的话,他会自己带帐篷和厨师。这个base camp周围有四座雪山可以爬。我们爬的Ishinca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座,坡度缓一些,没有technical的攀爬,适合初学者。
周六是summit day,相当漫长的一天。凌晨一点钟起来吃早饭,把前一天大概收拾好的行装收好背上。这一天背的是大背包,我选择了穿自己习惯的hiking鞋走前三四小时的山路,背着登山靴用来走后半程雪上的部分。一点五十我们从base camp出发开始hike。前三小时都是正常的山路,在四千多米的海拔摸黑疾走,加上一点肾上腺素的作用,倒也没觉得有多难,上坡放缓步伐就还好。三小时的时候大概到了海拔五千米,我们遇到了两小段有雪的部分,我还肚子小痛了一把,急匆匆上了个大号。上完之后Percy让我换上登山靴防止鞋里进太多水。登山靴是完全防水的,质地也很硬可以装冰爪。穿上之后有点僵硬,加上鞋帮高,我走起路来并不怎么习惯,抓地也有点困难,一些穿hiking鞋很容易的rock scrambling穿这个靴子就有点别扭。不过慢慢走也还好。从海拔五千米之后我开始体会到氧气稀薄的效果了,走路更容易累,呼吸也急促了很多会有种随时想多喘几口气的感觉。到了三个半小时的时候我们抵达了crampon point,从这里开始需要穿上冰爪开始在冰川上走。Percy帮我穿上了冰爪和护具,他自己身上缠了绳子并且和我连在了一起,literally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穿戴停当的时候刚好日出,欣赏了几分钟早霞火烧云。在这儿吃吃喝喝了一会儿,便开始冰川上攻顶的这最后一段路。



说实话我对冰川上这一段路的记忆是有点模糊的,可能过于专注于迈步了。。真的很艰难。一开始一段有比较深的雪,走几步就会陷到膝盖一下,还好走过开头一段就没有这么深的雪了。上比较陡的坡的时候还是不时会有雪往下塌,有点像在沙丘上走,上三步退一步。
清晨一段时间的景色很棒,旁边雪山环绕,还能看到下面的Ishinca湖。走在纯白的冰川上,前面只有一行脚印标志着今年开出的登山路径。向导说今年的路刚开出来,比去年要好走一点。但是今年雪多,冰川变大了,crampon point比往年要早一段。








越往上走越费力,一些比较陡峭的坡走的时候靴子压得小腿生痛。到了5300米之后我就进入了越走越慢,十步一喘的状态,跟Salkantay trail前两天的感觉很像。一个平时看起来几步就能窜上去的斜坡,在这里变得无比漫长,走几步就要喘一会儿。走到一半的时候我肚子又痛了一把,还好四下无人,赶紧和向导解开绳子去一个雪窝子里解决了一下。这天去攀Ishinca的除了我之外就只有一个以色列小伙。他走得很快,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超过了我,我冰川的部分走到一半的时候就看到他登顶了。有一点鼓励作用,说明路线没问题,但也有点压力会觉得自己走得太慢。还好Percy比较耐心,说我的速度算是平均水平。
这天早上的天气还算晴朗,但也有不少云飘来飘去,有一些还说不清是乌云还是黑雾。我走的时候一度被笼罩在雾里能见度不怎么高。我心里有点犯嘀咕这要是上到顶正好被云罩住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还好走到最后几十米爬升的时候晴了起来,给了我们一个登顶的晴天窗口。爬这种山的时候进度主要是以海拔高度来衡量的,平均一小时300米爬升,水平距离走了几公里反倒不重要了。个体感觉上坡的难度大概是走平路的五倍吧。



在冰川上挣扎了三个小时之后,我终于登顶Ishinca啦!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自拍一个360度视频,发现没有自拍杆还真的不容易转满一圈。。山顶的雪很厚,冰镐插下去整个没进雪里。虽然这附近有不少六千米以上比Ishinca高不少的山,但Ishinca山顶有种被一圈雪峰环绕的感觉,可以看到两边两个峡谷的view,非常令人满足。我们在这儿坐了得有二三十分钟,吃吃东西,拍拍照。我想到下一次爬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下次,一时悲从中来还哭了一鼻子,毕竟是这种情绪激荡的时刻。我觉得人折腾来折腾去,为的也就是这么一些moment,体会一下这种感觉。







下山的前半程真的是轻松愉快,原来走三步退一步,现在是走三步附赠一步。眼看就要回到crampon point的时候,突然开始不停的陷进雪里。。原来因为已经到了十一点多,雪被太阳晒了晒开始变软了。这到crampon point的最后一百米走得是异常艰难。我掉进雪里感觉得有上百次,每两三步就要有一步陷到膝盖,甚至陷到大腿根。特别扯的是我都是踩着Percy的脚印走的,但他不会陷我就会陷,我就很奇怪难道我就是比他重那么多,还是他有什么特别的步法?像沙丘里那种?Anyway有时候我还会两脚一前一后全都陷进去,这种时候往往一只脚会把另一只脚给别住,我自己都无法脱身,只能等Percy掉头回来用冰镐和手把我挖出来。这种营救都发生了四五次。到后来离crampon point只有二三十米了,眼看着坚实的石头地面就在那里,但就是到不了。。我甚至试图在地上坐着用屁股往前移,发现这个动作需要很多核心力量,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弄不动了。我还试图用四肢爬,然后发现因为是个侧着的斜坡,不靠冰爪的话会往下滑。。侧面下面是个湖很危险。于是就还是只能站起来走,不停的陷。。。折腾了好久好久终于到了crampon point,站到了踏实的地面上。

脱下冰爪之后再下山的路就容易多了。这段山路旁边就有Ishinca湖,摸黑上来的时候完全看不到。下来的时候近距离看了看。不过走到这里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阴了下来,看Ishinca山顶已经完全笼罩在乌云里了,不由得庆幸我们的天气运还不错,早一天晚一天估计登顶都够呛。再往下走居然下起了豆粒大的冰雹,噼噼啪啪打得我手都红了,于是除了雨衣还戴上了手套。一路下行,冰雹变成了大雨。我跟Percy开玩笑说这真的是你们的旱季吗,Percy表示这天气很不正常。下面在下雨,山顶就是在下雪。之后一天试图登顶的人都折返了,说冰川上新雪太厚没法走,需要重新开拓路径了。
冒雨回到营地,已经是下午三点钟。吃了一盘牛肉米饭,回屋睡了一会儿。六七点起来又吃了顿晚饭。餐厅里的人都湿漉漉的,围着火炉烤衣服和装备。
周日的行程很简单,小驴又来接上我们的行李。从base camp走三小时回到有公路的点,乘车回Huaraz。到了Huaraz我们去吃了一顿海鲜庆祝。秘鲁还有点常见的一个海鲜三拼是ceviche,海鲜饭,和炸鱿鱼圈,搭配起来很不错。喝了很多chicha morada,一种紫色的玉米汁,微甜爽口。
这种大行程之后当然是要去按摩。秘鲁这几个城市的按摩我去了挺多次,毕竟一个人travel时间挺多。。Huaraz的按摩让人比较一言难尽,首先就没几家店,我找了半天只找到两家。其次水平真的不太行,第一家的大妈几乎属于业余瞎按的程度;第二家感觉是对白人老hippie couple开的,居然还先sit down跟我说他这套功法有两个phase,所以如果觉得力度不行不要着急,还有phase 2。事实上比隔壁家的大妈好一些,但还是有限。而且我觉得他的这套手法真的很奇特,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按的,感觉他按得超费力。。都快连呼哧带喘了。我深刻的怀疑他是自学成才野路子。 相比之下Cusco的按摩要好一些,但也还是差强人意。Cusco的按摩首先是特别多,满街都是阿姨手里拿着价目表或者小卡片在推销massage massage。这种往往超便宜,折合15美元一小时,但是水平很差也不乏挂羊头卖狗肉提供准色情服务的。也有相对贵一些的,折合30甚至40美元一小时这样,这种水平就还可以,往往还会搞些印加按摩的花头给你闻闻各种草药什么的,但以秘鲁的物价水平来说有点贵,算是旅游区物价。 Lima的按摩就更奇怪了,Google Map上都搜不出多少店,反倒是erotic按摩可以大大咧咧的list在Google Map上很吓人。我后来从Huaraz回去之后住在Miraflores区运气满好的找到一个小店,店主水平相当好,居然还会踩背,而且英文还不错。我跟她聊了半天,按完了还去喝了个汤。她给我推荐了一个本地人爱去的餐馆翻译过来叫seven soup的,每天一款汤。去了之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海底捞,店面超大人超多,九十点钟了门口还有排队,还好队伍走得很快。店里除了我就看不到什么游客了,全是本地人。在她推荐下点了常设的一个汤,名字忘了,十分香浓。汤里的料是粉丝,炖的软烂的牛肉丁,玉米粒还有一些别的,超好喝而且份量超大。感觉这个餐馆是个意外之喜,可惜是在利马的倒数第二天才知道,不然会多去吃几次。

在Huaraz的最后一晚十分猎奇的去看了一个马戏表演。这个小城在我住的这一周有两个马戏在上演,其中一个就在我住的酒店旁边,支了个大帐篷拉了彩灯那种,每天锣鼓喧天到到晚上十点左右。这俩马戏团还都有小车每天载着广告牌放着大喇叭在街上转悠。我去看了离我远一点的那个,看起来稍微高档一点点,有网上售票,城里有一些广告牌。但去了之后我还是有点被震到,海绵宝宝,Moana,人猿泰山依次出场,两个小丑演了五六段,有一些杂技还是有些真功夫的,不过整体感觉是光怪陆离大杂烩。还好不懂西语一样可以看,算是体验一下本地娱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