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pace for the Unbound

最近想玩的几个游戏都在Switch上,然而Switch被xw拿去玩八方旅人2了。于是在PS5上翻到了一个编辑推荐的小游戏A Space for the Unbound,中文名翻译为“无垠之心”,是个印尼小制作。看评价不错就买来玩了玩。一周左右打完了。

开始玩了一会儿之后我就意识到这基本上是个文字冒险游戏,或者说“空格游戏”,有一些解谜的成分,但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像在读一本游戏形式的小说。这类游戏我很少玩,上一个玩的可能还是十三机兵防卫圈,再往前就要想到中学时候玩的心跳回忆了。。不过无垠之心的剧情并没有十三机兵那么神,不要抱太高期望。

让我把这个游戏玩通关的动力除了我作为一个completionist的天生自觉之外,我觉得大概有两点。一是这游戏自带的一股质朴,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乡土的气息;另一点是音乐。。

这个游戏的设定是印尼八九十年代的小镇和中学校园。我虽然对这个背景并不熟悉,却也能体会到很多细节捕捉到的那种年代感。对印尼的那种模模糊糊的了解,使得看这个游戏描绘的场景有点既熟悉又新奇的体验。游戏里对于中学生那种有点作的对话写得也挺到位,看起来有些好玩。

玩这个游戏主要是为了一个休闲感。整个游戏没什么困难的部分,就是跑来跑去玩个氛围,于是音乐就很重要。我对于游戏音乐一般来说并不怎么感冒,然而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几次有那种“啊,这一段音乐好赞”的感慨。个人觉得音乐是这游戏很出挑的一点。和粗粝的像素风画面相比,细腻的音乐对游玩体验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玩游戏前必看评价,有限的时间只玩大作佳作的时代,我其实有时候有点怀念当年买盗版盘的时光。中学的时候是去中关村,跟着抱小孩的大妈七拐八弯走到胡同小房子里,在一纸盒光盘里挑挑拣拣。买到的盘能不能读得出来,上面的内容和封面是不是符合全凭运气。可谓是那个时代的游戏盲盒。。大学的时候是去鼓楼买PS2的盘,商家信誉稍微好一些,但也有几率读不出来。而那会儿也不挑不捡,是个游戏能运行起来就会兴致勃勃的折腾一下,并不像现在这样这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游戏”。有时候想一想,也许那才是玩游戏的初心所在。

It’s not fitness, it’s life

借用一下Equinox的这句词做标题,记一下近两年来的健身/减重历程。前天体重跌破了170磅,算是很多年来最轻的时候了。照镜子看居然也隐隐有了腹肌。。没想到我也有这么一天。

大约是前年的三月份左右我开始用Apple Fitness+。因为疫情期间不通勤出门变少胖了一些,就想找个方便的健身方式。Apple Fitness+这类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客厅电视一开就可以进行,家门都不用出,穿衣也可以很随意。每周有新内容可以有一些新鲜感。和Apple Watch还有Apple TV的集成可以随时看到心率和卡路里消耗,有一点科学训练的感觉。还有就是门槛低入门友好,每种课都有一个教练在演示简易版动作,所以跟起来压力比较小。我买了一对可以调节重量的哑铃,基本上是HIIT一天strength两天这样的节奏,有时候也会用跑步代替HIIT。两年下来我依然是Apple Fitness的忠实用户。

刚开始几个月也就是隔三差五随便练练。六月初我定下了八月底去风河背包徒步,于是开始认真减重。毕竟背包这种事,少背一斤是一斤。。与其精打细算背包重量,自己甩几斤肉也是很实在的方式。那会儿我keto了两三个月,很快就减了十磅左右。Keto就是少吃碳水,每天12克以内为佳,见效是很快,但一旦恢复吃碳水的话反弹也很明显。这次用了Carb Manager这个app来计食物里的碳水量,对很多东西里的碳水和糖的量有了新认识。比如牛奶里面糖分就很多。。去风河之前是178磅,四天徒步回来之后更是降到了173。这一趟让我感受到了卡路里赤字是硬道理,背包徒步期间吃的算不上多健康,也有很多碳水。但每天徒步十几英里的消耗远超那会儿每天吃进肚的卡路里数,于是才会几天就掉几磅体重。接下来半年坚持每天三十分钟左右锻炼和不太严格的低碳水饮食,基本上保持了这个状态。

去年二月份去伦敦回来感染了covid,发烧加上之后的乏力,歇了一两周没怎么锻炼之后突然体重就涨回180多磅了。之后我虽然恢复了一周五六天每天三十分钟的锻炼强度,但体重只是保持,并没有太多上下。这半年的饮食也不怎么控制了。低碳水饮食对快乐度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到了去年年中我每天运动三十分钟已经基本上成了习惯,如果一天没去办公室没出门的话会觉得浑身不适一定要练一会儿才对劲。说不清只是心理习惯还是有点多巴胺的影响。想想小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每天除了八小时睡觉还需要花快一小时健身的话,我肯定会说滚一边儿去老子还要打游戏呢,没想到现在我也成了个每天不健身不舒服的人。

去年八月份去Jasper徒步,强度并不太高,于是体重没怎么变。十二月初从新墨西哥回来之后我意识到又有点胖起来了,决定再努努力突破一下这个平台期。

一方面开始重新给吃的计数。这次我用了一个叫Noom的app,并没有搞Keto,只是计算每天吃进去的卡路里尽量不超标。Noom这个app很强调心理作用,每天会提示你看一些小课程,反复给你强调“相信自己能减下去就能减下去”。然后有一些还挺有用的小tips,其中我比较有印象的几点包括在饮食控制方面不要想着少吃不健康食物,要想着多吃健康食物,健康食物把肚子塞满了其他的自然也就吃得少了。。还有water is a magic ingredient,多喝水是有饱腹感可以减少吃零食的。Noom会根据每天的运动量显示摄入的卡路里目标,于是吃东西的时候随时记一下就可以看到是不是超标。

还有每天早上起来空腹称体重。这个对于认真减重可以说是必须做的一点吧,可以比较快的对于前几天的行动得到反馈。吃得很咸或者很多碳水的话第二天一定会增重因为积蓄水分;吃得很少的话倒是第二天一般就会体现出来;吃牛排这种高脂肪食物往往会隔天就减重,可能跟keto原理近似。一天锻炼很多的话第二天不见得会体现在秤上,第三四天可能才会减一些。

另外我还开始订meal plan,一开始用了一阵Factor 75,最近换成Sunbasket。这些meal plan就是一周送一些盒饭给你放冰箱里冷藏,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微波两分钟就可以吃了。味道还算可以,不难吃,有时候甚至有点好吃。。重要的是份量普遍控制得比较小,用料也很健康,计卡路里也很方便,输入名字就直接能找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些点外卖过量或者重油重盐不健康的问题。有人有兴趣定Sunbasket的话欢迎用我的refer link

锻炼方面我把每天的运动分钟数从三十分钟加到了四十,运动卡路里目标从400多加到了700。于是不出门的日子做一个30分钟的strength都不够了,一般还会再加十分钟core;跑步也干脆直接开始跑Apple Fitness+里面45分钟的跑步机项目,每次相当于跑一个5K。跑步这个事儿我一直就很不擅长,跑多了会伤膝盖。这几个月是一周跑两次,似乎还好。

最近很流行的intermittent fasting(间歇断食)我也大概试了一下。就是每天只在中午12点到晚上8点之间吃东西。对于我这样早上不怎么吃饭的人来说倒是并不难实行,早上喝咖啡少加奶,晚饭早点吃就可以了。感觉这个方法是有一些效果的,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是限制了晚上吃水果零食。

总的来说最近几个月的控制摄入和加量运动还是成效不错的,大约以每周一磅的速度从180减到了170左右。可以看看这次会减到多少以及保持多久。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皇家骑士团:重生

刚刚打穿了Switch上的皇家骑士团:重生。一句话感慨就是时代不同了,那个时代的游戏穿越过来换个皮仍然不会符合现在玩家的胃口。

皇家骑士团(以下简称皇骑)是3D小地图战棋游戏的始祖。我在学校玩PS模拟器的时代有一阵很痴迷于FFT(Final Fantasy Tactics),就是照着皇骑的系统做了一个FF主题的战棋,对当年的FF粉来说也是神作。那会儿FFT我应该是来回打过好几遍,照着天幻网一边看攻略查资料一边打,各种打法都试过。对里面一些比较酷炫的职业比如忍者,武士,计算士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但当年不知为何就没玩皇骑这个老前辈。最近看到出了重生版就买来补个课。拿到之后发现查中文攻略还是要到天幻上去查,真是怀旧感爆棚。

玩起来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有点古董。前n多关都相当憋屈,连个群体攻击的技能都没有。几乎就是最简单的冲过去硬砍。其实整个游戏一定程度上都保持了这个简单粗暴混乱的风格。即使玩到大后期,战斗也有种两边大军对冲到一起乱砍的感觉。群体攻击技能相对稀少和乏力。满地图又随机出现各种相当强力的加成卡片。队友倒地之后有三回合机会复活,加上可以悔棋的设定,使得坏招的后果很小。这几点都使得战斗充满了混乱的机会主义对砍,很少有精密的盘算和筹划的必要。这一点倒也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感觉。火纹为代表的战棋一般鼓励玩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死一个角色就是永久死亡。皇骑这游戏则有一多半关卡都是砍死敌方头领就算过关。于是我打的时候出现了好几次小兵没怎么清,后面几个脆弱的队友已经被放倒,只靠两三个猛人冲上去把boss砍翻过关的场景。

操作界面也是有点奇怪,手动管理各种道具技能什么的超麻烦。好在能看出来这个重置版做了很多功课让操作变得简洁一些,自动补充道具和合成道具的时候自动购买之类的,相当于在一个原本比较费劲的操作界面上加了很多辅助的快捷方式。

继续玩下去就觉得这真的是个古早的游戏,几乎是预期玩家去查着攻略来玩的。比如游戏中有枪支这种武器,但不看攻略的话可能打到最后都拿不到。很多职业,剧情人物也是不看攻略特意去达到条件收的话很可能就会错过 ,有时候还需要来回刷才行。但我现在玩游戏很少有一边查攻略一边打的雅兴了,让我来回刷一个东西就更是毫无动力。于是我打到最后基本上是一套非常基础的阵容,全程连转职都没用过几次。我可以看出来这游戏如果参照着攻略认真玩会有更多可玩的内容,但问题是有更多可玩的并不代表就更好玩。。个人觉得这个战棋并没有很好玩。于是就迅速通关了事了。

剧情最终boss那里是一个号称18层的地宫,但其实需要打五六场连续战斗然后两三场连续boss战。这里进了地宫之后还可以存盘,但出去到商店买东西的话就要重新打地宫。到了最终boss战则是完全无法买东西了。但其实正常流程中需要用道具的时候很少,但打最终boss就要用到很多道具疯狂回复。我觉得这设计有点不太合理,有些刻意折腾玩家的嫌疑。还是那句话,在大家抱着一个大作会对着攻略折腾很久的时代行得通的设计,放到现在就不怎么行了。

总的来说不怎么推荐本作,老游戏换了皮但没法换骨。这个风格的战棋三角战略要好玩得多。

Bathrobe

A few years ago, xw bought me a nice bathrobe. It’s warm and super comfortable, so I often wear it at home. Then I started working on Flux and often worked from home. This bathrobe became my signature “work attire” since I only needed to zoom with a handful of friends at Flux for the first year. It became a tradition. Every new member would soon learn “Wei usually shows up in a bathrobe on zoom.” And we did a few “bathrobe” zoom parties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even sent every team member a bathrobe with the Flux logo as a nice company swag.

A bathrobe is usually comfy but not meant to be durable, especially if you wear it day to day. After a few years, the elbows of my robe were all worn out. Wen bought two patches and patched the elbows. Then this year, the whole robe started falling apart. Big holes showed up all over the robe. Today I finally said goodbye to this robe and ordered a replacement.

I miss the days I felt comfortable to zoom with colleagues in a bathrobe. It was a high bar of how tightly knitted a team is.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log

以色列之行

大约一个月之前xw突然说一月初她要去以色列出差。虽然并不知道以色列有什么好玩的,本着在旅游地图上开疆扩土的目的我还是立马就订票了。之后忙忙叨叨去Turks and Caicos玩,只简单计划了前几天xw在特拉维夫上班我在那儿玩,后两天去耶路撒冷。我还开始读了一本厚达900页的耶路撒冷史书Jerusalem: The Biography,虽说是非虚构正史,但写得还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并且是2011年的畅销书,可以看得下去。出发之前读了三分之一刚刚读到穆罕穆德建立伊斯兰教,进度也还可以了吧,哈哈。

特拉维夫

对特拉维夫的第一印象是这地方怎么有点像北京。。一出机场也是一堆黑车司机拉客,报价是正常出租的三倍。坐上出租之后一路过去高速崭新,偶尔堵个车,进入城区之后现代的大楼和窄窄的小街交错,神似北京胡同。街边很多烟火气很足的门面小店,卖书卖奶酪卖铺到人行道上的杂货。小店上面的二三楼往往是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公寓房。人行道上窜来窜去电瓶车和滑板车。要不是满街写的是希伯来文,真的会有误入北京的错觉。后来想想,特拉维夫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和北京建设风格有些暗合倒也不奇怪,毕竟北京大部分地方也都是拆了重建的。不过特拉维夫有个一个好处是靠海,有很长的海滩和海边步道。酒店就可以看到很不错的海景。

在特拉维夫的第一顿晚饭就被惊艳到,在酒店附近一家叫Night Kitchen的店。约的七点的位子六点五十到了发现虽然大门敞着但其实还没开始营业,在吧台坐下就觉得酒保身边整整齐齐的十六小碗调酒用的香料和新鲜的香草很有意思。点了杯sumec rim,arak基酒的鸡尾酒,果然很不错。之后的五六道菜也都样样出彩。之后在以色列这些天吃的也都是一致的高水平。比较有标志性的几个菜有beef carpaccio(薄切生牛肉),面包配西红柿酱和tahini(芝麻酱),烟熏三文鱼和腌制的其他鱼,鸡肝酱,各种甜而不腻果香浓郁的小甜点。总之这次在吃饭上可以说是意外收获,一扫我之前对犹太菜的印象。

我在特拉维夫先去了Jaffa古城,是这个城发源的地方。现在大约是个公园加上一些可以购物和看看艺术品的地方。之后去了Tel Aviv Museum of Art,是个综合艺术馆,收集了一些梵高莫奈这些大家作品,但作为一个年轻城市感觉更值得看的可能是一些更新锐的艺术家作品吧。看了一下,觉得看不太懂。

特拉维夫很有名的Carmel市场就在我们酒店旁边。几天来回穿过了好几次。感觉超级像北京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有卖衣服卖鞋的,还有很多食品摊儿看起来都很有宰客的架势。但可能因为每次穿过的时候我都已经吃得很撑了,就没在那儿吃啥。附近有些街道走走还挺好看的。

最后一天去的包豪斯艺术中心很不错。我参加了一个包豪斯建筑旅游团。先看了半小时电影,基本相当于上了半节课。然后一个老大爷带着我们出门遛了一个多小时指各种建筑讲这些是怎么个包豪斯法,很有意思。特拉维夫的建筑受这个风格影响很深,有很多民宅和公共建筑都是包豪斯风格的。印象比较深的点有不进行无用的装饰,用柱子支撑来使得地面有一层公共绿地空间,修成平顶来做屋顶花园等等,都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带来的实用主义风格。

Petra

在特拉维夫中间我花了一天报了个去Petra的团。此地位于约旦境内,这个一日游是早上两点出发,在大巴上睡五六个小时到约旦边境,排队过境之后再开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在Petra可以游览三个小时然后就原路返回,回到酒店都已经是午夜了。所以有人要去Petra的话建议花两三天或者从更近的地方出发,不然时间上实在不怎么划算。

虽然这个行程不甚理想,但Petra这个地方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毕竟是文明系列游戏里赫然在列的新七大奇迹之一。一句话概括就是峡谷里雕在岩壁上的失落古城。车开到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一个制高点下来俯瞰,只能看到起伏的山地,完全看不到隐藏在下面峡谷里的古城。到了入口沿着一条步道走下去,约略可见两边岩石上雕出的洞穴和类似纪念碑的痕迹。继续向下走进窄窄的红石峡谷,窄的部分大约只有两三人宽,数层楼高,很有犹他那些峡谷的感觉。十几分钟后豁然开朗,一面雕刻在垂直岩壁上的巨大神庙就这么杵到面前。这便是Petra的第一个著名景点The Treasury。

Petra这里两千年前由于便于收集水源,可以躲避战乱,曾经是繁华古城;然而七八百年前由于地震和各种原因被遗弃之后逐渐被遗忘了,之后四百多年在地图上都不复存在;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变成考古和旅游胜地。

从The Treasury继续向里,有一条主要的步道可以一直走到最深处的修道院,两边有很多岔路可以走向大大小小很多景点。我这次游览的时间不够,只能在修道院之前返回,不过看到的部分也已经足够壮观了。个人觉得最好看的部分是一组墓地,在一片山体侧面的悬崖上雕出,高达五层,花纹繁复。有的部分是整齐的雕花,也有的部分是磨平露出岩石自身红白流云一般的纹路,美丽壮观。

Petra这里有很多招揽生意让游客骑骆驼骑马骑驴的,既可以骑着照相,也可以代步。还有小电瓶车跑来跑去在比较平坦的路段拉客。穷乡僻壤宰游客的感觉有点强。动物们还是比较可爱的。还有很多野狗野猫跑来跑去。

耶路撒冷

从特拉维夫打个出租就可以到耶路撒冷,只有一小时左右车程。我对耶路撒冷的第一印象是我们住的King David酒店,接待水平相当出众。。一进门就看到门口一个客人签名的大本子放在玻璃罩子里,一看里面翻开的这一页是克林顿和菲利普亲王,第二天再看又换了一页。地上也有很多名人房客的签字,Stephen King, Metalica,村山富市等等。进门入住的时候是坐下一边喝东西一边办房卡,然后一个很有风度的阿姨带我们到房间,送的小甜品也极好吃。我们是周五入住的,当晚有个特别的安息日晚餐送了我们两张餐券。xw表示很困决定在房间睡觉,于是她叫了room service,我下楼去餐厅吃。去了之后我发现这个晚餐有大约十道整桌share的前菜,其中不乏beef carpaccio, smoked salmon, baked fish, chopped chicken liver这类硬菜,份量也相当可观。结果我一个人面前摆了跟旁边八人桌一样多的前菜,我努了努力居然几乎吃完了!真的好吃!随后的主菜牛排我是真的吃不下了,剩了一点。最后的甜点居然也很好吃,又吃完了!感觉好久没有这种power eating了。

耶路撒冷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老城里。方圆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城区,石板路错综复杂,充满了小商小贩和几千年来反复被摧毁重建的古老建筑。最主要的景点是犹太教的圣地哭墙,基督教的圣地圣墓教堂,和伊斯兰教控制的圣地圣殿山。这些地方看上去都差不多,人潮汹涌,众多在祈祷的信徒,一些有自己的名字和说法的圣地/圣物。比较有趣的是每个地方背后的历史和冲突,尤其是圣殿山这样各家教义说法纷纭的地方。所以玩这里我还是挺推荐找个导游的。。

这次xw同去出差的同事的女友家就在耶路撒冷。我们受邀去吃了顿安息日午饭。席间观摩了犹太人的一些传统,聊了很多以色列的话题。最让我惊诧的一点是巴以冲突带来的自杀式炸弹袭击和其他各种伤亡如此广泛,用他们的话说,左邻右舍基本上家家都有亲人,男女朋友,亲密好友这样的人在过去这二十几年里被炸死。他们家附近几十米的地方就有炸弹袭击过。这一代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创伤。以前感觉这些在新闻里听到的事情很遥远,但这么想来是很近的。

在耶路撒冷第二天剩了点时间去了个Menachem Begin的博物馆。意外精致的一个博物馆,讲了这位以色列开国元勋的生平,从在英国统治时期坚决主战搞炸弹袭击,一直到以色列建国之后领导利库德集团和做第六任总理。全程有导游带着一个屋一个屋的看电影。虽然有那么一点官方宣传的味道,但了解一下还是挺好的。此人领导的地下党在对抗英国人时期搞炸弹袭击还炸了我们这次住的King David酒店。。半边楼都炸塌了死了92个人。又一次见证了建国大业和恐怖分子有时候也是一线之隔,成王败寇。

总结一下,以色列这个地方除了宗教原因之外,个人觉得不太值得专门去玩。有出差或者其他一些缘由顺便去一下还是不错的。吃的很好,可以体验到正宗好吃的犹太菜。宗教圣地和各种千年古迹是个看点。其他就是风土人情了。